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誰?
關於孔子,每個百科全書都已經有詳細介紹;這裏有幾個要點。孔子,姓孔,名丘,字,年(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春秋時魯(今山東省曲阜市)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帶著弟子環遊世界14年。晚年據說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他開創了私人講座的氣氛。相傳弟子3000人,其中聖賢72人。孔子死後,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行和思想被孔子弟子記錄下來,編成《論語》,共20卷,11705字。此外,邊肖想補充壹點,孔子的太陽星座是天秤座。之所以要補充這壹點,是因為星座本身並不神秘,說白了就是關於人性的概率,所以星座也會有助於研究孔子的思想和行為。比如孔子主張“超越”,不走偏路;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後天培養,但也和天秤座的平衡天性有關。邊肖將在今後的相關文章中特別提到這壹點。
孔子眼中的學習
在古書中,“Xi”的意思是“行”、“踐”,如《禮記》中的“李熙勒”、“Xi社”。《孔家史記》中有“孔子到曹與弟子樹下讀書”的記載。“時時學習”就是經常復習,以便鞏固,為練習做準備;當然,領悟能力強的學者也可以通過“時時學習”來“學習新事物”,這就是所謂的“溫故而知新”。“說”是壹個泛用詞,意為“悅”,是開心愉悅的意思。這兩個知識點相對容易;因此,邊肖想把重點放在對“學”的解釋上,即孔子眼中的學是什麽?
哀公問:“誰是好學的弟子?”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怒則短死。今天我就要死了,也沒聽說過好學者。”顏回無疑是孔子心目中最勤奮好學的學生之壹,而他勤奮好學的重要表現就是“不遷怒於他人,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可見孔子眼中的“學”主要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與人打交道。這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來:“弟子進則孝,出則孝,誠則信,愛眾。他們雖然善良,有余力,卻從文學中學習。”“賢者變色;父母能做到最好;為人君子,可以通其身;交朋友,說話算數。雖然說沒學過,但我會稱之為學習。”已經證實了。所以我們不明白孔子為什麽會認為“時學不如說”。因為在為人處事中不斷的復習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才能踏實,才能更好的促進和維護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這才是真正令人愉快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和朋友親近怎麽辦?
“有朋友”有兩種說法:壹是有朋友;二、通“友”,即朋友。漢代學者認為“朋友是同家的朋友,同誌是朋友。”按照其說法,采取第二種說法似乎更合適。然而,在邊肖看來,這兩種說法幾乎沒有區別。曾子說:“朋友是文學的朋友,朋友幫助人”,所以有朋自遠方來,尤其是有朋自遠方來,誌趣相投的朋友,真的是壹件樂事。但問題是,如果經常有朋友遠道而來,恐怕普通人會因為開銷不夠而吃不消;不能因為不開心就壹巴掌拍臉裝胖。另外,“密友”呢?妳不能厚此薄彼,對嗎?因此,邊肖更贊同南·懷瑾先生的觀點。把這句話簡單地看成是招待客人的壹種方式是不合適的,而應該看成是學習中耐得住寂寞的壹種方式。而“遠”不僅包括空間的遙遠,還隱含著時間的遙遠。
當愚公移山的時候,以智叟為代表的左鄰右舍和八家都紛紛嘲笑他的愚蠢,但愚公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依然矢誌不渝,最終移天移山。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孔子的學問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大規模興盛起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非常推崇孔子。間隔有多遠?五百年來。所以,邊肖覺得學習也要像愚公、孔子那樣,能立誌,“善死”;這樣,即使身邊的人不理解,也會找到誌同道合的人,即使是遠道而來,在未來。因為“德不孤,必有鄰。”
劃分紳士的標準
《論語》中劃分“君子”的標準有兩個:壹是以身份來劃分,即身份高貴、地位顯赫的人;第壹,是學習劃分的。“君子”是指學識淵博的人。鑒於《論語》中,關於“君子”的論述多與學問有關,很少涉及身份地位,如“君子在天下,而無莫也,義與義無比較”等。“義是品質,禮是作為,孫拿出來,信是成就。”君子哉”等。;因此,邊肖把有淵博知識的人帶到了這裏。
當然,從廣義上來說,知識高的人是指品德好、仁心好、藝術好的人;狹義上是指在“道”和“德”上有所成就的人,因為道和德是君子的內在本質。而“仁”,雖然孔子說:“去仁之君子,惡而成名”;但孔子也說:“君子無仁,有夫也。”至於“藝術”,只是君子的外在形式。如果只有“藝術”,那才稱得上君子。但如果讓孔子選擇,他寧願選擇壹個“禮樂先進”的“野人”,也不願選擇壹個“禮樂落後”的“君子”。
壹個人不知道怎麽做君子?
“余”,怨怒。曹丕《典論論文》開篇就寫道“文人相輕,自古自然”;直到今天,學者之間互相謾罵甚至毆打的情況並不少見。學者之所以互相鄙視,很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擔心自己被鄙視,不為人知。當然,這種擔心的背後,恐怕主要是擔心自己的面子、名譽、地位,甚至財富受損。所以孔子說“多做有益的事,多抱怨”;壹個真正的“義重質輕”的君子是“有病無能,病人不知道的他也不知道”,怎麽能沾沾自喜呢?而且,邊肖認為,壹個人如果能在“不知足而不知足”的心態下學習,多半不會虛浮,應該算是正經君子。
邊肖的試譯
子曰:“勤於學習,勤於復習,以利實用,豈不愉快?”即使妳學到的東西不被周圍的人接受,總會有壹個人能和妳互相欣賞,即使他在很遠很遠的未來。這不是很開心嗎?沒人理解,他也不生氣。這不是君子嗎?"
參考數據
《論語》(楊伯鈞)、《論語》(南)和《列子》(列禦口)。
邊肖是壹位80後腦癱紳士。當然,他只是患有小腦性偏癱。他手腳不便,語言不通,這並不妨礙他對《論語》的熱愛。希望能和大家壹起分享和探討《論語》中的知識和智慧。歡迎大家關註我的百號:論語新論,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