▲倉頡雕像
《淮南子本經》中也有記載:“倉頡從前寫了壹本書,夜裏下雨,鬼哭。”雖然這是壹個神話和鬼神的謠言,但它也充分說明了倉頡和他發明的文字的重要性。歷史的車輪已經碾過,人物也在逐漸的進步和完善。甲骨文之後,有金文、大篆、小篆,然後是隸書等。為了更好地交流,秦始皇第壹次統壹了中原的文字,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同文不名”。有意思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近代,在文字上也有過這樣的“創新”,但只用了9年就被拋棄了。這種“流產”的文字,就是中國的“兩種簡化字”,與日本文字非常相似。
01上世紀50年代初,祖國剛剛成立,神州大地逐漸呈現出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時,壹批受過教育的、進步的青年知識分子出國留學,發現社會上還存在壹些頑固的封建思想。在錯誤思想的引導下,這些進步青年知識分子直接把矛頭對準了無辜的中國人。
▲漢字改革漫畫
他們認為腐朽的傳統文化和封建殘余之所以如此頑固,根本原因就是漢字,所以發動“廢漢字運動”,自然是無稽之談。但有趣的是,廢漢字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卻在無形中促進了漢字的革新。
事實上,由於之前封建獨裁王朝的存在,除了顯赫的官員,很少有人能上學,這直接導致了建國後人民的識字率很低,甚至大部分都是文盲。為了更好地完成基礎教育的普及,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漢字簡化勢在必行。
▲“兩種簡化字”對照表
所以,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通過簡化字方案後,“兩個簡化字”在50年代就開始醞釀了。1972年,總理主持恢復制定。經過專業的討論和修改,“兩個簡化字”終於誕生了。
“兩個簡化字”誕生後,在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推動下,迅速傳遍全國。顧名思義,二次簡化後的漢字比壹次簡化過的“壹簡字”更容易學習和掌握。與原來晦澀難懂的繁體字相比,這是壹種全新的改變。
▲兩個簡體字
從某種意義上說,“兩簡”的誕生和使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提倡和鼓勵學習漢字的浪潮中,壹大批文盲很快掌握了“兩簡”,並能高效率地靈活運用。有效提高了中國中下層民眾的閱讀和知識水平。
然而,如此成功的漢字革新運動,最後是如何被廢除的?原來《兩個簡化字》推廣的很成功,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了壹些問題。眾所周知,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其自身的框架和結構是前人傳下來的。漢字不僅具有藝術美,而且具有壹定的歷史價值。專家指出,這樣的簡化,字形“缺胳膊斷腿”,看起來不僅不好看,就連漢字本身的精髓也沒有了。
▲“請勿停車”是壹個簡化字。
在使用“兩簡”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了許多不便之處。因為“兩簡”簡化太多,生詞表達不清;或者“兩個簡化字”與原字體差別太大,難以辨認。另外,我們的鄰國日本,它的片假名和平假名取自中國漢字的偏旁部首,簡化後的“二簡”更像日本文字而不是中國文字。因此,在“兩個簡化字”投入使用9年後,最終被國家廢止。
結論很有意思。簡化字廢除後,達到了“廢而不終”的效果。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壹些“簡體字”。在漢字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中,《二建字》是第壹次也是唯壹壹次創新失敗,但仍給我們很大啟發。畢竟改革創新總會有成功和失敗,同樣也會有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