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裏的諸葛亮,睿智接近妖。然而,這個神化的過程不僅僅是作者壹個人完成的,還涉及到普通大眾的參與。那麽羅貫中是如何神化諸葛亮的呢?
歷史上曹操的才華出眾,壹點也不比諸葛亮差。但在演義中,曹操的才華和指揮能力完全不如諸葛亮,曹操的仁義也遠不如劉備。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讀過曹操的《蜀》就足以看出,他復興漢室的遠大理想並不輸於劉備。那為什麽小說和歷史差別這麽大?
其實很簡單。羅貫中壹直抱著“尊劉貶曹”的思想寫作。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劉備和曹操的治國理念不同。劉備向來以仁為本,諸葛亮作為劉備同壹陣營的核心成員,自然神化了他。另壹方面,曹操的治國方略與劉備不同,在治國過程中有很多嚴厲的刑法,與儒家思想完全相悖。從羅貫中的立場來看,他是認同儒家的,所以“尊劉貶曹”是合理的。
為了更形象、更貼切地神化諸葛亮,羅貫中花了大量精力設計情節,如《借草船之箭》、《空城計》等,塑造了諸葛亮非凡的智慧,極具色彩。當然,諸葛亮被神化並不是羅貫中的壹廂情願,沒有讀者的參與恐怕是不行的。
大文豪蘇軾曾目睹“聞兵敗,皺眉泣,聞曹操兵敗,喜之”的情景。連朱也站在“尊劉貶曹”的壹邊。這樣,“尊劉”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對諸葛亮的神化,“貶曹”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醜化曹。
有很多改編自三國的戲劇和歌謠,其中曹操總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現,間接將諸葛亮推上了高不可攀的神壇。
甚至由於許多朝代佛道盛行,壹些民間傳說把諸葛亮吹捧得更加神秘,往往把諸葛亮塑造成開明濟世的形象。
以至於千百年來,很多人都把小說、傳說、書評、戲劇中的諸葛亮當成了真正的諸葛亮,他幾乎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神化人物。所以,當有人展現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時,很多人往往不願意接受,因為褪去很多虛構的光環後,兩者反差極大。
當我們理解了歷史上三國正統之爭,也就能理解為什麽人們常常要為曹操翻案,因為曹操奸雄的形象在南宋時期也是為了現實利益的需要而人為塑造的。
同樣,統治者為了給臣民樹立忠誠的榜樣,需要塑造壹個合適的人物形象,諸葛亮的忠誠是難得的。他對蜀漢的忠誠是什麽?明知劉禪是壹個養不起的阿逗,而且在當時獨攬大權,他仍然忠於這個“草包”皇帝,沒有不忠。這種對君主的極度忠誠是歷代統治者最喜歡的,因為有利於統治。
所以,除了小說、戲劇、書評等對諸葛亮的歌頌,再加上統治者的推波助瀾,諸葛亮在人們心中更是被神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