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和東亞已知最早的系統化商代文字載體,但大部分都沒有得到解讀。又稱文琪、甲骨文或龜甲獸骨。
壹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是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從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中發現甲骨文的。安陽市西北的小屯村,是商代晚期“殷墟”所在地。
近百年來,通過考古發掘等方式,在當地出土了10多萬塊甲骨。此外,甲骨文也出現在河南和陜西的其他地區,從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壹直持續到春秋時期。
殷商時期的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是用甲骨占蔔,祈求鬼神,還經常命令巫師在龜甲骨上鉆孔,燒成裂縫。巫師根據裂痕來區分甲骨文,後來把問題刻在甲骨上。
商朝滅亡後,蔔筮在周朝逐漸消失,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甲骨文是什麽時候出土的還沒有定論。自北宋以來,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商代青銅器。完全有可能是幾千年前當地出土的甲骨。但直到清末,歷代學者都沒有註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擴展數據
甲骨文的發現。
光緒二十五年(899年)王五百多歲,患瘧疾。壹位著名的老中醫開了“龍骨”這種藥,他的職業敏感讓他覺得這些大小不壹的“龍骨”上非常規則的符號很像古代的漢字。
為了壹探究竟,他買了很多“龍骨”。王反復推敲、對比、拼湊“龍骨”,淵博的金石學知識使他很快明白,這些“龍骨”是龜甲、獸骨,而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痕是高溫灼燒造成的。最後,王確定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號是壹種文字,它們早於金文和篆書。
而王進壹步追根溯源,終於發現這些甲骨大多產於河南安陽縣小上屯,進而發現了“殷墟”。
百度百科-中國漢字
百度百科-甲骨文(中國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