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完成了儒學的又壹次自我更新。與大多數忠於朱門戶的科舉文人不同,王陽明年輕時曾遊歷北方邊疆,他滿懷治國之誌。豐富的閱歷和不斷的思考,讓王陽明在儒釋道之間有了全新的認識。
大型人文紀錄片《王陽明》劇照
陽明心學的本質是以“心即理”為基礎,主張人與社會的關系是“知行合壹”,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智慧”,最終陽明哲學的建構是通過“致良知”來完成的。可以說,陽明心學是壹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也是東北亞文明圈寶貴的精神遺產。
王陽明的壹生是狂放的、傳奇的,陽明心學的完整建構,標誌著儒學通過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再次得到重構和重新發展,使儒學認同的基石更加廣闊。
王陽明無疑是壹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儒家聖人。
心理學大師王陽明
秦漢隋唐宋明六朝在國家治理體系上的探索和貢獻是可以延續的。重要的因素是,在兩千多年的社會發展中,中國的傳統思想能夠以儒家思想為主流,同時與法、佛、道等各種思想相互交融、影響、演變。海納百川的傳統思想不僅廣泛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禮儀道德、政治觀念,還直接影響著許多政權的成敗。
公元前361年,急於稱霸天下的秦孝公重用精通法家之術的商鞅,在法家思想指導下實行變法圖強,使秦國成功崛起。
商鞅變法為秦橫掃六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8年商鞅變法後,秦始皇統壹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朝。但秦朝統壹後,重刑重法沒有與時俱進,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短短15年的王朝興衰,向世人昭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不能只靠嚴密的法制”的道理。
到了晚年,才華橫溢的漢武帝,其舉國歡騰的政策存在諸多弊端,農民負擔越來越重。曾經強大的漢朝瀕臨重蹈秦亡的覆轍。公元前89年,漢武帝深刻反省和檢討自己多年來所犯的錯誤,頒布了《輪臺內訌詔書》,宣布了“安歇光明前途,思富養民”的新國策。
漢武帝劉徹。
“漢承秦制”,歷時四百年,為後世統治者思考如何治國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隋唐如北魏頒布的均田制,可以鼓勵民眾大量耕種土地,這壹點在隋唐得到繼承和延續。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因其對中央官制的嚴密組織,壹直為後世所用。隋朝還開創了科舉考試,成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方式。
著名的《隋唐演義》寫於明末清初。
到了唐代,在完善的制度、大量的人才和更加高效的生產力的共同作用下,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思想開放,文化繁榮,成就了“唐朝盛世”,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公認的文明高峰。
然而到了宋朝,在強大的唐朝289年之後,朝代更叠頻繁的亂世又來了。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大分裂持續了近百年。最後,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和陳橋的兵變基本統壹了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
為了實現國家的長期統壹,結束歷史循環的命運,宋太祖在政治、軍事、財政等方面實施了壹系列措施,如在制度層面有效遏制了壹個武士的權力,宋太祖提拔了壹大批大臣,使他們身居要職;而* * *用士大夫統治天下,也使整個國家再次走向穩定。
趙匡胤的帝王風範預示著壹個嶄新的大王朝的開啟,中國傳統的宮廷制度在實踐探索中逐漸成熟和完善。
明代,從宋朝到元朝再到明朝,每個朝代末期都有壹個政治痼疾,就是官員對平民的剝削。明朝開國時期懲治貪官的效果非常明顯,但這是壹個正義與人欲的博弈過程。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
出身社會底層的朱元璋在成功建立明朝後,采取高壓手段打擊腐敗。洪武15年,1300多名官員因卷入“空印案”被處理;三年後,盜銷官糧案被查實,從六個左右的侍郎到地方官,三萬多人被判死刑。
雖然明太祖把壹生都獻給了他心中的美好世界,但是明朝最後壹個皇帝崇禎面對最後壹刻的時候,還是用壹份血淋淋的遺詔表達了自己的痛苦:“...我無臉見地下第壹個皇帝,身上還會長滿了毛,還會有賊來分屍,這樣我就能盡可能的殺死平民了。不要損壞陵墓,傷害我的人民。”
朱由檢,明朝最後壹個皇帝
攻擊周改變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每壹場重要的戰役,既是對指揮官的考驗,也是對勝利者創造世界、重塑秩序決心的考驗。
在夏商周時期,所有的主要活動都是占蔔,以了解神靈的意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集結軍隊,準備出兵攻打商賈。然而不幸的是,當盟軍到達木葉時,更是風雨交加。異常惡劣的天氣似乎表達了上天的極度不滿,但周武王果斷做出了“我的命不由我”的決定,牧野之戰隨即打響。周軍大獲全勝,周朝取代了商朝。
歷史上壹次著名的戰役,牧野之戰,就是被弱者打敗的。
此後,夏商以來所追求的天命觀逐漸被以倫理為導向的禮所取代,使中國人在相信天命鬼神的世界觀之外,又有了多種價值選擇。
因此,攻周是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在軍事行動中的壹次成功運用,血雨腥風的木葉之戰以非凡的破壞力考驗和塑造了這個偉大民族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