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獻記錄,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它被用於占蔔和祈禱。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壹脈相承發展,使中華文明的發展沒有中斷。
擴展數據:
甲骨文記載和反映了商代的政治經濟狀況,主要是指中國商代晚期(14~ 11世紀)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其內容壹般為占蔔所問之事或所得之結果。
殷商滅亡、周朝興起後,甲骨文還使用了壹段時間,是研究商周社會歷史的重要材料。甲骨文的形體和結構已經趨於獨立組合,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這已經是壹種相當成熟的文字形式,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系統文字形式。
甲骨文繼承了原始的雕刻符號,啟發了青銅器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式,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
2017年10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評估,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