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倫克城(Palenque City)位於瑪雅西部地區,這裏的瑪雅建築更有條理,許多建築組成了幾座建築。帕倫克宮建在壹個巨大的人造土制平臺上,周圍是長長的走廊,裏面的建築將空間分割成幾個院落。宮殿的中心在東北院,也是方形,四周有臺階。西南院有三層方塔,中間有樓梯通往頂部。宮殿的結構嚴謹,高聳的塔樓成為這個建築群的主體。帕倫克建築的另壹個特點是比蒂卡爾建築更輕,它在降低外墻厚度方面取得了成功。帕倫克的金字塔和寺廟都有折疊屋頂,屋頂上高聳的天花板裝飾是鏤空的網格圖案。為了減輕屋頂的重量,帕倫克的建築師采用了拱形空腔,在後來的建築中不斷擴大。這類建築的代表作有太陽廟和碑刻廟。碑銘寺是壹座巨大的建築,位於9層金字塔的頂端,最低壹層有65米。頂殿呈長方形,正面有五扇門,裏面的三面後墻上刻有象形文字,共有650個字。碑銘寺下面26米的地下墓,結構非常嚴密。從碑文廟下面的石板上有壹條狹長的通道通往墓室。這些通道是精心設計的。在尤卡坦半島的南部,有壹種流行的萊奧貝克風格(因首次發現而得名)。這種建築的特點是重裝飾。神廟的正面有時會被當作壹幅巨大的雨神畫像,犬牙嘴作為神廟的大門,兩側是高度抽象的眼睛和耳朵。這種裝飾類似於中國商代青銅器上的獸面圖案。這種類型的建築很多沒有實際意義。比如Kespuil的塔內部是實心的,通往金字塔的臺階是假梯,頂部的神廟沒有內腔。建築的重點是立面裝飾,建築變成純粹的象征性。這種風格的流行區域大多采用壹種特殊的技術:將橡膠放入石灰漿中制成混凝土,這樣就可以用現代的成型方法在立面上制作出華麗復雜的裝飾圖案。
佩克風格是瑪雅建築藝術的巔峰,流行於尤卡坦半島西部的斯馬爾、卡瓦、薩爾、拉夫納等地。斯馬爾的建築是佩克風格的代表作,屬於非常成熟理性的類型。建築的布置有壹種令人驚訝的現代感。長而平的石板構成了建築的平臺,寬闊的樓梯通向大型建築。方形的門沿著墻壁有節奏地排列著;墻上突出的過梁用磚石鑲嵌成幾何圖案或幾何的美洲虎面具。Smal的建築是幾個大的建築,每個群體是壹個有機的整體。通常四個宮殿排列成壹個正方形,但建築之間並不相連,正方形的四個角是開放的。這座宮殿由壹排排帶禮儀門廊的拱形房間組成。這些建築的布局有壹定的內在聯系和統壹性。在城市建築中,經常會看到同壹建築的幾組輪廓會形成不同方向的長直線。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包括被稱為“女修道院”和“總督府”的建築(西班牙人根據它們的形狀加上的名字)。烏克蘭斯馬爾的總督府門楣裝飾長約100米,由260個兩種幾何面具和104個網格回文交織而成。這些數字代表了瑪雅神歷年的天數(260天)和瑪雅概念中壹個世紀的倍數(52年),網格回文是對太陽神的隱喻。這種圖案和雨神面具的交替出現,象征著宇宙中不可抗拒的、有節奏的時間循環。佩克風格最簡單的例子是海龜宮,它是以裝飾在門楣邊緣的壹排高浮雕海龜命名的。其簡單的立面和柱楣與古希臘廟宇相似。派克大廈還采用了新的裝修方式:立面裝修完全鑲嵌石磚,先用石磚雕刻成石磚,再鑲嵌在墻上形成圖案。這類工程龐大復雜,需要嚴格的分工和組織,體現了瑪雅建築的高度發展。瑪雅雕塑最著名的是蒂卡爾和科潘雕刻的石碑。石碑由壹整塊巨石雕刻而成,正面常刻有君主或貴族的形象,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巨大的頭飾,直立行走,側面和背面常刻有象形文字,記錄歷史事件和時間。蒂卡爾石碑多采用淺浮雕在正面雕刻貴族或勇士的側面,而科潘石碑往往表現出對高浮雕的偏愛。具有高度現實主義和近乎巴洛克式華麗裝飾的人物站在正面,被周圍服飾和頭飾的復雜細節所包圍,但人物的面部安詳而莊重,簡潔的刻畫與復雜的裝飾形成鮮明對比。科潘的建築裝飾雕刻也有大量的高浮雕,類似於圓雕。比如體育場象形文字石階上的高浮雕人物都快掉出墻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