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侗族風俗習慣

侗族風俗習慣

“中秋節”是壹種社會活動,人們從壹個村莊到另壹個村莊去玩蘆笙或唱歌和唱戲。淡季鬥牛是集體娛樂活動之壹。屆時,老少將歡聚壹堂,人山人海,歡聲雷動,鑼鼓喧天,鐵炮震谷。如果有外村的客人經過這個村子,會停在村子邊上,用壹首歌來回答,叫“紮寨門”。“唱坐月”,又稱“晚上唱坐”,是青年男女社交、談戀愛的總稱。北方的侗族地區叫“玩山”,青年男女們三五成群,下班後在山坡上相約唱情歌。在南部侗族地區,它被稱為“走寨”,或“行走的女孩”。晚上姑娘們在屋裏壹起幹活,克寨的小夥子們帶著樂器來伴奏,說著他們的戀愛。親熱的時候,男女交換紙條(送禮物),互相許下承諾,這是夫妻之間的事。三江縣福祿等地的侗族人,常於夏歷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聚集在廣平,用特制的火包沖壹個鐵環脫。落地的時候大家都會搶,勝者會得到豐厚的獎勵,這就是所謂的“搶花炮”。

侗族的婚姻是壹夫壹妻制。堂兄妹更受歡迎,姑姑、堂兄妹、不同輩的人不能結婚。婚後女性有“坐在家裏”(即“呆在家裏”)的習俗。解放前,侗族的基本社會單位是帶有封建家長制的宗法家庭。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性,禁止女性觸摸銅鼓;男人或者長輩在樓下,不允許上樓。侗族女孩婚後只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和少量的“女孩田”和“女孩地”。男人繼承家業,沒有繼承人的可以領養養子。

喪禮壹般和漢族壹樣,實行土葬。有些地區還有停葬的習俗。人死後,把棺材停放在郊區,自己的家人和當年死者的同代人去世後,壹起下葬。

信仰多神教,崇拜自然物,古樹、巨石、水井、橋梁都是崇拜的對象。以女姓“薩歲”(意為創建村莊的母親)為至高無上的神,每個村莊都建立了“薩歲廟”。用雞蔔、草蔔、蛋蔔、螺蔔、米蔔、蔔來定吉兇。有些地方受漢族影響,信仰漢族的壹些神。相信靈魂不滅。佛教也傳了過來,安堂也有寺廟,但是信的人不多。基督教和天主教也傳入,但信徒不多。

侗族的節日是春節,祭祀牛神(農歷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年貨(農歷七月)。在壹些地區,人們在10月或11月慶祝董年。由於民族間的交流,侗族還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其中,侗族的節日被稱為行走年。吃社飯(二月春社日)是侗族人吃社飯的習俗,但不搞任何活動。在田間、溪邊、山坡上采集新鮮的油蒿(油蒿、黃花蒿),回家洗凈切碎,揉成苦水,烘烤,與野蒜(小蔥)、糯米幹、豆腐幹、臘肉幹等輔料混合(也可混合壹些糯米,但糯米需先煮半熟再與糯米混合),蒸或燉,使其味道不同。

供奉祖先的室內神龕是最神聖的地方。刀、松、劍、戟、矛、弓、弩甚至棕繩等壹切兇器都不準放在上面。否則,出於對上帝的不敬,妳會受到懲罰。村裏祭祀活動期間,外人禁止入村。禁忌的標誌是用有斑點的茅草打四個結,形成壹個十字架,掛在寨子門口。

飲食習俗

侗族分布在中國南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侗族人種水稻,水田養魚,魚糧兼營。出產木耳、蘑菇、玉蘭片、西瓜等。

在大多數侗族地區,有四次月食,兩餐兩茶。大米是大米的主體。平壩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的種類很多,有紅糯米、黑糯米、白糯米、禿糯米、幹糯米,其中以香河糯米最為著名。他們把各種米做成白米、花米、白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的時候,他們用手把米飯揉成團,叫做“吃米飯”。侗族人壹般習慣早上做壹天的飯,帶上山吃。其中香河米做的“蒸飯”特別甜,有“壹個蒸飯讓全村香”的說法。侗族人喝的茶指的是油茶,是用茶葉、爆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肉、豬水、鹽、蔥花、茶油等熬制的濃湯。,既能解渴,又能充饑。伴隨著米和茶,有蔬菜,鮮魚,肉類,瓜果,野味,菌類和飲料,食物來源廣泛。

蔬菜大多做成酸蒜。酸菜的制作有兩種:缸制和筒制。制壇是指將淘米水放入缸中,用火加熱,發酵制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作為最常見的日常菜肴。

鮮魚包括鯉魚、鯽魚、草魚、鱔魚、泥鰍、蝦、蟹、田螺、文蛤等,可做成烤鯉魚、草魚湯、現炒鯽魚、吮吸田螺、酸蝦、酸蟹等名菜。人們經常吃的蝦醬也是用罐子做的。鹵魚、鹵豬排、牛排、鹵雞鴨主要是試管制作。木桶有兩種:木桶和竹桶。冬天做酸菜魚最好。腌制時間越長,味道越醇厚。魚和蝦除了很多酸的食物之外,經常是新鮮吃的。

肉類主要是豬、牛、雞、鴨,區別不大。瓜果類有刺李、獼猴桃、黑柿、野楊梅、野梨、藤梨、飽果、刺栗、大王泡、松村嫩皮、桑樹嫩皮、香草根。

其中,橡樹的果實可以做成豆腐,“香樹”的皮可以清潔潔白的牙齒,茶樹上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有老鼠、蛇、蝌蚪、四足蛇、小蟬、小蝗蟲、地蜂蛹、石蛙、穿山甲、小乖乖魚、麋鹿、梅花鹿、黃麂,還有吃松果的松脂雞、松脂豬,侗族人都能巧妙利用。木耳耳朵方面,有松茸和好吃的冷凍雞絲菇,還有可以用來做粑粑和粉條的藤根和葛根,水田裏生長的小苔絲,到處都是竹筍。飲料以家釀米酒和“苦酒”為主,還有茶和果汁。

據粗略估計,侗族常見的食物不下500種,有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長的,草叢裏爬的。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極強的生存適應能力。董家可以用姜做各種鹹菜。可加工成腌姜、鼓姜、糖姜、條姜、五香姜、油姜、姜酒等銷往全國各地。湘西地區的侗族姑娘擅長用柚子皮、冬瓜皮雕刻各種形狀的魚、鳥、花、植物,用白糖漬制作蜜餞。招待客人時,用小鹹菜,盛大鹹菜。在侗族人的心目中,糯米最香,甜酒最醇,酸菜最香,煙葉最爽,酒歌最爽,宴席最歡騰。侗族人要制作宴席用的“銅巴”,工藝復雜細致,品種繁多。比如有紫蘇汁的叫紅冬巴,有楊梅葉的叫黑冬巴,有餡的叫豆沙冬巴,棗泥冬巴等等。酒席泡茶時,要加入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餞花;宴席要準備暢銷全國的“五味姜”,清香適口的“油茶”,香甜軟糯的“黑珍珠米”,水牛準備的“酸龍肉”,名揚天下的“野生草魚”,讓賓主歡聚壹堂。

侗族成年男性普遍喜歡喝酒,喝的大多是自己釀的米酒,度數不高,清淡醇厚。最有特色的是客人進村時的特殊歡迎儀式——“擋酒”。侗族人進寨子就在門樓設“路障”,擋住客人,喝起歌來。妳唱我答,歌詞幽默爆笑。唱完酒後,他們掃除障礙,迎客進門。落座後,該換酒了,“泡壹杯”。鄰居們要麽自動來陪客,要麽請客人到自己家裏,要麽“聚”在鼓樓裏擺酒席,不分彼此。酒席上也有“以雞頭待客”、“以油茶待客”、“以酸菜苦酒待客”、“吃閉飯”、“飲酒”等規矩。

侗族的飲食禁忌主要是:不要坐在門檻上吃東西,不要看著別人吃東西;正月初壹無火;祭祀期間不允許外人進入村莊;喪期孝子忌吃素,但魚蝦不限。

侗族人崇拜龍,天邊出現彩虹,稱為“龍飲水”。沒有人能提水或用手指彩虹。拜魚、認同宗族或認親戚時,先問對方知不知道三魚的頭(其祖先的圖騰符號),如能回答,則視為同族。每逢婚喪嫁娶等重大活動,賓客和禮品都離不開魚。

侗族成年男性普遍喜歡喝酒,喝的大多是自己釀的米酒,度數不高,清淡醇厚。

不變的習慣

侗族飲食以大米為主,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多吃糯米。壹般喜歡吃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發酵魚”和“發酵肉”,存放十幾年也不會壞。用油茶招待客人是侗族人的待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南部地區最具特色。村尾古樹多,溪流過“風雨橋”,村裏有四個魚塘。按姓氏,鼓樓立於其中。住“幹籬笆”房,住樓上,養牲畜,樓下堆放雜物。大部分地區有三次月食,有的地方有四次月食,也就是兩茶兩餐。二茶是指侗族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葉、花、炒花生(或酥黃豆)、糯米、肉或豬水、鹽、蔥花等做成的湯狀薄食。(有的地方還有菠菜、蒿),能解渴充饑,所以常被稱為“吃油茶”。

人們經常吃的蝦醬也是用罐子做的。鹵魚、鹵豬排、牛排、鹵雞鴨主要是試管制作。木桶有兩種:木桶和竹桶。冬天做酸菜魚最好。腌制時間越長,味道越醇厚。魚和蝦除了很多酸的食物之外,經常是新鮮吃的。侗族成年男性普遍喜歡喝酒,喝的大多是自己釀的米酒,度數不高,清淡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