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古羅馬是什麽文明?

古羅馬是什麽文明?

古羅馬文明第壹節:羅馬對地中海地區的征服;羅馬政治史以羅馬征服意大利乃至整個地中海地區為主導線索之壹。在這個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羅馬從壹個城邦發展成為壹個帝國,其政治制度也從壹個貴族國家演變為壹個君主專制國家。羅馬國家的法律和行政管理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地中海地區與意大利的地理環境羅馬位於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谷,而意大利位於地中海周邊地區的中心。這種地理位置對羅馬後來的擴張非常有利。地中海盆地的氣候和植被差異不大,周圍的歐、亞、非三大洲由海相連。夏季信風強而不狂,方便船只航行,沿海島嶼是很好的航標。地中海被羅馬人稱為“我們的海”,是羅馬帝國重要的交通工具。充足的陽光和幹燥的夏季有利於當地三種主要果樹橄欖、無花果和葡萄的生長。橄欖油是壹種重要的食物和日用品。相對貧瘠的土壤促進了精耕細作,但畜力、水力、風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耕作基本靠人力。意大利是地中海地區自然環境的優越部分。這裏的夏天比其他地方更涼爽、更潮濕;亞平寧山脈橫貫整個半島,山谷和火山灰覆蓋的地區肥沃;山區草原富饒,畜牧業發達。與西歐北部的法國和英國相比,意大利的可耕地比例更小。銅和鐵是主要的礦產資源,滿足工具和武器制造的需要。多山的地形阻礙了陸路交通,也迫使羅馬人後來重視道路建設。北邊的阿爾卑斯山有很多關隘,遷徙的民族可以通過這些關隘進入,但是大規模的外族入侵要到羅馬帝國後期才會發生。古代意大利沒有深水良港,但漫長的海岸線、地中海中部的位置以及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地位,仍使其成為海上交通的樞紐。羅馬崛起前的意大利羅馬崛起前的意大利歷史只能通過考古發掘來大致了解。20萬年前這裏就出現了人類的足跡。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農民開始在這裏定居。在經歷了青銅器和青銅文化之後,意大利在公元前1000年後進入鐵器時代,當時來自北方的印歐語系民族已經在中間進入了拉丁美洲。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拉丁姆逐漸出現了約40個城邦。這些城邦以宗法家族為基本單位,除了國王之外,還有族長組成的長老會議和市民會議。城邦之間有聯盟和宗教慶典。位於臺伯河畔的羅馬城邦逐漸成為拉丁城邦的領袖。羅馬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拉丁北方的伊達拉格利亞文化的影響。伊達的拉格利亞人起源不明。從希羅多德開始,就有關於他們是土著還是來自小亞細亞的爭論。有現代學者推測,伊達的拉格利亞人中的統治者可能是公元前7世紀後期來自亞洲的勇士,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和管理水平,與原印歐語系的維拉諾維人通婚,形成了新的文明。伊達拉格利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托斯卡納,有許多森林和沼澤;許多被天然屏障隔離的聚落後來發展成為獨立的城邦,政治統壹的傾向很弱。伊達拉格利亞的宗教儀式基本上是壹種占蔔,也有類似中國看風水的內容;他們所信仰的神大多是黑暗殘酷的,與希臘羅馬光明快樂的神有很大不同。活人常被當作祭品獻給神靈,讓他們在決鬥中自相殘殺,這就是後來在羅馬觀看角鬥士表演的由來。城邦的君主國在6、5世紀被貴族寡頭所取代,中產階級的地位也隨之上升。伊達拉利亞城邦有自治權,但他們之間有松散的聯盟。至今未對伊達·拉格利亞的人物進行解讀,僅憑考古材料很難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關系有詳細的了解。貴族顯然讓壹些下層人為他們工作,過著奢華的生活,但生產關系的細節我們不得而知。伊達的拉格利亞人擅長水利工程,冶煉銅鐵,制造金屬器皿。他們還與希臘和亞洲保持著活躍的貿易往來。希臘人在公元前8世紀末開始大規模向意大利南部移民。他們帶來了橄欖樹和葡萄。希臘字母是拉丁字母的原型。希臘的青銅器、陶器、建築風格和雕塑都受到古代意大利人的喜愛和模仿。希臘的軍事戰略和城市建設技術也傳到了意大利。希臘各城邦相互間爭鬥激烈,其在意大利的殖民地並沒有形成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伊達的拉格利亞人在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在拉丁姆有很大的文化和政治影響,但他們缺乏統壹的政治制度,所以無法在那裏建立可以稱之為帝國的統治形式。公元前524年,伊達的拉格利亞人在庫米進攻希臘殖民者時受挫,拉丁美洲的城邦趁機造反。羅馬的崛起結束了艾達·拉格利亞在拉丁姆的統治。羅馬的起源與成長羅馬城位於臺伯河東岸,靠近拉提姆和伊達拉格利亞的交界處;周圍的土地足夠肥沃,可以養活大量人口。臺伯河通向大海,這便於與外國進行貿易。羅馬也在河的十字路口,所以也控制了意大利中部的陸路交通樞紐。關於羅馬的起源有很多傳說,真實的故事只有通過考古證據才能了解。根據當地的民間傳說,“羅馬”這個名字來自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萊姆斯與火星有關。因為他是私生子,羅穆盧斯被扔進了臺伯河。諸神救了他,讓壹只母狼給他餵奶。長大後,羅穆盧斯建立了羅馬城。這個傳說最晚存在於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作家霍拉尼古(Horanicus)對羅馬的起源提供了另壹種解釋,認為特洛伊·德利西亞·尼亞斯(Troy Delysia Nias)是羅馬的創始人。公元3世紀,羅馬人也接受了特洛伊人建城的觀點,並結合了羅穆盧斯和埃涅阿斯兩個傳說。根據這個羅馬化的希臘傳說,伊尼亞斯在特洛伊陷落後漂流到意大利,受到當地國王拉蒂努斯的款待,並娶了他的女兒拉維尼婭。他們的兒子卡納斯之後是65,438+02個國王,末代國王努米托的兩個孫子是羅穆盧斯和萊默斯。現代考古發掘證明,羅馬壹直到鐵器時代(公元前1000年後)都有穩定密集的農牧聚落,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伊達拉格利亞文化在當地占主導地位。據說統治羅馬的艾達拉格利亞傳說中的第壹任國王塔克文也是在這壹時期獲得王位的。公元前1世紀中葉的羅馬作家瓦羅推算,羅馬城建立於公元前753年。這個日子被羅馬人普遍接受。羅馬人認為,他們在建國之初由七位國王統治,其中最後三位來自伊達拉格利亞。伊達裏亞第二任國王塞維利亞·圖留斯(Seville Turius)進行的改革(公元前6世紀中葉)被認為對後來的羅馬政治治理和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他的改革始於重組羅馬軍隊。最早的羅馬軍隊由三個部落(Tribbe)提供1步兵部隊;千夫長各有1騎兵,各有100人。每個千人隊由10個百人隊組成,對應每個部落10庫裏。每個庫裏有10個氏族。當時羅馬有許多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的外國人,他們沒有公民權,也沒有服兵役的義務。塞維利亞廢除了三個舊部落,根據地區建立了265,438+0個新部落,包括那些外來居民。到公元前241年,羅馬的城市和村莊共有35個部落,所有新征服的領土都包括在現有的部落中。特裏布取代庫裏亞成為行政單位。在這壹時期前後,步兵也從使用方盾和長矛轉變為使用圓盾和匕首,並且還配備了頭盔和胸甲。改革後羅馬軍隊有193百人隊。公民根據財產分為五等。第壹級財富提供80個100人的團隊。第壹關以上,有18騎士級別的半人馬。壹種新型的公民大會由100人小組組成:每個100人小組首先得出自己的多數意見,然後在大會上投票,每個小組壹票。騎士和第壹秩有98票,占總票數193的多數。富人享有政治特權,但他們確實承擔沈重的軍事義務。上述改革並非都是在塞維利亞執政期間完成的,但也許他做了主要工作。公元前510年,末代國王——“傲慢”的塔克文被羅馬人民驅逐,城邦君主制結束,* * *由國家取代。這種社會變化的原因和細節不是很清楚。可以肯定的是,王權時代的君王地位本來就很弱,君主制本身也很原始,不發達。羅馬共和國是貴族建立的,其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為他們服務。五十個貴族氏族只占自由民的十分之壹,但其成員經濟實力雄厚,相互間的婚姻和政治關系密切,控制著國家權力的主要機關。早期的共和國政治體制比較單壹,真正掌握實權的是執政官和元老院。兩位執政官任職壹年,繼承了原國王的權力,坐在象牙椅上,官服上有紫邊,像原國王壹樣在戰爭中擔任指揮官,並保留“法西斯”作為他們強制權威的象征。原來國王顧問會議變成了民國元老院。總督負責任命參議院成員,召集他們的會議並向他們提交問題。由於執政官的任期很短,元老院逐漸從咨詢機構轉變為監督機構,規定執政官的權力範圍,影響他們對繼任者的選擇。貴族壟斷了執政官和元老院的職位。理論上,兩位執政官可以否決對方的決定,但實際上,因為都是貴族利益的代表,所以關系非常融洽,很少發生沖突。貴族階層之外的平民拒絕容忍他們被排除在統治權力之外的情況。公元前5-4世紀,羅馬經歷了貴族與平民的權力鬥爭風暴。關於羅馬社會形成貴族和平民兩個群體的過程,沒有可靠的記載。像貴族壹樣,平民也參加公民會議,並在戰時服兵役。他們和貴族的矛盾涉及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力。經濟方面,國有土地和債權法是平民怨聲載道最多的兩個問題。國有土地有時免費分配給公民,有時賣給他們,有時由他們使用。貴族控制的* * *國家不再給平民分配土地,他們也沒錢買。通過征服獲得的國有土地壹般遠離城市,平民沒有財力和人力去占有和使用。貴族不僅享有大量國有土地的使用權,而且很少支付微不足道的地租,這實際上把這些土地變成了他們的世襲財產。平民有義務服兵役,只有後者才能享受他們用貴族的鮮血征服的土地。服兵役的負擔經常讓平民負債;根據羅馬債法,負債的平民可以被債權人殺死,也可以被債權人賣為奴隸。政治上,執政官和寺廟祭司的職位被貴族壟斷;平民自己的議會通過的決議沒有法律效力;平民和貴族的婚姻在法律上被認為是無效的,平民女子和貴族男子所生的孩子只能是平民。平民不能通過婚姻加入貴族團體。平民與貴族沖突的歷史,有相當壹部分早已是傳說和神話。平民爭取自身權益的鬥爭成果通過成為法律和政治制度得到鞏固,從而為後代所知。平民的政治活動采取和平有序的方式。他們首先選舉了5名護民官(後來增加到10)作為發言人,並成功地要求元老院和執政官承認護民官的不可侵犯性以及有權否決執政官的立法提案。因此,護民官不僅可以保護平民,還可以影響立法活動。《十二銅表法》(最終於公元前450年編纂)是平民的早期政治勝利。這部成文法典限制了貴族無法無天的暴虐行為。公元前449年的《坎尿素法》允許平民和貴族合法結婚。公元前367年,《利克西尼-賽克斯法案》對大型不動產進行了限制,並允許債務人將支付的利息計算為清償債務的成本,但仍未廢除《債權法》。這壹法案還規定,執政官中必須有壹人是平民,部分牧師也必須是平民。古老而無情的債權法,直到40年後才被廢除。根據公元前287年的Hortensia法案,大會通過的決議和所有公民大會的決議壹樣有效。其實在公元前339年之前,人民會議的決議就已經可以有這樣的性質了。因為上述法案,平民上層獲得了相當於貴族的地位,兩者逐漸融合為新貴族。平民的勝利擴大了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加強了羅馬的軍事實力,通過戰爭幫助城邦建立了在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區的霸權。羅馬在意大利和地中海確立了它的統治地位。羅馬對外擴張的歷史第壹階段是征服意大利,第二階段是征服西地中海和東地中海。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高盧和意大利北部的凱爾特人進攻羅馬,在摧毀城市並索要贖金後離開。這場災難之後,羅馬人通過武力或談判的方式,逐漸在意大利半島建立了自己的霸權。他們先是控制了臺伯河南岸的拉丁城市,並征服了中間的薩摩亞人,隨後又將勢力擴展到北部的伊達拉格利亞城和南部的希臘城。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以兼並或結盟的方式統壹了波河以南的意大利,並在各地建立羅馬殖民地,鞏固對廣大地區的控制。在意大利半島上,羅馬及其最早的盟友居於中間,切斷了南意大利和北意大利城市的聯系,戰略地位十分優越。政治上,軍事上,羅馬也有壹些優勢。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羅馬,士兵充足,可以承受重大傷亡,其他與之結盟的城市也在戰時派兵相助。羅馬士兵在素質上優於他們的許多對手。他們從小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養成了服從命令的習慣。在執勤時打瞌睡或在戰爭中當逃兵會被判死刑;在某些情況下,整個支隊會因為集體違反軍紀而受到“十分之壹”的懲罰(每十個士兵中就有壹個會被抽簽殺死)。羅馬貴族非常重視軍事戰術和戰略,註意研究敵人的動向和武器,盡量給自己的軍隊提供最新最好的裝備。羅馬人在築路方面的愛好和技能主要是為軍事目的而開發的;平坦的道路為軍隊的快速移動提供了便利。在野外,羅馬軍隊不得不在每個營地前紮營,防備敵人的偷襲。羅馬軍隊和整個共和國的作戰能力在他們與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戰爭中受到了嚴峻的考驗(羅馬人把祖先來自腓尼基的迦太基人稱為“布匿人”)。這三次戰爭分別發生在公元前264年至241年、218年至201年、149年至146年。到第三次布匿戰爭時,羅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大大超過迦太基。迦太基位於北非(今突尼斯)的地中海沿岸,是公元前8世紀初由來自提洛的腓尼基人建立的城市。從公元前600年左右開始,迦太基通過戰爭排擠地中海西岸的其他商人和殖民者,到公元前3世紀,控制了西班牙東南部、撒丁島、科西嘉島、北非海岸和西西裏島西部,限制了希臘人在西西裏島以東的影響力。迦太基人擁有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壟斷了地中海許多地區的貿易,建立了財力雄厚的商業帝國。反對羅馬人的迦太基軍隊主要由雇傭兵組成,鬥誌較弱,但指揮官是職業軍人,比頻繁換人的羅馬執政官經驗豐富得多。迦太基的政府以商人和貴族為主,有兩個執政官,壹個由30個貴族組成的元老院和壹個由104個法官組成的最高法院。平民可以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但沒有真正的決策權。執政官和袁長老不負責指揮軍隊,專職將領則由他們嚴密監督。迦太基壹直奉行謹慎的外交政策,對日益強大的羅馬有所警惕,但他不惜使用武力捍衛自己的商業利益。羅馬並沒有刻意策劃挑起與迦太基的全面戰爭,但其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必然導致與後者的沖突。布匿戰爭的直接起因是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爭奪西西裏島東部城市墨西拿。在第壹次布匿戰爭中,羅馬損失了600多艘戰船,卻迫使迦太基政府放棄西西裏,支付巨額賠款。偉大的迦太基人漢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率領不足三萬人入侵意大利,在三次著名戰役中擊敗了羅馬人及其盟友:特雷維爾(公元前265,438+08)、宋旻浩、特雷西(公元前265,438+07)、康奈(公元前265,438+06)。但是,羅馬及其在意大利的盟友支配著65萬人的軍隊,不會因為幾次慘敗而被削弱。羅馬壹方面對付意大利的漢尼拔,另壹方面出兵西班牙和迦太基,最終在公元前202年北非的紮馬戰役中擊敗漢尼拔,摧毀了迦太基的軍事實力。羅馬人對漢尼拔的恐懼並沒有因為他的死和迦太基的臣服而消失。50年後,羅馬元老院主戰派利用這種恐懼情緒煽動民眾,發動了第三次布匿戰爭,徹底摧毀了迦太基城,剩下的5萬居民全部被賣為奴隸。三次布匿戰爭期間,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阿爾卑斯山以北的高盧)、西西裏、西班牙、敘利亞、馬其頓和希臘大部分地區,成為地中海周邊地區的霸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向羅馬投降。阿爾卑斯山以北的高盧,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法國。凱爾特人在公元前500年前成為主要居民,並在公元前1世紀形成了壹些強大的部落聯盟。凱爾特農業相對發達;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在羅納河谷建立了殖民地,促進了商業和貿易活動。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121年,羅馬征服了陜北的高盧羅納河南岸,在河北岸取得了壹定的立足點,後來又在陜北建立了高盧行省。北歐的日耳曼人在公元前壹世紀開始南遷,壓迫羅納河以北的凱爾特部落,威脅那裏的羅馬人。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49年擔任高盧總督的凱撒,打敗了高盧各部落,將羅馬的統治推向萊茵河,並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阻止了日耳曼人向南推進。凱撒曾經進軍不列顛,但並沒有在那裏建立羅馬要塞。在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的皇帝們完成了對不列顛的征服。在東方,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達到了底格裏斯河。地理知識的匱乏,讓羅馬人產生了壹種錯覺,以為向東擴張壹點點就能進入中國。* * *以及征服西西裏時國家的衰落,羅馬軍事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已經不需要再增加新的盟友。所以後來被征服的西西裏等地區被劃分為行省,由羅馬總督統治。外省居民沒有公民權,不需要服兵役,但有義務向羅馬納稅。行省制度的建立使得與羅馬結盟的城市無法向被征服的地區移民並建立殖民地。這些城市參與了羅馬的戰爭,但現在卻無法分享這場戰爭的重要成果。羅馬委托私人稅庫在各省收稅,弊端很多,增加了那裏人民的負擔。許多羅馬統治者在各省收受賄賂,發了大財。戰爭的大部分收益都被羅馬和他的將軍們獲得了。羅馬及其盟友的富裕貴族也通過向軍隊提供裝備和物資而受益匪淺。戰爭給羅馬的自由小農帶來了貧困和破產。在與漢尼拔的戰鬥中,他們帶著自己的武器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但他們自己的小農場卻被戰爭摧毀或因無人看管而荒蕪。來自各省的廉價糧食與大量戰俘發展起來的大奴隸主經濟的競爭,使得小農的經濟處境越來越艱難。破產的小農離開了土地,加入了羅馬日益壯大的無產者隊伍。羅馬元老院的大部分成員都是擁有大量不動產的奴隸主。他們的家族壟斷了領事、巡撫等關鍵官職,並註意保護各省上層貴族,開始與他們逐漸融合。元老院成員對商業活動不感興趣,以至於在公元前218年,他們同意通過壹項法令,禁止他們擁有帆船,並允許貿易和稅收成為其他級別的壟斷。羅馬公民中的騎士階層通過參與因羅馬擴張而發展起來的行省稅收和商業活動,大大增強了他們的經濟實力。他安東尼強迫他和嫁給他的克婁巴特拉自殺,殺死了凱撒和後者的兒子。全副武裝的屋大維在羅馬進行了壹系列政治制度改革,壹勞永逸地結束了* * *和政權。* * *以及國家和帝國的早期公民會議,但其在王權時代的作用卻相當模糊。中華民國領事當選後,必須經過古裏亞國會確認,但這壹程序並無實際政治意義,只是壹種形式。富人在百年大會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但在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重組了百年隊,193支百年隊中,騎士和排名第壹的只有88支。部落大會最遲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就已經存在。公民大會也在特裏布舉行。平民與貴族鬥爭勝利後,平民大會的決議與其他公民大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平民加入了新的貴族集團。平民大會和原部落大會在憲法上仍然是兩個不同的會議,但兩者之間的界限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變得模糊。在* * *和中國後期,百年戰隊大會和Tribbe大會的參與者其實是同壹個人;* * *此時,民國初期的舊貴族在數量上微不足道,文官議會的組成與前兩次議會相差無幾。公民大會的職能是通過法律和選舉行政官員,最重要的官員由百人大會選舉產生;平民議會的主席是護民官,百歲議會的主席是執政官,他們經常忙於軍事,沒有時間開會,所以很多立法工作都由平民議會承擔。羅馬公民大會沒有提出正式候選人和修改法案的權力,嚴重削弱了群眾的民主權利。這個問題與羅馬元老院和行政系統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執政官的咨詢機構,既沒有立法權,也沒有行政權。* * *民國後期的執政官在所有重大問題上都要獲得元老院的同意,後者成為事實上的行政機構,體現了貴族寡頭的性質。元老院由300名成員組成,後來在公元前1世紀擴大到600人。平民在皇家時代結束後進入元老院,但起初他們在那裏只是少數。宗主最初由執政官任命,但在平民與貴族鬥爭期間由監察官任命。這些平民後來成了新貴族的壹部分。傳統上,元老院的成員必須是退休的執政官、行政長官和高級建築者,也可以是* * *和中國後期的前平民建築者和財政官員。這些官員都是由公民大會選舉產生的,但往往只有貴族才能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