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需要知識符合事實,解決“是非”
回答問題“是真的嗎?”我們常說實事求是。
追求真理,堅持真理,重視實踐,敢於懷疑。
敢於探索創新等。這是科學精神的範疇。人文精神是關於“價值的知識”,也是關於“價值”和
對“善”的追求要求行為要符合道德,解決“善惡”
、美醜”,回答“應該怎樣”的問題。我們常說要建立積極的。
壹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的行動和所做的壹切,都要有明確的意義,正確的目標,社會理想信念,高尚、善良、純潔、健康的情操和精神,真、善、美的人生態度。這是人文精神的範疇。長期以來,由於自然觀與歷史觀的割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科學與道德、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往往被認為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也是割裂的。“科學價值中立”和“為科學而科學”的觀點為這種分離提供了解釋和理論支持,以至於這種分離成為壹種傳統。但實際上,這種割裂既不符合客觀世界的現實,也不符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既不利於科學的健康發展和繁榮,也不利於人類道德的進步和完善。特別是當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為第壹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壹。科技的進步不僅涉及科學知識的深刻變革,也涉及人們觀念的變革;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科技滲透著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也滲透著科技,並且正在加速。科技發展與人文因素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壹壹直為許多科學家所重視。筆者認為更值得註意的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關鍵不是機械決定論,而是辯證法的互動論。要摒棄機械論的二分法,提倡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還是有人文關懷的科技,有科學精神的人文。兩者的結合發展了充滿人文關懷的科學技術,同時也以科學精神發展了人類道德。高科技發展不僅要征服愚昧,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諾貝爾獎獲得者普裏戈津說,我們生活在壹個大變革的時代。這種變化是如此深刻,人與自然的新對話才能真正展開。在這裏,我們“不再使用機械世界觀所描繪的被動和沈悶的觀點,而是使用壹種與自然的活動相關聯的新觀點。”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代替‘現在意味著未來’的概念結構,我們正在進入壹個未來未定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時間是壹個結構,我們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