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哪個世紀?

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哪個世紀?

20世紀中國歌劇創作的開創者是黎錦暉,他創作了《麻雀與兒童》、《小畫家》等12部兒童音樂劇,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很大,開創了中國歌劇創作的先河。1934年聶耳、田漢引進了《長江風暴》,這種“戲唱”的做法後來成為更為普遍的戲曲結構形式。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滬渝兩地的壹些專業作曲家在民族歌劇創作方面進行了不同的探索,如(1935)、《桃花源記》(陳天河,1939)、《上海之歌》(章昊,1939)、《上海之歌》等。在這些作品中,黃的《秋子》是最有影響的壹部。在延安,還有兩部作品,鄉村音樂(項羽作曲等。)和軍民進行曲(星海作曲)。不久,以延安秧歌運動為基礎,以新穎活潑的廣場歌舞形式出現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安波作曲)、《夫妻識字》(凱爾作曲),改變了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方向,直接誕生了大型歌劇《白毛女》(凱爾作曲等。).《白毛女》是中國歌劇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它標誌著中國歌劇終於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美學品格。繼《白毛女》之後,又出現了《劉胡蘭》(羅宗憲等人作曲)、《紅葉河》(梁冷光作曲)等優秀劇目。後來戲曲史家把《兄妹開荒》到《白毛女》、《劉胡蘭》、《紅葉河》等優秀劇目在短時間內的連續出現稱為“第壹次戲曲高潮”。

建國十七年來,中國戲曲創作出現了幾種不同的創作思維方式:壹種是繼承戲曲傳統,代表劇目有《小黑人的婚禮》(凱爾等人作曲)、《夏虹》(張銳作曲)、《紅珊瑚》(王希仁、胡世平作曲)、《竇娥袁》(陳子等人作曲);壹種是以民間音樂劇、小調劇或李兒童音樂劇為參照系,創造壹種新的音樂劇類型,代表人物是;壹種是以戲劇和歌唱作為自己的結構模式,其代表是文革後出現的《星光與星光》(傅庚辰、胡藝作曲)。壹部是根據西方傳統大歌劇改編的,代表作品有《王貴與李祥祥》(梁冷光作曲)、《草原之歌》(羅宗憲作曲)、《王富運》(鄭律成作曲)、《阿依古麗》(施夫與烏斯曼江作曲)。最後壹種是基於白毛女的創作經驗,在觀念和技法上堅持把內容需求作為壹切藝術構思的出發點。它既不受制於也不被任何壹種技術所排斥。只要內容需要,也可以采用西戲技法、板腔技法或戲曲唱法。這種創作模式的代表作有兩部——《洪湖紅衛兵》(張靜安、歐陽謙叔叔作曲)、《江姐》(楊明、姜春陽、金莎作曲),可以證明其卓越的成就。

新時期,由於戲曲生存環境的變化和藝術觀念、戲曲趣味的發展,戲曲創作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

壹種是雅化趨勢,即沿著嚴肅大歌劇的方向繼續深挖,在更高的審美層面上,以歌劇的綜合美感為主要藝術探索目標。這種探索的早期成果是《護花使者》(黃安倫的歌)、《傷逝》(石廣南的歌),之後是《原野》(金鄉的歌)、《飛天》(蕭白曲)、《阿裏郎》(崔三明的歌)、《歸來》(徐占海的歌),90年代以後又有壹些。《園冶》、《滄源》、《張騫》三部歌劇無論從思想性、藝術性還是歌劇的綜合美來看,都堪稱新時期嚴肅大歌劇創作的高峰。

二是庸俗化趨勢,即以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為參照系,探索在中國發展我們自己的流行音樂劇的途徑。這壹領域最早的成果是80年代初的《我們的摩登青年》(劉振秋)、《浪漫年華》(商伊曲)和《友誼與愛情的傳說》(徐克曲)。此後整個八九十年代都在進行這樣的探索,公開演出的新劇有100多部,但成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