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遭受了無數次瘟疫,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後代影響很大:瘟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等等。壹般來說,鼠疫是由壹些致病性很強的物質引起的傳染病,如細菌、病毒等。壹般是自然災害後衛生條件差造成的。
瘟疫在中國史料中早有記載。如《李周天官註載》記載:“民之病,以病養之,無時無有病。”《魯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盛夏之時,百姓多疾疫。”說明當時對鼠疫的認識已經達到了壹定的水平,相信壹年四季都可以發生鼠疫。其中壹個原因就是時令之氣異常,是“氣不合時宜”所致。
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如《蘇文·針炙論》指出:“五疫至,皆易染,不分大小,癥狀相似...,正氣藏於內,邪不能行,避其毒氣。”《蘇文本能病》篇:“厥陰不退位,即風起早,雨不降,濕令不融,民病疫,瑕棄之。
風致病,人的病都是四肢關節痛,頭痛,積熱內煩,咽幹導致飲酒。指出鼠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與氣候有關,認為只要“正氣存在於內”,就可以“避其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