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周地方風俗:“蜀之風俗,末歲而食之問題,謂食歲;酒食邀別歲;除夕不睡覺的時候,叫守歲。"
註:四百河的習俗,晚年互贈禮物,贈他壹年;又是壹年邀宴邀酒;除夕夜我熬了壹夜,抱著他壹年。
守歲是舊年最後壹夜熬夜迎新年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忍年”。在古代,守歲有兩層含義:老人守歲為“辭舊”,意為珍惜時間;年輕人保持年齡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
《秦中期歲年年譜》載:“三代左右古書無文,唐代杜甫《在家守歲》詩,疑始於唐代。”唐詩中有許多觀察年齡習俗的描寫。
白居易《客中守年》詩曰:“守年敬無酒,鄉愁滿淚。”孟浩然有句詩,“續畫燭,守舊年而後長宴”。
到了宋代,養老觀念遍布城鄉。蘇東坡的“兒壯不睡,夜樂不倦”描述了守老的情景。
除夕夜,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年夜飯,點上蠟燭或油燈,圍坐在火爐旁聊天,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徹夜守夜,象征著趕走壹切惡疾和流行病,期待新的壹年裏有好運氣。這種習俗逐漸流行起來。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寫了壹首詩《守歲》:“寒辭冬雪,暖帶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都習慣守著年夜飯,迎接新年。
在古代,守歲有兩層含義:老人守歲即“辭舊”,表示珍惜時間;年輕人保持年齡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間壹般在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