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壹種古老的文字,主要指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也是中國和東亞地區已知的最早的系統商代文字載體。它是由王首先發現的。
甲骨文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研究漢字起源最早、最系統的資料,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的重要財富。從書法的角度來看,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即用筆、造字和構圖。即以筆、結、構圖,於2065438+2007 165438+10月24日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2022年6月165438+10月10,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對河南安陽殷墟考古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新進展進行專題匯報。
甲骨文記載的內容:
有四個主要項目:
(1)加工刮下的龜甲和獸骨應由專門的占蔔者保管。在它們的邊緣,占蔔師刻了壹個說明這些甲骨文的來源和儲存的筆記,這被稱為“筆記銘文”。
(2)占蔔時,占蔔者用燃燒的紫荊花木柱燒灼、鉆窩槽,使骨頭前端裂開壹條“蔔”字形的裂縫。這種裂縫被稱為“占蔔”,是推斷占蔔吉兇的依據。在更早時代的甲骨文下,刻有占蔔序列的數字,也稱為“萬億序列”。
(3)甲骨文的主體部分是甲骨文,即占蔔活動結束後記錄占蔔活動進展和結果的銘文。大多刻在甲骨正面,也有刻在背面的。
(4)六十支,以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人、鬼)和地支(子、醜、陰、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