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甲骨文主要發現於河南安陽殷墟。到目前為止,出土的文字甲骨約有654.38+054,000塊。其中中國大陸收藏97600余件,臺灣省收藏30200余件,香港地區收藏89件,還有26700余件因戰爭和商業因素流散海外至日、美、英、加、法、前蘇聯、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12個國家。其中日軍侵華時在殷墟有系統的發掘,所以收藏最多,有12000多件。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學者專門研究甲骨文,出版了2000多部專著。
商周時期非常迷信。商周時期的國王經常用甲骨文來預測吉兇,並將占蔔的事情、時間、結果刻在上面,所以甲骨文也叫甲骨。它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氣候、文化等諸多方面,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
甲骨文約有4500字,約有三分之壹已被釋讀。據研究,甲骨文中使用了象形字、指示字、會意字和形聲字。在詞義的運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借代的方法。形聲字約占25%。今天,形聲字約占90%。
甲骨文和諧是漢字成熟的象征。它和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壹樣屬於表意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壹使用的表意文字的前身。其書寫材料壹般為龜骨、牛肩胛骨,也可刻於墻壁、木制品、石器等。,帶刀,朱叔,莫叔。中國在古代存在了很長時間。春秋後期,漢字從甲骨文中分離出來,逐漸失去辨識,但壹般作為“龍骨”賣給毒販,以作藥用。直到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才被金石學家王偶然發現,並考證為商周遺物。
民國初年,收集到的甲骨文分為五個時期:盤庚武定時代、祖庚祖甲時代、秉信康定時代、武夷文鼎時代和第壹帝帝辛時代。郭沫若研究甲骨蔔辭後認為,甲骨蔔辭從初始階段到成熟至少需要1500年。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我國商代晚期(14 ~ 11世紀)皇室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用於占蔔的文字。它是中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先被金石學家王認識,並以高價購得。隨後的十年間,王翔、孟、劉鶚、羅振玉、美國法廉等先後尋找甲骨,英國的守陵和,日本的林太夫,加拿大的等。,* * *弄了幾萬塊甲骨。從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對殷墟進行了15次有計劃的發掘,共獲得甲骨文約25000片。此後,殷墟出土了甲骨。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南發掘出4000多塊甲骨。除了殷墟,在鄭州1953和1954的商代中期遺址中也發現了兩塊刻有文字的甲骨文。1954年以來,在陜西洪洞、北京昌平、周元豐浩遺址、陜西岐山鳳雛等地出土了約300件字甲骨。
自甲骨首次發現以來,中國大陸、臺灣省、港澳地區以及日、美、英、加、法、蘇、德、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家出土了15萬多塊甲骨,南韓也有收藏。
出土的甲骨蔔辭大多已被記錄出版,如劉鶚的《鐵雲藏龜》、羅振玉的《吟虛書氣》和《吟虛書氣後編》、明義士的《吟虛蔔辭》、林太傅的《龜甲獸骨文》、王湘的《史丹殷琦隨筆》等。後來又有董作賓的《殷墟字甲集》、《殷墟字乙集》,胡厚宣的《二戰後南京、上海新獲甲骨集》,二戰後南北所見甲骨的記載,二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甲骨續。郭沫若、胡厚宣主編的《甲骨文合集》對近80年來甲骨文中發現的數十萬片甲骨進行了系統科學的整理,廣泛收集了所有出土甲骨,並進行分期分類,* * *收集甲骨約4萬片,編為十三卷,為甲骨和商史研究提供了系統的資料。另外,1973小屯南出土的甲骨已收入《小屯南甲骨》壹書。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德國等國的甲骨也分別有記載和出版。
甲骨文是壹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主要的造字方法有象形字、象形字和表音字。今天的漢字還是以象形為基礎的象形字,所以甲骨文就有了後世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語法上,甲骨文中有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式和結構順序與後世語法基本壹致。
由於商王無所不知,甲骨文的內容涉及到商社會的各個領域。根據甲骨文中有關商階級和國家的信息,商代的奴隸和平民由不同身份的人組成,如群眾、農民、羌人、仆從、Xi人和嬪妃。奴隸主貴族包括前朝諸侯及其配偶,如、顏、穆、子孺子、鐸子等。各級官員包括大臣、尹、史和狗。陸軍有師、旅等。刑罰有斬、斬、設獄。甲骨文還記載了商代人祭的情況,這與解決商代的社會性質有直接關系。商朝經常對外發動戰爭,被征服的國家向商朝進貢。在甲骨蔔辭中,經常記載家族來了,進了馬、牛、羊、龜。
甲骨文是商代豐富的社會生產資料。在農業上,有犁田、耕田的記載,也有粟、黍、麥、雷、稻等各種作物的名稱。王上關心農業收成的豐歉,減少對農業收成的影響,經常作出立粟、存粟、祈年、告秋的預言。畜牧業中的馬、牛、羊、雞、狗、貘等。都是有記錄的,還有大量的牲畜和專門的馬廄。大量的牛羊經常用於祭祀。漁獵在商朝的社會生活中仍然發揮著壹定的作用。甲骨文中記載的獵物有鹿、麋鹿、貘、象、虎、狐、魚和各種鳥類。狩獵方法包括野外,狩獵,追逐,陷阱和射擊。甲骨文中也有關於貝、友、爵、船、車甚至運載系統的商業和交通資料。
甲骨文也豐富了商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在天文歷中,有日食、月食、鳥星、新星、大星等記錄。,以及每天不同時間段的《三月》《世說》等閏月資料。在氣象學中,有許多關於雨的預報、風的預報、變化的太陽、雲、雷、冰雹、雪和彩虹的記錄。醫學上有頭疾、牙疾、鼻疾、言語疾、肘疾、足疾、足跟疾等疾病的記載,也有關於生育的記載,說明當時可以準確推斷預產期。
王上仍然是壹個幽靈,能預知壹切。占蔔的內容多以國王為中心。在關註的問題上,如祭祀祖先和自然神,關註風、雨、水、天象、農事、年成等,童貞人問神、問鬼神、問首公、問首王等。,從而預測吉兇,祈求保佑。占蔔材料多為龜甲(及少量背甲)和牛肩胛骨,使用前矯正,背面鉆孔鑿制(正面也有少量牛肩胛骨)。蔔卦中,甲骨在背面鉆孔前先用火焚燒,正面出現“蔔”字形裂縫,以此來定吉兇。占蔔之後,把占蔔的情況記錄在甲骨文上。
甲骨文壹般先刻豎畫,後刻橫畫,再刻征、簽、吉祥字、字,然後占蔔,所以又叫甲骨文。壹篇完整的甲骨文應該包括敘述、命運、職業和印證,而大部分甲骨往往省略了職業或印證。甲骨文中,有的畫沙或墨,有的用毛筆寫在甲骨文上,有的先寫後刻。
甲骨文的分布是有壹定規律的。壹般來說,刻上歡迎預兆的文字,都與某些預兆有關。龜甲右側,兇兆為左,文字為右;左邊,預兆為右,文字為左;甲橋頭、尾、側的甲骨文都是從外到內。商代蔔筮常從正反兩方面質疑,反映在牛肩胛骨龜甲上有相應的“左右貞節”,右肩胛骨蔔筮在右,甲骨文在左;左肩胛骨則相反。只有上端骨臼附近的兩個甲骨文是從中間讀的,左右,左右。甲骨上的甲骨文是從下往上刻,或者從上往下刻,之間往往有界限,壹切都是重復的。但也有不同的卦序交錯,是“交替銘文”;正面沒有可以容納甲骨文的地方,背面卻被雕刻,是“正反連接”;有些人反復問同壹件事,但內容基本相同的甲骨卻刻在幾個版本的甲骨上,只是每個版本的甲骨順序不同,這就叫“同壹個甲骨”。
商朝晚期,從盤庚遷都紂王,歷時約273年,歷經八帝十二王。這壹時期的甲骨文也應分為早期和晚期。商代甲骨研究的分期有多種方法。目前主要采用董作斌基於世系、稱謂、貞節等十項標準的五階段說,即第壹階段:盤庚、蕭昕、蕭藝、武丁;第二階段:祖庚和祖嘉;第三期:嚴新與康定;第四期:武藝、文鼎;第五期:第壹期和帝辛。其中壹些問題仍在討論中。
1904年,孫詒讓撰寫了《文琪舉例》,這是第壹部考證甲骨文的著作。此後,學者們采用“溯徐書古文字,從古文字中窺甲骨文”的方法,對甲骨文字形的部首點畫進行比較分析,並運用音韻學和訓詁學的方法對文字進行解讀。其中,有所建樹的學者和主要著作有:羅振玉的《殷墟書法考證》、《唐蘭的《殷墟字註》、《古代漢字概論》、《楊樹達的乃林文佳說》、《維基的文佳說》、《郭沫若的甲骨文考證》、《殷琦的納粹黨對甲骨文的編纂與研究》、《俞吳聲的甲骨文》等。自1917王國維《殷人王考》及《續考》用甲骨文研究商代歷史以來,郭沫若、董作斌、胡厚宣分別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殷歷譜》和《甲骨文商代史叢書》。陳的《殷墟蔔辭提要》也包含了大量關於商史研究的內容。近年來,許多年輕學者也利用甲骨文為商業史研究做出了寶貴貢獻。
甲骨文研究已取得很大進展,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探討,如考證、分期斷代、商代社會、奴隸地位以及商代歷史中的許多問題。另外,對西周甲骨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爭議。這些都是需要進壹步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甲骨文字形的演變:甲骨文是由刻體和書體兩種字形相互發展而成的,總的來說是由刻體向書體發展的。董作賓根據殷代蔔筮,將貞蔔人群分為五期。以甲骨文字的變化、書法風格的變化、溯古時代為例,闡述其字形。從第壹個時期到第五個時期,甲骨文的書寫風格各不相同,各有特點。第壹時期(武定時期)的書法風格最為瑰麗,大型甲骨是代表作品。這種大字體往往很強,雕刻的筆畫很粗,並充滿了朱墨(朱砂,墨水)。還有工整好看的小字,都是極其精彩的。這些都帶有中星英主武丁的風範,氣魄和功力都相當驚人。他的書家是魏、雍、賓。第二個時期(祖嘉,祖庚時代)有壹個更真誠的風格。祖嘉和祖庚是承襲第壹期武丁的先賢,所以當時的占蔔師嚴格按規矩辦事,變化不大。他的書法家有旅行,偉大和旅行,即。第三階段(嚴新、耿定),書法風格發生變化,走向衰落。前期老書法家都死了,豪放的書法風格掃地。在當前時期,書法家幼稚而軟弱,甚至犯了許多筆誤。這壹期的作者都沒有署名。在第四個時期(武夷和文鼎),沒有在書上簽名的人的名字被刻在甲骨文上。在這壹時期,武夷和文鼎時代的新書法家們努力使他們的作品生動、奔放。這壹期只發現了壹位書法家,德,沒有找到。第五時期(第壹、帝辛時代),除少數獸首大字題字外,其余都極為嚴肅工整。原因是:王壹定要動手,甲骨文的段、行、字都很均勻,如小楷,文筆變了,做了新的。他的書法家是遊泳和黃色。
標題:甲骨文
關鍵詞:金石拓片
畫
圖像
圖像
原文
原文
龜甲5521,5538,5518,6019:刻有商代(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寅祖庚和祖甲的祖先崇拜銘文。* * *四片。
動物骨骼5402、5403:刻有商代(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殷朝武王鼎的銘文。* * *兩片。
甲骨銘文寫在或刻在龜的腹部、甲殼和肩胛骨上。時間在盤庚和帝辛之間(元前1401年至元前1122年),內容多為殷王祭祀、狩獵、求雨、算命的文字記載。殷人崇尚鬼神,壹直用甲骨文占蔔。他們用龜甲骨寫甲骨文,神化相關事件,然後刻筆記。甲骨文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最早是當地農民在耕地時發現的。因為不知道是什麽,就當龍骨賣給藥店治療虛弱和淤青。朱二十五年(1899),當時在京做官的王生病,在捉到的中藥中認出了甲骨。二十九年(1903),劉鶚寫了《壹只藏在鐵雲裏的烏龜》,第壹次以拓片的形式出版了甲骨。三十年(1904),孫詒讓的《文琪》例證了甲骨文。之後開始了持續的挖掘。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壹種語言從發現到成熟至少需要2000年,3500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壹批形聲字,說明這是壹種比較成熟的語言。以此類推,最早的漢字應該出現在夏天或者更早的時候。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為中國文明史超過五千年這壹事實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文字是壹個民族文明的載體。中國的甲骨文與古埃及紙莎草文字、巴比倫泥文字、美洲印第安瑪雅文字地位同等,並稱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種語言的發展都中斷了。只有甲骨文發展起來了。在發現的近5000個甲骨文字中,約有1500個字可以解釋;剩下的三千多字,有不少地方名、人名、姓,其義可識,其音不可讀;還有很多詞是後世不再使用的,給正確的解釋和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有專家認為,由於甲骨蔔辭神民的應用範圍並不等於社會上使用的文字量,商代實際存在的文字可能更多。
殷墟甲骨文發現近百年來,出土件數已達654.38+0.5萬件。雖然它是殷王室蔔筮的文字記載,且存在形式不靈活、名稱簡單、不易閱讀等局限性,但“文獻不足”的商代歷史研究仍極為珍貴,且與考古學、語言學、古代科技研究密切相關。
中國國家圖書館擁有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多的甲骨藏書,藏書35651件。大部分都是名家捐贈,從私人和店鋪收購。其中,劉體誌先生的收藏量最大,裝150箱,28000余件。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甲骨,在羅振宇的《殷墟書》、胡厚宣的《二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郭沫若的《殷琦納粹集》、郭若愚的《殷琦集》中也有記載。
中國國家圖書館也有豐富的甲骨文拓片。除甲骨藏書外,還有十八卷四信,二萬八千余冊。在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中,館藏甲骨文拓片有十余種。
甲骨文記載了中國漢代隸書的起源,後來稱為漢字。為了與宋書、舒鳴、楷書保持壹致,...,可稱為家書(書)、古書(書)、金淑(書)、博書(書)、諸書(書)。為了與“漢字”相對應,可以稱之為商(夏、陰)字。
通過將漢字與商字(甲骨文)和周字(金文)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理解漢字的本義。(和《說文》不同的是,這個網站把漢字的起源分為象形字、形聲字和象形字。這是象形文字的進壹步分化[可見;靜],像聲音【看不見;聽而不聞],喜歡的東西[可見;動態],形象意義【看不見;思考]..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和其他詞類。)甲骨文字打開了壹扇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口。
甲骨文
甲骨文寫於商朝(公元1400年)。這些文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龜甲上,因此得名甲骨文,即有動物骨頭的烏龜。字是用刀刻出來的,所以又叫“文琪”、“七刻”。除了少數編年史,大部分人物都屬於當時王公蔔筮的記載。人們用刷子和小銅刀在龜甲或動物骨頭上寫字和描繪人物。當時使用的材料多為龜甲和牛的肩胛骨,所以後人統稱之為“甲骨文”,也稱“甲骨文”或“珍蔔字”。。此外,由於出土甲骨文的地方在河南安陽縣,原是殷朝古都,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
商代甲骨文約有15萬件。這些甲骨壹般都碎了,只有少部分是完整的。已經整理出來的甲骨文字大約有4500個,除了重復和異體字。其中能準確識別的詞約900個,大部分是常用詞。另外還有3500字左右無法確認,大部分是人名、地名等特殊名稱。
甲骨文的內容是什麽?雖然從甲骨文到現在已經三千多年了,但是已經是比較定型的了。而且寫的很熟練,很成熟的字。除了占蔔某時某日的吉兇,祭祀(經常殺多少人,牛羊狗等牲畜),征服,狩獵和壹年的興旺,還有占蔔天氣,旅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
甲骨文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屯村。當時,不經意間將它們帶到陽光下的農民將這些骨頭用作藥材,並出售給藥店。清朝末年,壹些骨片傳到了劉鶚那裏,劉鶚馬上發現這些骨片上的文字比鐘鼎文在周朝青銅器上的文字還要早。後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學者也開始研究這些文字,並進壹步確定這些文字的年代為商代。
甲骨文的大部分內容是商代王室占蔔的記錄。商朝人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過問。有些占蔔是關於晴天和雨天,有些是關於農業收成,有些是關於疾病和尋求兒童,狩獵,戰鬥,犧牲和其他大事情需要問!因此,甲骨文的內容可以窺見商代人們的生活,以及商代的歷史發展。
甲骨文發現的最早時間是清末光緒二十五年前。發現地點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洹河田莊南岸。村民們在耕作的時候,在土層裏挖出了壹些龜甲和獸骨的碎片,大部分都刻著晦澀難懂的句子。當時村民用龍骨倒賣藥店當藥村。直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才被考古學家王發現,被確認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並介紹到學術界。後有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等先後收集研究,其中羅振玉極力倡導,才奠定了“甲骨文”的地位。最早的甲骨文著作是清光緒二十九年(1902年)劉鶚發表的,隨後是孫詒讓的《文琪舉例》、羅振宇的《商蔔筮考辨》、《殷墟文琪考辨》、《待問》。尚承祚的《殷墟文字匯編》、王國維的《殷甲骨文始公末王考辨》、王祥的《山石》匯編、《殷琦集》、釋齊、學齊的《譚智》、朱方普的《甲骨文匯編》和的《甲骨文》。還有歐美傳教士和日本學者,在民國17年中央研究院繼續探索的時候,在國內收集了大量的甲骨,出版了很多專著。近三十年來,董作斌先生對甲骨文的貢獻最大。董軾曾親自參與甲骨的發掘。他根據殷代甲骨文,把甲骨文的研究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從光緒二十五年紀海到民國十六年丁卯(1899-1927),第二階段是從民國十七年陳武到民國三十八年醜(1928-1949)。甲骨文字體的演變:甲骨文是由刻體和書寫兩種字體共同發展而成的,壹般來說,是由刻體向書寫發展而來的。董作賓根據殷代蔔筮,將貞蔔人群分為五期。以甲骨文字的變化、書法風格的變化、溯古時代為例,闡述其字形。從第壹個時期到第五個時期,甲骨文的書寫風格各不相同,各有特點。第壹時期(武定時期)的書法風格最為瑰麗,大型甲骨是代表作品。這種大字體往往很強,雕刻的筆畫很粗,並充滿了朱墨(朱砂,墨水)。還有工整好看的小字,都是極其精彩的。這些都帶有中星英主武丁的風範,氣魄和功力都相當驚人。他的書家是魏、雍、賓。第二個時期(祖嘉,祖庚時代)有壹個更真誠的風格。祖嘉和祖庚是承襲第壹期武丁的先賢,所以當時的占蔔師嚴格按規矩辦事,變化不大。他的書法家有旅行,偉大和旅行,即。第三階段(嚴新、耿定),書法風格發生變化,走向衰落。前期老書法家都死了,豪放的書法風格掃地。在當前時期,書法家幼稚而軟弱,甚至犯了許多筆誤。這壹期的作者都沒有署名。在第四個時期(武夷和文鼎),沒有在書上簽名的人的名字被刻在甲骨文上。在這壹時期,武夷和文鼎時代的新書法家們努力使他們的作品生動、奔放。這壹期只發現了壹位書法家,德,沒有找到。第五時期(第壹、帝辛時代),除少數獸首大字題字外,其余都極為嚴肅工整。原因是:王壹定要動手,甲骨文的段、行、字都很均勻,如小楷,文筆變了,做了新的。他的書法家是遊泳和黃色。
甲骨文的占蔔方法是在經過處理的龜甲或獸骨背面鉆壹個洞,鉆到即將穿透而尚未穿透的地方,然後用火焚燒,龜甲正面鉆好的洞周圍就會出現裂縫。這些線被稱為“標誌”。負責觀察紋路的人,也就是負責占蔔的人,被稱為“占蔔師”。判斷好與壞之後,占蔔的內容就寫在、刻畫在甲骨上。除了吉兇之外,有些甲骨文是用來記筆記的。甲骨上的銘文大多是用刀刻出來的,有的是用筆寫出來再刻畫出來的,有的是直接刻畫出來的。在甲骨文中,大部分書籍都是從上到下直刻,這在今天的中文中仍然是壹種常見的格式。其實甲骨文並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國的文字其實早在甲骨文之前就有了。例如,壹些陶器上的文字,陶文,出現在6000多年前。如果文字代表文明的開始,那麽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的腳步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肩胛骨銘文
出土於河南安南小屯,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保管。公元前18世紀,商朝是當時東亞唯壹使用文字的國家。殷商迷信鬼神,壹直用的是龜甲或者牛的肩胛骨,統稱為甲骨。根據董作斌先生的甲骨文斷代,我們知道甲骨文的字體結構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形式,這部屬於第壹期甲骨文。
圖中有壹張網:
/我?tn = baiduimage & ampct=201326592。cl = 2 & amplm=-1。pv = & ampC4 & amp;Z=0參考:
/question/21733368.html?si=4
要了解更多信息,請參考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