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與探索]
根據以上材料,試歸納出西周社會結構的基本特征,並簡要說明產生這些特征的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翻譯分析材料:材料1描述的是貴族分封制以長子繼承制為核心形成的宗法等級秩序,材料2描述的是行政等級秩序與宗法等級秩序相結合。可以用文字要求學生歸納概括,主題為“社會結構”,提高表達能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①基本特征。在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條件下,在西周的社會結構中,各階級之間的關系不僅是家族隸屬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壹方面表現了“皇帝、諸侯、大醫、秀才、庶人”的宗法等級,另壹方面表現了“周王、公仆、侯醫、秀才、皂仆”的行政等級,緊密結合。
②原因。為了有效地統治被征服的廣大地區,受古代部落聯盟制度殘余的影響,西周實行分封制。為了鞏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相聯系的、血緣與政治關系相結合的宗法制度。
[自我評估]
1.商朝的諸侯國和西周的諸侯國有什麽區別?
提出商朝諸侯國被征服或主動投降商王,諸侯國首領由商王授予,但基本與商王無關。王上對附庸國的控制是有限的。諸侯國基本保持了獨立的社會結構,有很大的自主權。壹些諸侯國經常和商打仗。西周的諸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被封為周王的諸侯或族人,或通過姻親與周王形成宗法關系。諸侯與周王都是門閥政治隸屬關系。紂王的影響滲透到諸侯國,紂王派代表監督諸侯國。
控制加強,諸侯國自主權減少,對周王的義務更加明確;周初,壹些諸侯國打破了商朝諸侯國的血緣界限,成為人口構成復雜、更具活力的新諸侯國。
2.講述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主要內容、特點和作用。
溫馨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特點和作用。西周皇帝分封同姓宗親大臣為諸侯,以為是諸侯。諸侯的皇位是世襲的,有權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統治,但有義務定期向天子進貢,並提供軍事貢品和強迫勞動。諸侯再分封下屬,形成“紂王、諸侯、大醫、秀才”的等級序列。它加強了對廣大地區的有效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
②宗法制度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世代由長子傳下來,稱為大宗,平等繼承土地、財產和權力;長子以外的子女都是小家庭,歸遺產。周天子以長子繼承制,嬪妃皆立為諸侯。諸子亦隨長子繼位,諸子皆封為博士。博士也以長子為大宗繼承王位;常見的兒子都是讀書人,也就是小家庭。作用:鞏固分封制和貴族階級內部秩序,防止貴族爭奪權力和財產。
3.說明禮樂制度與宗法制度的關系。
提示:禮樂制度作為各級貴族的政治生活準則,是維護宗法封建制度不可或缺的工具。
按照禮樂制度,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僅禮儀不同,使用的音樂也不同。如拜神》、《打黃鐘》、《唱大魯》、《舞雲門》。
“六舞”在周代主要用於宮廷祭祀儀式,規格和標準各不相同。天子用“巴蜀”(祭祀廟宇
樂舞隊形由八人壹列組成,稱為“舒”“八舒”(六十四人舞陣);諸侯用“六”,大夫只能用“四”。
“各諸侯之禮:去公五品,皆迷,三問皆修。群介紹,行人,屠殺,歷史都在監獄裏。五監,四十飯,十筐,四十豆,四十鍋,四十盆,十盆,三十畜,都是舊的。”侯、伯、子、男還有壹套規矩。
[活動建議]
文字的出現是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古代漢字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信息。試找出以下甲骨文字形所反映的商周政治局勢的信息。
提示,“持”:“取玄”,像個枷鎖。“鶴”就像壹個有手的人。
“關押”:裏面是“關押”,外面是“監獄”。
“王”:斧頭的形狀,表示征服者或象征權威。
“臣”:似順從之狀,是君主之意。
“哦”:就是割鼻子的意思。
《剜》:“龜句陀/”,以利器至人足。,
“巫”:在龜甲上畫痕跡占蔔的人。
第二課
[分析與探索]
閱讀以上文獻,結合所學,請思考:
1.王婉和李四對地方管理體制有什麽看法?他們的理由是什麽?
2.秦始皇最終采納了誰的想法?為什麽?
3.結合妳所學,談談妳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理解。
提示:1。王萬主張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興,疆域廣大,把皇族分封到新占領的地區,可以鞏固帝國的統治。李斯主張郡縣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導致集權與分權之爭。
秦始皇最終采納了李斯的想法。原因是歷史經驗證明,郡縣制有利於民族團結和中央集權。
3.分封制的好處:燕、齊、楚等地遠離秦的統治中心關中地區,分封制有諸侯把守,易於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諸侯,久而久之,血緣關系疏遠,諸侯混戰,周天子無法控制,分封制失去了原有的鞏固統治的作用。(2)王子容易不忠。壹旦條件成熟,就可以威脅中央皇權的統治,造成天下大亂。
郡縣制的好處:實行郡縣制,官員從朝廷領取豐厚的薪水,易於控制。郡縣制的弊端:①沒有任命王公大臣為輔佐,沒有穩固的統治基礎。(2)沒有先例可循,不易成為*。
[自我評估]
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麽?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在歷史上產生了哪些影響?
提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以皇權至上、中央集權為基本特征;中央政府主要由三官九臣組成,地方政權分為郡和縣兩級;制定了壹套選拔考察官員的制度和法律體系。
影響:①有利於民族團結和社會經濟發展;(2)秦朝中央集權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壹統王朝制度的基礎;③行政效率提高,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力加強,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和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課
[自我評估]
1.三省六廳的設立和演變說明了什麽?為什麽?
提示:“三省六部”制度的建立,顯示了古代政治的兩個趨勢:壹是明確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權力,強化皇權。後者更為突出,因為三省相互牽制,三省分別體現壹部分相對權力,完整的相對權力被分割,有利於加強皇權。
宋元三省六部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表明皇權與相對權鬥爭的繼續,宋朝繼續以另壹種方式劃分相對權。元朝出現了反復集權的現象,相對權力壹度擴大。2.科舉選官制度和監察禦史制度在中國官僚體系中起到了什麽作用?
提示:監察諫制度雖然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最高權力,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和低效,但在整頓吏治、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維護中央集權、諫阻皇帝失誤、防止決策失誤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活動建議]
仔細閱讀文末孫中山先生的主張,思考歷史傳承與當代生活的關系。
提示:本活動的目的是提醒學生歷史學習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思考歷史遺產如何批判地繼承,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並非與現實生活無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現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設有哪些可以借鑒的歷史遺產,有哪些需要根據歷史不斷發展和完善。
第四課
【課堂上思考問題】
1.請想壹想:與建國之初的“狡兔死,好狗做菜”相比,宋太祖的高明之處在哪裏?
提示:宋太祖利用懷柔政策解除朝中將領的軍權,既避免了歷代開國君主殺臣導致的社會動蕩和矛盾激化,又成功地剝奪了朝中將領的軍權,加強了皇帝的權力,達到了鞏固政權而不激化社會矛盾的目的。
2.讀這段話,分析壹下朱元璋為什麽要廢除宰相制度。妳同意他嗎?
提示:①此題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朱元璋廢丞相的原因。朱元璋認為秦朝設丞相導致秦朝迅速滅亡,漢唐設丞相導致專制混亂。廢丞相,設五院六部等。,軍政大事簡而言之都是朝廷處理,所以安全,所以要廢丞相。本質是加強皇權,鞏固統治。②對於是否同意朱元璋的觀點,肯定有兩種:同意或不同意。教師可以組織持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辯論,以加深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但不要強迫他們統壹為壹種觀點。
[分析與探索]
材料中歷代統治者對宰相的態度是怎樣的?有什麽本質區別嗎?結合妳所了解的情況,妳認為統治者態度的轉變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
溫馨提示:①這個問題提供了三段材料,有些同學可能對這三段材料的理解有些困難。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這三篇材料的內容,從而明確歷代統治者對宰相的態度:漢哀帝認為宰相很重要,可以幫助皇帝治理天下;唐太宗認為,國家大事應由百官商議,由丞相籌劃,壹人不得獨斷;明太祖認為宰相的專制權力對君主是有害的,災難是無窮的。②對於不同朝代的統治者對宰相的態度是否有本質區別的問題,同學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壹個認為有本質區別,壹個認為沒有本質區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討論。通過討論、交流和辯論,他們可以明白,統治者對宰相的態度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麽不同。他們都是從維護自己的統治出發,把相對權力作為統治工具,不斷調整皇權與相對權力的矛盾。③學生應基本能概括“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麽影響”這壹問題。總體影響是中央權力體系不斷調整,相對權力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到了明朝,宰相終於被廢除了。
[自我評估]
1.是什麽導致了漢初的“七國之亂”和唐末五代十國的混戰?
提出漢初年的“七國之亂”主要是由於諸侯國勢力的擴張和對中央政府的反叛造成的。唐末五代十國割據混戰,主要是地方分省,中央權威缺失造成的。同樣的原因是由於地方分權勢力的膨脹。
2.漢武帝和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何異同?
提示:相似之處: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專制;在內容上,都是用分權的方法來削弱相對權力,都是用比較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威脅。
不同之處:漢武帝以“推恩令”、以金奪爵位等措施解除王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同時通過分縣、設刺史等方式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與宋太祖相比,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帶來的負面影響略小。宋太祖嚴格控制軍權,解決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也使宋朝的官僚機構空前龐大,產生了“冗兵”、“冗官”、“冗費”。
3.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簡要總結先秦時期中央權威演變的特點。
提示:皇權與相對權力的長期鬥爭減弱了,皇權加強了。從秦朝到清朝,皇權始終至高無上。但從秦統壹到隋唐,宰相權力大而集中,對皇權構成了壹定的威脅。從隋唐到宋代,宰相的權力以不同的方式被分散,宰相的權力被削弱,皇權被加強。明清時期廢除宰相,皇權專制達到頂峰。
第五課
[自我評估]
1.古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麽?城邦殖民運動的後果是什麽?
提示:古希臘城邦的主要特點是國家小,人口少,各州長期獨立自治。殖民運動最初的起因是因為這個州的條件無法滿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後來是為了掠奪財富和奴隸。殖民擴張促進了古希臘城邦的發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希臘世界。
2.古希臘城邦政府的形式有哪些?他們有什麽特點?有哪些相似之處?
提示:主要有貴族制和民主制,還有君主制,‘寡頭制’和暴政。貴族最高權力掌握在元老院或貴族議會手中。在民主制度下,公民大會擁有國家最高統治權力。寡頭壟斷是少數貴族的集體統治。君主專制和暴政都是個人專制,但後者是通過非法手段奪取政權的。* * *相同點:都是小國,人少;公民大會是古希臘城邦政府的要素之壹,有公民大會的機構。但是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政權下,公民大會的地位是不同的。
第六課
【課堂上思考問題】
關於發言人資格的規定說了什麽?
提示:說明公民需要有壹定的個人道德修養才能享受雅典民主,反映出雅典民主權利不僅僅由財產決定。
[分析與探索]
能分析壹下原因嗎?
提示:壹定社會的思想文化是壹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反映。雅典燦爛的文化是建立在燦爛的民主基礎上的。在民主政治和學術自由的環境下,人們探索世界的奧秘,發揮自己的智慧,對世界的起源提出各種見解,出現了百家爭鳴、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學派相互爭論,通過辯論追求真理,從而創造了古希臘文明的繁榮。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輩出,是建立在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君主專制的基礎上。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奴隸制的崩潰和封建社會的建立。新興的地主階級迫切需要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高瞻遠矚的君主王厚也竭盡全力廣納賢才。但社會大變革使屬於統治階級的知識分子失去了生活保障,獲得了人身自由,於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思考社會大變革,並從中崛起。由於“士”的成分復雜,立場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不同,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許多開拓性的學術大師。他們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上,著書立說,坦陳自己的政治抱負,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自我評估]
1.雅典民主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什麽?
提示:雅典民主是在雅典仁人誌士的支持下,200多年風風雨雨,不斷創新的產物。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權和輪流執政。
2.雅典采取了什麽措施來保證民主的正常運行?這些措施有效嗎?
提出這種新的集體管理形式和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行模式,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取得了壹些成績,但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漏洞”,即將軍職位壹直維持選舉制,連任不付費,這就決定了貧窮的市民很難當選將軍。民主政治的領導權仍然掌握在上層奴隸主手中。
3.雅典民主給我們留下了什麽?
提示:①雅典民主不是某個天才的瞬間發明,而是在平民的支持下,長期曲折、不斷創新的產物。(2)雅典民主實現了人民主權、輪流執政的思想,對地中海國家影響深遠,也被後來的西方國家借鑒。(3)雅典民主不同於現代民主。前者是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小國寡民”的產物。後者采用代議制,是“大國多民”的產物。④雅典民主是壹把“雙刃劍”。壹方面促進了雅典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另壹方面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限制了社會另壹部分人的自我發展能力。⑤雅典民主本質上是奴隸主階級專政的手段,是壹種狹隘的民主。
第七課
[閱讀和思考]
妳想想,早期羅馬法的這種訴訟制度合理嗎?
提示:十二銅表法雖然規定了訴訟程序,但平民對起訴所用的術語和具體程序並不熟悉,開庭日期也未公布,因此限制了平民的起訴(李、楊* * *樂估計《羅馬史》)。早期羅馬法的規定仍受不成文習慣法的影響,對平民不利。
[自我評估]
1.羅馬貴族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止個人壟斷,協調貴族與平民的利益?
提示:羅馬* * *貴族制為了防止個人獨裁,有兩個執政官,他們是選舉產生的,權力相等。所有法令只有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實施。元老院在政治事務中實行公事公辦,少數服從多數。議會負責選舉公職人員和通過參議院的法案。擔保人監督政府的行為,協調貴族和平民的利益。
2.十二銅表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麽?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麽?
提示:十二銅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過去不成文習慣法的匯編。它明確保護私有財產和貴族的既得利益。
“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是老百姓的勝利。因為成文法要根據法律來判決和判刑,貴族們不能像以前那樣解釋習慣法了。這部法律是羅馬法的起源。雖然經過多次修改,但它仍然是羅馬的基本法。
3.查士丁尼民法的四大法典是什麽?為什麽是羅馬法集?如何評價其歷史地位?
提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律總論》、《查士丁尼理論匯編》和《查士丁尼新專利》四部法典組成。
《查士丁尼法典》的頒布標誌著羅馬法發展到了壹個完整的階段。它在法律上保存了古羅馬的創造性成果,對人類行為做出了詳細的法律規範,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護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羅馬法的總結,是世界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的古代法律。
第八課
【課堂上思考問題】
1.請思考:利潤法案從大憲章中汲取了什麽思想?
提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這兩篇文獻的引文,並進行對比總結。
《權利法案》吸收了《大憲章》中的思想,如以法律限制王權、征稅需議會批準、保障議會的“自由”權利等。
2.請思考:責任內閣制度下,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是如何體現的?
提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在責任內閣制度下,贏得議會選舉的多數黨上臺組閣,內閣總理是議會多數黨的領袖。內閣對議會負責,所有內閣成員集體負責政府事務。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內閣將下臺,或者解散議會,舉行新的選舉。
[閱讀和思考]
想壹想,這首歌詞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政治生活是怎樣的?
提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歌詞中所包含的信息,“每壹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活著的男孩和女孩”是指所有擁有選舉權的英國人民;“要麽有點自由主義,要麽有點托利黨”反映了兩黨制在英國政治生活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分析歌詞中的信息後,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知識鏈接》中的相關內容,並介紹1832議會改革後投票權的逐步擴大,引導學生總結。
這首歌詞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英國政治生活民主化趨勢的發展,人民獲得了普選權,兩黨制逐漸完善,在政治生活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分析與探索]
1.請思考壹下妳在第四課中學到了什麽:18世紀英國的內閣制度與中國明朝的內閣制度有什麽不同?
提示:18世紀,英國內閣承擔行政責任。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但實際上對議會負責。內閣總理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內閣制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中國明朝的內閣對皇帝負責,級別很低。它只準備皇帝的顧問和幫助皇帝起草奏折的批復,並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但在軍事上沒有決策權。
2.談談妳對維多利亞女王作為立憲君主結合英國自《權利法案》頒布以來的各項制度的理解。
提示:教師可以結合《權利法案》對君主權力的限制、君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下首相的權力和地位以及與國王和議會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材料中反映的現象,並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得出的結論可以是開放的。
第九課
【課堂上思考問題】
從這篇文章中妳能得出什麽結論?
提示:人都是自私的,所以需要政府管理來保護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政府是由人民組成的,所以政府也需要外部和內部的監督,防止個人或某個群體的暴政。
[分析與探索]
請思考:丘吉爾的話反映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哪些特點?從這句話中,妳能分析出英美政權的不同之處嗎?
提示:美國是總統制,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政府(內閣)要服從總統。同時,美國政治的分權制衡原則使得總統的權力受到國會的制約。英國是責任內閣制,國王是“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掌握實際行政權。首相是內閣中的最高行政首長,內閣全體成員集體負責政府事務,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所以英國首相必須與內閣成員緊密合作。壹旦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內閣將下臺或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選舉。所以壹般來說,議會對內閣的牽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自我評估]
1.美國開國元勛是在什麽情況下建立聯邦制的?
提示:當邦聯無法組成強大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主權時。
2.如何理解聯邦憲法中的分權制衡原則?
提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約。
3.美國總統和英國國王(或女王)的職權有何異同?
提示:美國總統擁有行政權,部分立法否決權,以及國家最高軍事指揮權。英國國王(或女王)是“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
第十課
[閱讀和思考]
妳想想,德意誌帝國的皇帝有什麽權力?
提示:在行政權方面,皇帝有權任命宰相等行政官員,也可以免去他們的職務;立法權方面,天皇有權召集立法機關會議並宣布延期結束,法律由天皇簽署頒布;軍事上,天皇是陸海軍最高統帥,有權指揮國家軍隊和任命高級軍官;在外交上,天皇代表帝國,擁有宣戰和媾和的權力。簡而言之,皇帝成了德意誌帝國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