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春節期間每天都有哪些習俗?

春節期間每天都有哪些習俗?

春節期間的每壹天:

臘月二十三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是人們祭竈的日子。民謠“二十三,香瓜棒”指的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祀竈。有“官三民四船工五”之說,即臘月二十三官持祭祀竈,二十四日百姓持,二十五日宅船持。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信。民間講究,神必貼,門必貼,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前者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慕和祝福。大門上的對聯是壹個家庭的門面,格外講究,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連珠。

臘月二十五

按照古老的習俗,竈王爺上天時,玉帝會在臘月二十五親自下凡,調查人間善惡,決定來年的運勢。因此,家家戶戶都向它獻上祝福,稱為“接玉帝”。在這壹天,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和言語中小心翼翼,爭取良好的表現,以贏得玉帝的青睞,為來年帶來好運。

十二月二十七日

傳統民俗中,這兩天要密集洗澡洗衣服,以擺脫壹年的黴運,為明年春節做準備。北京二十七洗,二十八洗。臘月二十六洗澡是“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

除夕的前壹天叫“小年三十”,人們互相拜年時叫“別老”。戶外燒香叫“天香”,壹般要三天。

除夕

指每年臘月最後壹天的晚上,與春節(正月初壹)相連。“除夕夜”裏的“除”字是“去;容易;“交替”的意思是除夕是“月窮舊歲盡”的意思。人要革除舊部,革除舊年,來年意味著獲得新的壹年。這是農歷年的最後壹夜。所以期間的活動都是以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農歷新年第壹天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過年”。春節早晨,先開門放鞭炮,稱為“開鞭炮”。鞭炮聲過後,滿地都是碎紅色,這就是所謂的“滿堂紅”此時,街上充滿了憤怒和歡樂。

春節的壹個重要活動是在新朋友和朋友的家裏和鄰居那裏祝賀新年,以前被稱為新年問候。

農歷壹月二日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過年。俗稱“迎夫日”。

在北方,正月初二,無論是商業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會舉行祭拜財神的活動。各家各戶向在除夕夜到來的財神獻祭。事實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被焚化了。這天中午想吃餛飩,俗稱元寶湯。魚和羊肉被用作祭品。這壹天,老北京的大商家都要舉行大型祭祀活動,祭祀用的是五大供品,分別是全豬、全羊、全雞、全鴨、紅活鯉等,希望今年能發大財。

每年的初二,是老北京祭拜財神的日子。這壹天,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香”。

在正月的第三天

燒掉守門紙。舊時初三,松柏枝和節日上掛的門神文具壹起焚燒,以示新年已過,又要開始營業了。俗話說“燒了看門人的紙,壹個人就求生理”。

正月初三叫“小年朝”,也叫“紅狗日”。人們認為正月初三是小米的生日。在這壹天,人們希望犧牲和祈禱新的壹年,他們不吃米飯。

正月初四

農歷正月初四,舊歷占羊,也叫“羊日”。因此,人們常說“三羊(陽)開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歡迎竈神回歸民間的日子,全家人會壹起吃飯。所謂折,就是收拾年貨幾天剩下的飯大雜燴。室內除塵,室內掃地,院子裏倒垃圾,準備“扔窮人”。

另外壹般商家在第四天晚上請五通財神,第五天開市以求好運。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初五。很多禁忌,在這壹天民間傳說說破就破之後,就可以破了。按照老習俗,要吃五天“水餃”,在北方叫“水煮餅”。現在有的家庭只吃三兩天,有的隔天吃壹次。但是,沒有不吃的人。從王公府邸到大街小巷的小房子都是如此,甚至待客也是如此。女性不再忌諱,開始互相拜訪拜年,互相祝賀。

這壹天,送窮的方式很多,只是具體的儀式和稱謂不同。

正月初六

農歷正月初六也被稱為“馬日”。古代稱之為胖,人們在這壹天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從進入正月開始,壹直到初五都無法打掃,廁所裏的糞便堆積如山。於是這壹天,我做了壹次大掃除,拜了廁所神來清理平日的臟廁所。因此被稱為“胖”。農民下田準備春耕,窮送出去。

老北京民俗說:這壹天,家庭主婦要把節日裏積攢的垃圾扔出去,叫送窮人,門上掛的紙也可以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送窮人的神。

正月初七

中國人把農歷正月初七稱為“人類的生日”,這壹天也被稱為“人民日”、“人民勝利日”或“七元節”。在古代,人們更註重飲食,在這壹天剪彩。在人類的日子裏也有許多占蔔的做法。據說這壹天“天晴人未病,煙霞雪中有災。”壹般現代的人都很長壽,但是作為2008年的最後壹天,還是要註意形式,比如這壹天晚上鞭炮放得很響。

正月初八

谷日,據說初八是小米的生日。由於各地風俗不同,初八的名稱也不同,或稱“順興日”、“七夕”、“八仙日”或“轉初八”。我國有些地方也在初八進行占蔔。這壹天天氣好的話,今年水稻會大豐收,如果是陰天,那就對不起這壹年了。

九月初

正月初九是玉帝的聖誕節,俗稱玉帝會。據傳天地神仙都要慶祝這壹天。在北京通縣,“正月九日、十九日,士爭留城西,登此山,謂之‘訪燕九’。”在中國南方的許多地區,如福建、臺灣省、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農歷正月初九是玉帝的生日,還有壹些祭祀活動。在四川合川,在第九天,男女準備香燭,前往春陽山向呂祖獻祭,這被稱為“爬山”。

正月初十

石頭的生日,這壹天不能動磨、磨之類的石頭工具,甚至還要舉行祭祀賞石,怕傷害莊稼。又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進貢,在石頭上燒香。午飯壹定要吃包子,以為吃蛋糕壹年之內就能發跡。

正月十五

它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又叫元宵、元宵,又叫上元節,因為它是新年的第壹個月圓之夜。因為這個節日有歷代看燈籠的習俗,所以也叫元宵節。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根據壹般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之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乙”的活動,被後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神靈的第壹聲。但是,正月十五確實是漢魏以後的民間節日。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元宵節習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