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晚期的易?《內聚力傳》(西漢馬王堆出土版本)記載“古傅為天下之王,仰視時觀天上之象,俯視時觀地中之法,觀鳥獸之品及地之適性,取遠近之物,引八卦”,原來與天文、氣象、地域方向有關。
太極壹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在陰陽不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進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太極的概念在《莊子》和《易傳》中使用較早。總的來說,宇宙論和方法論中所用的太極概念,主要是從《易傳》中繼承而來的:“易有太極,是生二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變卦的過程始於太極,在蓍草分出之前(蓍草是用來占蔔的工具),蓍草分出之後,形成陰陽兩卦,稱為兩器。兩卦有四種可能的象,稱為四象。給他們每人加壹個,就變成八卦了。下面是畫八卦的過程。
在文明早期,人們就開始探索世界上各種事物的構成或分類,水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有水;四種佛教也有水;在中國古代五行學說中,水代表壹切具有流動、濕潤、陰柔屬性的液體和事物。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把水比作最高的道德標準:“善如水。水為萬物之善而不爭,水為眾人之惡,所以是寥寥數語。”水滋養著地球上的萬物,卻不爭奪顯赫的地位。處於眾恨填低窪之地,故近道。第七十八章也說:“世上沒有比水更弱的,強者也不可能戰勝困難,所以不可能使之容易。”指出弱點勝於優勢。
以前古人有養育和毀滅水的能力,其不可捉摸的氣質產生了愛與怕的感情,導致了水崇拜的產生。通過賦予水以上帝的精神,我們祈禱水能給人類帶來豐收和幸福。
中國傳統的龍王是對水的神化。有水源的地方就有龍王,王龍的寺廟和教堂遍布全國。祭祀龍王、祈雨是中國的傳統信仰和習俗。
老子指著浩瀚的黃河對孔丘說:“妳為什麽不學學水的大德呢?”孔丘說:“水的美德是什麽?”老子說:“善如水:水善萬物而不爭,是謙讓之德;所以,江海可以做百谷之王,如果他擅長,也可以做百谷之王。天下水不弱,強者不能勝,這也是溫柔;所以,柔則勝,弱則勝。因其無物,可入無痕,可見無字之教,無為之利也。"孔丘聽了,恍然大悟:"先生,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人在水中,水是孤獨的;人人易,水獨;大家都幹幹凈凈,水壹個人。誰能與人做的惡抗衡?這就是它好的原因。”老子點頭說,“妳可以教我!妳可以記住:如果不與世界鬥爭,世界上就沒有人能與之抗衡,這就是效仿水德。水多於道:道無處不在,水無弊,避高而下,永不反,善其地;空空靜,深不可測,善深;吃虧是用不完的,付出是沒有回報的,善良也是仁者;妳必須旋轉,妳必須折疊,妳必須停止,妳必須流動,妳必須善良和值得信賴;把汙穢洗幹凈,把平整,把事情處理好;有載飄,有參清,有攻強,善用能量;不舍晝夜,映客落後,也是對妳好。所以,聖人隨時行,聖人應因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偉人與氣象和諧相處。妳到這裏以後,除了對外貌的渴望,言語上應該是傲慢的。不然人未到前已聞,風未到前已動,走在街上如猛虎。誰敢用妳?孔丘說:“先生的話發自肺腑,進入了弟子的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們會百依百順,不知疲倦地感謝謝老師的恩情。”說完,和老子告別,和依依不舍地壹起上車朝南宮駛去。
《周易》中還有壹卦(卦為水)也是這個意思!
坎瓜陽爻居中,陰爻上下,所以外柔內剛,四面八方都面臨中樞發展的趨勢。山脊是水,到處流,不滲透,成為溝瀆、隱蔽、危險、焦慮、心痛的現象。水可以自由彎曲靈活,弓輪靈活,田埂是車像,所以是弓輪。痛的是耳朵,心痛的是耳痛。脊為水,水暗黑色,故為神秘占蔔。坎來自坤卦,所以坎是神秘的。
西坎妳有福氣,妳心好,妳行。
大象說:水來了,很難學。君子以常德為師,言傳身教。
Xi·坎瓜:抓住囚犯,安慰他們,讓他們平靜下來。途中會給予幫助。
《相辭》說:坎是永恒的,水永不停滯,這是坎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從而尊德尊行,從長流之象中取法,學其教化百姓之法。
在中國的古籍中,《易》壹直是窮盡天地奧秘的哲學著作。對占蔔過程的分析,基本上是對天地發展的概述。太極生兩儀,是太極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是天地。太極的概念經常與易學壹起出現。道教易學有自己獨特的體系,太極概念是道教易學的重要基礎概念,包括宇宙論、宗教修養論和巫術論。
太極圖據說是宋代道士陳摶傳下來的。最初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道士。相傳他在內丹學和易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據史料記載,陳摶曾將《胎生圖》、《太極圖》、《河圖》、《洛書》傳給他的學生種植,分別傳給了木秀、等人,後來木秀又將《太極圖》傳給了周敦頤。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來解釋。
《太極圖》和原圖《無極圖》壹樣,只是讀法不同。
內含內丹修煉理論的“無極圖”。閱讀的順序是自下而上。最後壹圈叫玄奘之門,是內丹修煉的起點,指人體下腹部兩腎之間的空隙。這是壹個人祖先所在的地方,所有內丹術的基礎都從這裏開始。內丹術語,又稱開悟。
第二圈叫煉氣化氣,指的是把第壹圈的祖靈提起來,煉壹煉,把後天的精氣煉成先天的精氣,再把先天的精氣氣化成先天的精氣。這壹層功夫,叫做修身養性,主要是去除後天的陰,顯露先天的神。
第三層是五行之氣的混合,是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的氣聚為壹體,稱為五氣和諧。到了更高的層次,則是由李侃的兩卦變形而成,這就叫取李侃。到這種狀態,身體的精氣已經獲得,煉丹的藥也就成熟了,這就叫得藥。
在卦象中,陽被認為是真理。在占蔔中,邪氣為陰,邪氣為空。它們代表了腎水與心火、火與水在內丹的交匯點。在蔔筮中,指的是將坎瓜中的陽髓提取出來,填入幹蔔中,表示人變成了純陽。頂圈,說煉靈還空歸無極,是指在得藥的基礎上,進壹步歸無極,那就是虛空大道。煉內丹全過程完成,聖胎釋放,成仙,故稱求身成仙。
至於太極圖,是從上到下看的。道教認為,從使萬物大道的順序來看,是從太極的陰陽分離開始的,而煉內丹則是逆道而歸大道,與道同道,自然成仙。所以色相反方向,但沿同壹路徑。
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來解釋太極的奧秘。前半部分基本符合道家思想。後半部分我更多的是講儒家的仁義道德思想。在他的解釋中,第壹句話是“太極從無極而生”,意思是太極從無極而生。但南宋著名理學家朱在校註《太極圖說》時,刪去了“子”字,改為“太極從無極起”,認為無極只是形容太極,說明其上沒有更高的本源。這不符合陳摶《太極圖》的本意,抹殺了它來自道教的事實。與此同時,朱還對地圖做了個別修改。
道教界人士也認同周敦頤自宋代以來的觀點。比如南宋的蕭穎措就將其采納到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初無限經的內蘊》中,後來的43代石天張雨初也采納了他的圖論。
畫太極圖還有壹種更簡單的方法:用曲線隔開的圓來表示。
在這張圖上,壹條曲線把它分成兩半,形成壹半白壹半黑,白的像陽,黑的像陰,白的有黑點,黑的有白點,說明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兩半像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這幅圖與周敦頤的太極圖關系密切,可以說是前者更簡潔的表達。說明世界是壹個陰陽壹體,二元對立的世界。這幅圖通過任意壹條穿過其中心的直線分成兩半,任意壹半都包含陰陽兩個因素,沒有內在矛盾就沒有孤立的元素。有時人們用先天六十四卦把它圍起來,表示太極是壹切運動的發起者。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物質觀。廣泛應用於哲學、中醫、占蔔。五行指的是:金、水、木、火、土。認為自然界由五行組成,隨著這五行的盛衰,自然界發生變化,不僅影響人的命運,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息。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金、水、木、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構成的。它強調整體概念,描述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壹種古老的對立統壹理論,五行可以說是壹種原始簡單的五行分形集的共同系統理論。
五行上的六經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說:“五行,壹為水,二為火,三為木,四為金,五為土”。《大莫雨》說:“水、火、金、木、土、谷只修”。它起源於河圖和洛書的數量。其中壹個有益的書籍是劉水葉,二霍奇葉,三巴木葉,九思金葉,五圖葉。圖中左手互轉,書中右手互轉。但是書的數量是五十本,沒有定位,沒有專業化。但《呂氏春秋》是以夏地月為依據,以順生為序。《白虎傳》以其四季的樸素醜而四季流行。文王後天象:坤與艮夏秋冬春之交獨居,則火勝土而後金轉,水勝土而後木生。
五要素:也可應用於本體相關理論,針對某壹主題進行本體抽象(歸納)的應用。比如夏朝的誓約中,五行也有仁、義、禮、智、信五德。
西周末年,中國已經有了樸素唯物主義的五物論。從《國語》中的鄭玉“土與金、木與水、火相混造萬物”到《左傳》中的“五才生,民所用,無壹可廢”到《尚書》?洪範“五行:水、火、木、金、土。”。水潤,火炎,木直,金為皮,土為谷。濕的時候是鹹的,發炎的時候是苦的,直的時候是酸的,革的時候是辣的,栽培的時候是甜的。“記錄,開始抽象五行的屬性,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固定的組合形式。
戰國後期,鄒衍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的思想(用來說明王朝統治的走向),並固定了勝(克)與生的順序,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格局,自發地反映了事物的內在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
這壹時期,《內經》將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對研究和整理古人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獨特的中醫理論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荀子把子思和蒙克的學派稱為五行,並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判。龐樸先生根據馬王堆帛書和郭店竹簡的內容考證,指出子思所謂五行,是指“仁、禮、智”或“仁、禮、智”五德。這五種美德後來被統稱為“五常”。
漢代思想家董仲舒認為,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
易傳系詞:“天為壹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日數五,位數五,五合。二十天五個,地方三十個,地方五十個。“這裏我們說十個數字,壹到五就是五個數字,五個數字和五組合起來就是六到十,就是五個分數。
漢代學者對這十個數字有壹些解釋。比如鄭玄說,“易經說天是壹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五行從水開始,依次是火、木、金、土。天生北方水,土生南方火,土生東方木,土生西方金,土生中間。陽不偶,陰不相配,兩者不互補。北方百分之六十為水,南方百分之七十為火,東方百分之八十為木,西方百分之九十為金,中間百分之壹百為地。”
這五種元素各有不同的表現。“木直則直”是指木有生長、上升的特性;“火據說是上火”,意思是火有發熱向上的特點;“土如作物墻”是指土壤具有種植作物和生化事物的特性;“金說隨革”是金具有殺變的特性;“水潤”就是水潤向下。基於這種認識,古人將宇宙中的各種事物歸為五行,所以從概念上來說,它們本身並不是木、火、土、金、水,而是壹大類在特征上可以與各種事物、現象相比較的抽象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