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用刀刻出來的,刀又尖又鈍,骨又細又粗,又硬又軟,所以刻出來的筆畫粗細不壹,甚至細如發絲,筆畫的關節都剝落了,又粗又重。結構上,長短大小不壹定,或者分散不均勻;或者密密麻麻的層層疊疊,非常整齊肅穆,所以能表現出簡約多變的無限趣味。
甲骨文簡介
甲骨文是中國壹種古老的文字,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也是中國和東亞已知的最早的系統商代文字載體。它是由王首先發現的。
甲骨文圖案對稱穩定,具有書法三要素,即書寫、書寫、構圖。2017,165438+10月24日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2022年6月165438+10月10,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對河南安陽殷墟考古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新進展進行專題匯報。
收藏機構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甲骨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多的,有35651件。大部分都是名家捐贈,從私人和店鋪收購。其中,劉體誌先生的收藏量最大,裝150箱,28000余件。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甲骨,在羅振宇的《殷墟書》、胡厚宣的《二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郭沫若的《殷琦納粹集》、郭若愚的《殷琦集》中也有記載。
中國國家圖書館也有豐富的甲骨文拓片。除甲骨藏書外,還有十八卷四信,二萬八千余冊。在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中,館藏甲骨文拓片有十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