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特效的動作設計,七子不同的性格,敵我雙方的傷亡,不完美的結局,都讓這部電影更加真實。長子(鄭伊健飾)胸懷大局觀,頗為英俊,次子楊(阿波羅飾)性格淳樸豪爽,三子(周渝民飾)沈默寡言,擅長射箭,四子(李晨飾)生性樂觀,五子楊延德(拉姆·雷蒙飾)醫術精湛,六子楊(吳尊飾)性情多情,懂得及時反省自己。各具特色的氣質是支撐整個故事豐富的重要內容。
這些是積極的形象。無論是小說、評書、電影、電視劇,都要有正面形象,也要有負面形象,才能有人聽,有人看。但是,真正的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是非對錯,更多的是處於中間灰色地帶。
比如電影《楊家將》中,沒有提到直接導致楊業(鄭少秋飾)死亡的罪魁禍首:Sh ēn,楊業作為北漢將軍,在北宋很容易被懷疑。當他與身為監軍的王澍意見相左時,貿然出征,戰死沙場是唯壹的選擇。潘仁美(梁家仁),也就是歷史上的潘美,雖然最後沒有支持是失職,但也很有可能會受到監軍王叔的掣肘。從對宋太宗的最終處理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壹些端倪:武將潘美只被降為三品,文官王澍則被“撤職,派往錦州”。是非已經很明顯了。
在這部電影中,還有壹個配角,那就是遼軍(王春元飾演)。其人事與北宋陸軍軍官王澍極為相似:不懂軍事,想亂指揮,無知卻疑英雄。至於遼軍的結局,就比較合理了:在前線被自己人和遼將軍耶律元(邵兵飾)砍死,卻背負著“壯烈犧牲,為國捐軀”的“光榮”結局,十分滑稽。
以上都讓我想起了電影《後會有期》裏的壹句臺詞:“小孩子愛明辨是非,大人只看利弊。我壹早就知道妳不是個好人,但沒想到妳甚至是個壞人。妳這樣怎麽在社會上混?”
不管是文學還是影視作品,都只是茶余飯後的談資。即使是歷史題材,改編也是常態。如果拿它和史實對比,對文藝作品進行批判,那麽誰認真誰就輸了。
(2)關於命運
關於“忠”,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身外必安”。楊曄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責怪楊和參加比武是為了結婚,這就導致了影片以壹條家規來教育孩子開頭的情節。這與潘與楊的矛盾是真是假無關。當前,我們自己人千萬不能先亂起來,這是壹個永恒的真理。北宋初年,宰相趙普在奏折中寫道:“中國安,順。所以,丈夫要想在外,先要安定下來。”
無論是文藝作品中虛構的潘與楊的恩怨,還是歷史上“壹杯酒解甲歸田”後文官與武將(包括、嶽飛)的真實恩怨,大環境(本文指宋代重文輕武的國策)下的矛盾總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影片中,楊趙巖壹路上不止壹次向父親楊業和大哥楊延平道歉,後悔自己沒有阻止七哥楊延嗣;最終,他被留了下來,身先士卒,繼承了楊家鐵血的忠誠。在所有的人物中,楊是最有壓力和宿命感的壹個。《瑯琊榜》裏的小平京也是父親和哥哥離開後的家國情懷:主人公不僅想法相似,命運的脆弱和掙紮也是如此相似!田波家忠於國家。難道不是赤焰軍和長林王宓的翻版嗎?
“性情決定成敗”,本是楊曄對七子楊延嗣的責備,但父子二人的風格卻是壹脈相承,從未改變。最後,就連最年輕、頭腦最不成熟的楊延嗣也只身沖到寰城門口,對潘仁美喊道:“潘張果,這次我是沒打算活著回來了。我殺了妳兒子。只要妳願意出兵救我父親,我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讓妳處置!”看到潘仁美個人自私齷齪的報道,大怒的楊延嗣帶著刺殺的意圖向潘仁美投去長矛:雖然他失敗了,被亂箭射死了,但楊延嗣也是壹種成長和蛻變。有其老虎,必有其子!
(3)關於愛情
在電影《楊家將》中,在我看來唯壹略顯魔幻的地方就是楊延嗣在誤殺潘寶的部分使用了特效,尤其是背景被原子化,不真實。相對於後來戰場的拍攝,這裏的開場環略顯不真實。
後來,楊業和六子戰死沙場,六子楊作為家族兩代唯壹幸存的救命稻草,答應楊嫁給國君,成為徐氏,成為朝廷褒揚楊忠心的最好獎賞。此時潘寶已經死了,歷史上的潘美也在此時被降職,於是楊自然娶了柴公主,呼應了影片開頭諧音“羊媽媽”和“楊媽媽”的伏筆。
楊爺和佘太君是老兩口的信任和默契,楊和柴君是年輕人的誓言和堅持。兩代人的愛情給血腥的戰爭電影增添了溫柔的壹面。明知道結婚會時時刻刻有焦慮和牽掛,佘太君和柴君依然堅定不移,就像《瑯琊榜》裏的孟曉雪:愛情是偉大的,也可以包含家國情懷。或許只有讓英雄們免除後顧之憂,才能安心踐行“忠”字背後的使命。
我們不妨假設壹下,雖然影片最後沒有說太多,但只要楊和柴郡能成功傳宗接代,下壹代註定要延續府忠君的性格!
當妳知道命運難違,七子去六子回!
但既然命運沒有殺死所有的忠臣,那殺不死我的,壹定會讓我更強大!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