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銅山縣歷史

銅山縣歷史

據古籍記載,銅山地區是戰國時期的楚國。

秦屬於南郡。

韓屬縣、江夏縣。

三國分屬陽新縣、五常縣、武陟縣。

隋改陽新郡為永興。

唐屬鄂州永興縣。

北宋幹德二年(964),南唐設銅山縣(按北宋年號),以楊桐、青山兩鎮命名,隸鄂州。開寶八年(975),屬江南道。太平興國元年(976),屬鏡湖路永興軍,第二年屬江南西路興國軍,第三年降為陽山鎮,不久為郡。崇寧元年(1102),屬江西路興國軍,南宋紹興四年(1134),再次降為鎮,次年復郡。

元十七年(1280),屬江淮黃奇路,元十九年屬江西路,元三十年屬湖廣興國路(1293)。

明朝洪武元年(1368),隸屬武昌府興國郡(1376)。

清康熙三年(1664),屬武昌府。

民國時期,通山縣壹直歸湖北省管轄。第壹年(1912)屬壹區,第三年(1914)屬江漢路,第六年(1927)屬湖北省直管。1930年蘇維埃政府成立時,管轄湘鄂贛鄂東南蘇區。21 (1932)年全國縣政府為第二行政監察區,25年(1936)改為第壹行政監察區。

解放後,65438+5月0949隸屬大冶社。6月1952屬於孝感地區。1958 165438+10月與崇陽、通城合並,組成崇陽縣,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1959 11屬於武漢市,1962屬於孝感區五月。6月1965屬於鹹寧地區。從宋健縣到青縣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東南革命根據地形成於1929。經大冶中心縣委決議,陽新所屬的梅田、黃沙、大飯、慈口劃歸銅山縣管轄。這壹時期,蘇維埃縣政府和國民縣政府並存,國民縣政府的管轄範圍僅限於林楠、城關和霞浦。1933以後,革命趨於低潮,蘇區逐漸轉向邊緣山區,國民黨黨政區擴大。梅田、黃沙、大飯、慈口仍屬陽新縣管轄。1934年5月,湖北省政府決定將陽新縣黃沙、九遮、慈口、大飯、夏衍、福壽、橫石灘橋背劃為“大飯特區”,直屬於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管轄。1935年6月撤銷特區,各地歸原縣管轄。抗日戰爭時期(1940),日軍在淪陷區建立傀儡政權;偽省政府將陽新縣大飯區劃歸銅山縣管轄。抗日戰爭勝利後,陽新、銅山兩縣的政權機關發生了多次紛爭。省決議後,大飯區仍屬陽新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大冶行署將陽新縣的夏衍、大畈、黃沙劃歸銅山。6月1952屬於孝感地區。1954南部林區高橋鄉的黃木氹、三節氹、張家、孫嘉、花紅村和玉山鄉的廖家村劃為崇陽縣。3月陽新縣八區白果鄉陳村1955劃歸銅山縣。1971年,銅山縣的杉木、太平、東園劃歸陽新縣。1999年3月,鹹寧撤地設市,銅山隸屬至今未變。

銅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