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22#儒學史——關於巫術、占蔔、歷史與儒學

22#儒學史——關於巫術、占蔔、歷史與儒學

巫術、占蔔、歷史和儒學是殷周時期最初的知識階層。掌握文化的人在古代社會不發達,反映在人們的思想上,甚至把祭祀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之壹。《左傳·作公十三年》中有“國之大事,在於崇與榮”的記載。這裏所謂的“拜”就是祭祀鬼神,所謂的“榮”就是指軍事。祭祀和古戎已經存在很久了。在氏族社會,有祭祀鬼神的宗教活動。主持祭祀鬼神和進行占蔔的人被稱為巫師。由於氏族社會生產力不發達,人類的認知能力很低。凡事必蔔,問天問鬼神。巫師扮演壹個交通員和鬼神的角色。他有解釋鬼神意誌的權利,有資格為鬼神造謠。他甚至指導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活動,並根據他的謠言對國王的行動做出決定。因此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占據了壹定的地位,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巫蔔文化。它為中國古代學術的產生和中國早期傳統文化的發展演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女巫替代鬼神的主要方式是占蔔。高峰說:“占蔔本來就是巫術,在古代實際上是由女巫(樂席)掌握的。”所謂“巫”指巫,“巫”指巫,《國語·楚語》雲:“巫在男,巫在女。”古人有難時用占蔔。由於蔔筮和占蔔的區別,蔔筮和占蔔的結果並不相同,所以經常出現先蔔後蔔的情況,蔔筮和占蔔是矛盾的。如《左傳·Xi公四年》載:“欲娶李記為妻。壹句話,姬宮說,“從昝。“這說明古人也是根據個人好惡有選擇地相信占蔔的。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韓非列舉了許多古代占蔔不符合實際的例子,並批評說:“用時間對付鬼神,信占蔔祭祀好的人,是可以死的。”“韓非子·鄭武”把迷信視為亡國的根源之壹。到了殷周時期,巫術、占蔔、歷史本來是不分的。據《李周》記載,蔔筮官有大補、蔔師、占人、追等。《易經》中有壹句話,就是“用巫史,若無爭!這裏的“紀”、“吳石”都是古代從事迷信活動的人。《飼幼囚禮》壹書有明確記載:“史書同時舉行蔔筮、占蔔,以告知主人。”又雲:“石,持弓於左,拉鞍於右。”“罵人的都是歷史。”在甲骨文中,貞蔔或術士原本是負責記錄吉兇的,但在西周,歷史也變成了“占蔔師”,既占蔔又占蔔。所以很難把歷史和巫術、占蔔區分開來。他們都從事占蔔活動,並做壹些寫作工作。到了春秋末期,史官的職責包括數數、占蔔、數數、作書、令官、著書。最後歷史發展成了歷史學家,但是女巫始終沒有擺脫迷信和鬼怪的範圍。

儒學的起源和意義,學術界爭論了半個多世紀。章太炎當年撰寫《原儒》並發表《國故衡論》,主要是從儒學的分類來闡釋儒學,而沒有詳細論述儒學的起源。1934年,胡適寫了《談儒教》,首次提出“儒教是殷人的祭司”,認為“這些人靠他們的倫理道德知識溫飽,都是殷人祖先傳授的祭司,實行禮法,穿殷服”。他還說:儒家的古訓是柔。“儒者為柔者,不只是指衣冠之雅,更是指國家遺民忍辱負重的柔道人生觀。”“儒家是古代宗教的老師。除了服喪,他們還要履行其他宗教職責。”胡適的《論儒學》頗有見地,但缺乏史料的論證。後來郭沫若寫了《駁儒教》,認為儒教不是殷族的祭司。“儒教本應是鄒魯先生們的專稱,在孔子之前就有了,但它是春秋時代歷史的產物,是西周奴隸制逐漸瓦解的結果。”1942年,他的文章《論儒學的發生》仍然堅持上述觀點。這種觀點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被大多數人接受,並成為主導觀點。現在看來,值得進壹步探討。1975年,徐中書發表《甲骨文所見儒學》。在這篇有分量的論文中,他明確提出:“儒家思想在商代就已經存在,甲骨文中需要的字,就是最初的儒家字。整個字就像用水洗過的洗澡體的形狀。古人不會做洗澡用的大盆,只用水罐頂洗,比如今天的淋浴。就像壹個人在洗澡,水從頭頂沖下來。”但是,為什麽沐浴身體會和儒家思想聯系在壹起呢?原來古代的儒家思想,比如祭祖,辦喪事,待人接物,都要壹直齋戒。《禮記·儒教》:“儒教有浴,有浴。”洗澡是洗澡,洗澡是齋戒。孟子離婁:“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可事神。”說明沐浴齋戒是對神和鬼神的真誠尊重。可見甲骨文中的儒家思想就像沐浴在身體裏壹樣。如上所述,分析儒家最初的職業,是頗有道理的。徐中書早年用甲骨文資料證明了胡適“儒教是殷人之祭司”的觀點,這是學術領域的壹個重要貢獻。但胡適所謂的儒家,指的是“亡國遺民忍辱負重的柔道人生觀。”不壹定是這樣的。

儒家包含剛柔並濟的意思。漢人許慎說:“儒、柔、術士。”術士,即古代宗教的祭司,相當於僧侶、道士和後世的祭司,職業是專門祭祀祖先、侍奉神靈、辦理喪事和為貴族擔任祭司。只是這樣,他們慵懶無力,卻因為掌握了禮儀和音樂文化的知識,而充滿了文化和優雅。在歷史上,儒家書籍類似於學者和歷史,與巫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女巫是殷朝時扮演神或鬼的人。女巫是神,交通鬼,儒家是祖,交通鬼。後來儒學逐漸從巫術中分離出來,成為專門的職業。徐中書的論證是比較完整可靠的。我們認為儒家思想產生於殷朝。起初主要是傳授宗教活動,從西周到春秋時期逐漸變化。從壹個主要從事宗教活動的祭司,演變為壹個既從事宗教活動又從事文教活動的儒者。隨著歷史的發展,其宗教色彩日益淡化,文化教育內容增多,甚至在春秋末期創立了獨立的學校。《李周大哉》:“儒道為民。”《李周天官》:“儒以道勝民。”這裏的“道”指的是六藝。儒家以六藝教人。這時候儒家完全成了老師。以上是關於儒家思想的產生和演變,這既是歷史的發展,也是文化和學術進步的反映。有必要研究儒學的產生和演變,探討儒學與宗教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