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書法字體,也就是書法風格的分類。傳統上,中國書法字體大致分為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但是,在每個類別中,又分為幾個小類。比如篆書分大篆和小篆,楷書分渭北和唐體,還有兩個天王和瘦金體。下面分別說壹下這幾種書法字體及其特點。
印章字符
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距今3000年的甲骨文是傳世的最早可辨認的文字,主要用於占蔔。筆法細而有力,直線較多。有方筆、圓筆、尖筆,寫字有很多“吊針”。大篆是指金文、青銅器、六國文字上的銘文,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征。小篆,又名“秦篆”,是秦國的常用字,也是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字形統壹工整,比文淑更易書寫。
隸書
韓立,也稱為,是漢字中常見的莊重字體。其書寫效果略寬平,橫畫長直短,呈長方形,講究“蠶頭鵝尾”和“曲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編撰,東漢達到頂峰。書法界素有“韓立唐凱”之稱。
草書
是為了寫作方便的壹種寫作風格。《說文解字》曰:“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守字綱,損官規,沖逸,沖去快,因有草造之意,故稱草書。
半草書/行書/手書(中國書法)
以楷書為基礎,開發壹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彌補楷書書寫速度慢,草書難以辨認的缺陷。“行”就是“走”的意思,所以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筆直。本質上是草書還是草書。花紋多於草花紋的,叫“跑花紋”,草花紋多於花紋的,叫“跑草”。
楷書
又稱正楷、真書、官書。由程渺創立的李殊逐漸演變,變得更加簡化和水平。《辭海》解釋為“形方,筆直,可作典範。”因此得名楷書。始於漢末,壹直流行至今。楷書的出現緊跟韓立的章法,追求形式美的進壹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由波浪式變為波浪式,變成了“左”(點)、“掃”(長左)、“啄”(短左)、“舉”(直鉤)。楷書的特點是規則工整,是字體中的典範,所以叫楷書,壹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