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請問占星歷法是什麽?望專家解答~

請問占星歷法是什麽?望專家解答~

中國文化占星歷法的時間概念

2005年7月-14 21: 15: 47未知閱讀86次。

區分年、月、日、時:根據《尚書》中的資料,中國的歷史文化,從唐堯出發,經過虞舜,到達於霞,長期以來秉承古老的傳統,以農歷為基準,確定時間的標準。壹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個月分為三十天;每天分十二點——子、醜、寅、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它壹度被分成四分之三。占星歷法中的這個時間概念由來已久,據說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這件事可信不可信是另壹回事。但都是以太陰(月亮)為基準,所以代表十二點的十二個符號稱為“地支”。拓展“地支”符號的應用,還可以作為年的代號,如子年、醜年,然後是子年、醜年等周期律。

二十四節氣的區別:古代的“占星歷法”也是以太陽在天體中的運行為標準。所以中國過去用的陰歷;其實是陰陽結合。除了壹年12個月、壹月30天的基準外,根據太陽在天體上的運動和地面天氣的變化及影響,用“春夏秋冬”四季來統治12個月。也等於《易經》“幹卦”之言“元、恒、理、真”四德。除了四季的十二個月之外,還進壹步分為24個節氣,如“冬至日、小寒(十二月節)、大寒、立春下雨(元月節)、蟄春分(二月節)、清明節(三月節)、谷雨小滿、長夏(四月節)、芒草(五月節)。這二十四節氣的標準是基於太陽與地球氣象的關系,而不是基於農歷(月)的盈虧。

五相六氣的劃分:除了四季領先十二個月,兩個?佩服?哎?忠誠?五日為壹期,“三期為壹息”和“六期為壹節”是季節氣候劃分的基準。根據這壹規定,推而廣之,可以用三十年為壹代,六十年為二代來重繪卦,符合易經。縮小到很小的尺寸,可以用在壹天十二個小時、分鐘、秒鐘的微妙關系上。

這種古代天文學、氣象學和占星術,以及歷法的建立,雖然是以太陰(月亮)的盈虧為依據,但也符合太陽在天體上的緯度,以及它隨月亮和地球的季節變化。但除了這些,中國古代的天文星占學把“時間”延伸到天體和宇宙的“空間”,探索宇宙時間的世界生命理論,不僅不完整,而且確實欠缺。只是到了秦漢以後,才逐漸形成了天文星象的公式,才勉強形成了中國地理學的“星宿之分”理論。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時間”和“空間”統壹的概念。遺憾的是,這種“時間”與“空間”統壹的理論仍局限於中國,四海之外的“時間”與“空間”仍是未知數。況且“星宿分”論在中國地理學中也是壹種牽強附會的想法,並沒有很好的根據。青年學生讀語文時,在王波的《王騰亭序》中看到所謂的“星宿翼”,就是源於這種“星宿分象”的觀念。

邵子對“時間”和“空間”的發展

從漢末、魏晉到南北朝的數百年間,佛教中無限膨脹的“時”和“空”的概念傳入中國,使中國文化中的世界觀躍上了壹個新的境界。但遺憾的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觸角壹直在“文學哲學”或“哲學文學”的領域裏談論形而上的理性,而沒有關註這種異域的世界觀,進壹步探索宇宙物理的變化與人事的演變之間的微妙關系。更何況當時的人,局限於知識範圍,視之為荒誕不經,虛無縹緲。(關於佛教的世界觀和世界觀,必須在另壹本專著中做補充說明,才能更詳細。)直到北宋時期,從開始,才總結出人間“成、住、壞、空”的佛教觀念,並融入《易》的“盈、空、消、長”和“窮、通、變、化”思想,構成了《黃史》的“歷史哲學”和“變”。事實上,邵子在《黃史》中創造了“易學史觀”的方法。我覺得他的初衷也是把復雜和簡單結合起來。希望大家能看懂,大家能壹眼看出。所以“知天”、“知命”、“反身真誠”是符合天心之仁的。這不是壹個謎。希望幾千年後的人都過不去。但經過後來學者的評論,邵子學越來越混亂。

在邵康節的名著《黃姬靜史》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他把人類世界的歷史生活建立在李逸象數的原則之上。指定壹個簡單易記的公式。他對這個公式的命名。稱為“元、會、韻、時”。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壹年中的年、月、日、時。所謂壹元,就是以壹年為單位的代表。壹年有十二個月(元),每個月的開始和結束。所謂黃昏,就是太陽和月亮相遇的時候,所以叫相遇。換句話說,壹美元之間,包含了十二次會議。每個月,地球本身運行30次,所以壹會兒就會包含30次運氣。但是壹天有十二個小時,每個小時是三十分鐘。所以總結第十二和第壹是30分。把它展開填充,就構成了“30年是壹生,12當中,* * *把360年算壹個運氣。三十屆全運會,* * *算壹千八百年壹會,十二屆全運會,* *算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壹元。”壹元論是代表這個世界文明形成到毀滅結束的基數。中間過程的演變從開始到結束分為十二次會議,每次會議都有世界的變化。這種觀念壹般受佛教“大劫、中劫、小劫”理論的影響。如果它被列為公式,將如下所示:

30(世界)×12×30×12 = 126900

但是,這個公式對於沒有數學素養的人來說,並不容易記住。所以把壹元中的十二梅花作為數字的符號,如子、醜、陰、毛,很好記。從世界的開始到結束,共分十二次會議。所以“天生於子,地生於醜,命生於陰”的觀念,是從邵的“元、會、運、世”學說中形成的,成為後世陰陽家的* * *觀念。

邵子創立了“元、會、運、時”學說,用來說明自開天辟地以來,到了最後壹個“海會”,共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但邵子所講的天地數,並不是地球從誕生到毀滅的壽命。這種“元、會、運、勢”的數論,只是大致相當於佛教所說的“小劫”,是人類文明在世界上從形成到毀滅的過程。佛教只是用“刀兵”“饑荒”“瘟疫”等人類社會活動來說明。少子是用數字和卦相結合來表示的。至於循環論,則與輪回的道理相合,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