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如何?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如何?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早在鄖就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也是我國鄖早期發現玉器遺存的地區之壹。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玉器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

仰韶文化韻最早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其分布範圍以河南、山西、陜西為中心,西至甘肅,東至河北,北至內蒙古,南至湖北,有1000多處遺址。

仰韶文化中發現的玉器,顯示了玉文化的早期特征,多為小型裝飾件。如河南偃師湯泉溝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壹種藍白色玉黃;臨江李江姑娘墓發現兩個綠玉掛件;在湖北省浚縣的石家站仰韶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綠色的玉墜。

這些小型裝飾玉器雖然在很多地方都有,但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器身扁圓,形制完整,打磨光滑,多孔掛。

到仰韶文化末期,在Xi安半坡遺址發現了用和田玉制作的於夫,在河南南陽黃山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墨綠色的獨山玉斧。

與前期相比,這兩件於夫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大相徑庭:壹是證明來自新疆的軟玉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東進中原;第二,從石斧到於夫,不是簡單的材料替換,而是壹次重大思想飛躍的體現。

仰韶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其玉器還處於中國玉器文化的“童年”,而大汶口文化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距今約6500年。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東中南部和江蘇北部,影響範圍達河南中西部、安徽和山東北部,東至黃海沿岸,遺址200多處,墓葬2000多座。

大汶口文化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母系制度解體、父系制度興起的時期。大汶口遺址原是壹個氏族公社的公共墓地。因為墓葬之間有很多重疊和斷裂現象,反映出墓地使用時間較長,隨葬品非常豐富。

大汶口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包括玉鏟、鑿子、刮刀、玉管、玉臂環、玉指環和罕見的綠松石骨雕筒等,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氏族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歷史階段的重要遺物,是文明到來之前文明意識和社會上層建築的體現。

大汶口文化的所有墓葬都生動地反映了這壹時期玉器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大汶口墓葬資料顯示,早期30座墓葬,平均每座墓7件;中期67座墓中,平均每座墓17件;在後來的18墓中,平均每個墓的產品數量急劇上升到45件。

大汶口墓葬早期幾乎沒有玉葬,比如早期的壹個典型墓。隨葬品有60多件,包括精美的雕刻象牙梳子和放置在墓主人頭上和肩上的象牙片,反映了墓主人的顯貴,大汶口早期居民的藝術創造力和原始宗教的發達程度,但沒有玉器。

在同時期的另壹座中型墓中,在女墓主人的左耳下發現了壹塊小小的綠松石。在另壹座墓中,手指上發現了壹枚青松色的骨環。這些都表明,大汶口墓早期,與仰韶文化時期相似,玉器尚處於萌芽階段。

大汶口文化晚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玉器生產得到了發展,與人合葬的玉器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

比如壹個晚期墓,墓主是壹個50多歲的女人,胳膊上戴著玉指環,手指上戴著玉指環,胸前掛著壹串綠松石片,右大腿之間放著壹把玉鏟。此外,頭上還有壹把象牙梳子和三套佛珠,右大腿上還有壹個骨雕缸。還有壹對獸骨和玉環。

龍山文化在新石器時代末期。龍山文化的主要玉器遺存有歷城子牙、日照、交縣三裏河、諸城程子、東海谷、茌平上莊、泗水尹家城、五蓮丹上村等地。山東以外的龍山文化名玉器也廣為流傳,如陜西神木世茂。

龍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品種有穿孔、斧形玉A、玉簪、玉鏟、玉山、鍛造玉陵、玉鈸A、玉蘭花A、於堅、黃愚、組合、、、玉別、關羽、俞曄宮、陽彩玉、幾何玉、人頭玉像、骨鑲綠松石。這些玉器大多制作精美,造型優美,晶瑩圓潤,藝術水平很高。

龍山文化遺址玉器眾多,鳥形或鳥頭形玉器群葬,開創了商代大量動物雕塑盛行的先河。還有、於琨、於壹、於鑿、於等。與大汶口文化的玉器相比,龍山文化在思想和禮儀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與龍山時代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組織相適應。

龍山文化時期的生產和制作技術有了明顯的突破。如龍山文化時期的玉器A,長49.1厘米,寬5.9厘米,厚0.1厘米,玉質墨綠色。器身薄而平,寬邊由兩邊磨至薄邊,有三個等距圓孔。玉A正面光滑,背面粗糙,有泥土浸痕,看似未經打磨。

這個玉甲雖然有鋒利的刀刃,但是又寬又薄,顯然不是實用的器。應該是祭祀用的器皿,或者是禮儀用的禮器。

還有龍山文化時期的玉三孔鏟,在山東省日照市兩鎮發現。它長27厘米,寬16厘米,厚0.8厘米。玉質淺黃帶綠,侵蝕嚴重。平身,肩窄刃寬的梯形,刃尖,兩邊磨,略裂。中間有壹個圓孔,在孔的壹側鉆有上下兩個圓孔,每個孔中嵌有壹個深藍色的石塞。

這個裝置很規整,又寬又薄,表面沒有捆綁和使用的痕跡。它不再是壹種生產工具,而是壹種儀式裝置,壹種儀式或祭祀裝置。

齊家文化是位於黃河上遊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省東南部。其地理範圍東起涇河、威爾河,南至北龍江流域,西至湟水,北至內蒙古阿拉善左奇。遺址350多處,墓葬500多座,發現了於夫、玉鏟、玉璧、玉琮等壹批精美玉器。

齊家文化著名玉器發現於武威黃娘娘臺遺址,是壹處相對簡單的齊家文化遺址,面積約65438+萬平方米。* * *共有88座墓葬,出土了相當數量的重要玉器,其中精美的器物如下:

玉鏟6件,梯形扁薄形,制作規整,刃鋒利。全身都磨光了。在後面附近打壹個孔,放鏟子的把手。由翠綠色和乳白色玉石制成,材質細膩堅硬。玉的質地很好。長約10至20厘米,寬約4至5厘米。

玉簪5件,長方形,刃尖,打磨極為精美。橋寬3-4厘米,看上去小巧玲瓏,全部由翠綠色的玉石制成,給人壹種美的享受。5塊玉黃色,扇形兩端有孔,便於紮掛,用象牙玉切割。黃娘娘臺發現的玉器有264件,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它們大多是由綠色玉石和白色大理石制成的。

在齊家文化中,玉是用來祭祀天地的,但在當時玉首先是壹種財富,或者直接說是壹種高級貨幣。我們的祖先祭祀天地富貴也是合理的。

黃娘娘臺發現的玉珠多為綠松石制成,呈長形或扁圓形。中間有壹個孔,方便掛穿過籃子。在黃娘娘臺的眾多古墓中,當時玉雕技術之高,選材之精良,反映了這裏曾經盛行過埋玉的習俗。比如壹個雙人墓,男女墓主人口中各有三顆綠松石珠,男的五顆玉佩,女的三顆。在另壹個墳墓裏,兩個女人戴著幾顆鉆在脖子上的綠松石珠子。

這些現象表明,玉在齊家文化居民的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這裏還有壹個有趣的現象:那些陪葬不起玉的家庭,往往會在墓裏放上幾塊粗糙的玉、粗糙的玉塊或者小玉石。他們不埋陶器、牛角、骨頭、石頭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東西,而更喜歡把不成形的玉石帶入墓中,這與墓中出現甲骨文有關,說明那裏的迷信和占蔔習俗相當濃厚。

齊家文化中除武威黃娘娘臺外,還有不少玉器遺存,如秦賈偉、甘肅永靖大河莊等,但大多只有綠松石珠、瑪瑙等飾品,其他玉器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