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都講究祖墳的安葬和房屋的選擇,仿佛這些都能讓神靈給他們帶來好運。人們往往害怕風水不好的墳墓和房子,害怕讓自己壹次又壹次地遭受厄運。
範仲淹去世的時候,也請了風水師來給母親掃墓。風水師說他母親的墳是“墳”,家裏不會有孩子,就勸他遷墳。
但是,範仲淹說:
“既然我是絕地,就不應該受別人的苦。我寧願自己受苦;萬壹我死了,遷墳有什麽用?”
結果,範仲淹甘願承受“絕地”的命運,不讓風水不好的“絕地”害人,沒有選擇遷墳。
北宋範仲淹當宰相的時候,蘇州還有壹個著名的風水寶地叫南苑。很多人勸範仲淹買南苑當房子。因為房子風水好,後代可以做大官,出人才。
範仲淹說,不過,壹個家族的財富太少了,重要的是天下人都發達了。於是範仲淹買下南苑辦蘇州書院,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
現在蘇州的南苑也是蘇州壹所高中的校址。
從這兩件事也可以看出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如《嶽陽樓記》,為民所想,為民所助,敢於擔當,報效國家和社會,為大眾報效天下。
需要指出的是,範仲淹後代家族有80位狀元、400位秀才是謠言,實質是仰慕範仲淹的高尚人格。範仲淹家沒見過什麽狀元,或者進士幾百名。後人這樣形容,多半是出於對範仲淹的敬仰。
要知道,科舉制度實行後,世家大族逐漸銷聲匿跡。宋朝沒有南北朝延續數百年的王謝世家。所以,範仲淹後代興盛,但並不都是狀元。明朝有個狀元叫範,但不是範仲淹家的。但明末出現了壹個影響歷史進程的範氏後裔。可惜不是學者。這個人就是清朝的開國功臣範文程。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範仲淹的天下是公的,上天也沒有讓範仲淹的後代沒有子嗣。他死後,四個兒子中,範純仁當了宰相,另外三個兒子也都是貴官。龔凡家族已經繁榮了800年。所有的秘密,都在於範仲淹“天下為公”的高尚情懷,即“天下為公”的家風教育後人,讀書無欲,為李氏百姓謀幸福,盡己所能做官,讓上天不虧待範家。
“天下為公”,塑造了範仲淹的政績。
範仲淹也是壹個窮二代家庭的例子,典型的窮孩子攻擊生活。範仲淹才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孤身壹人,帶著兒子改嫁到了朱家。
範仲淹的生母謝,壹生勤勞樸實,教育範仲淹做壹個有擔當、有孝心、有擔當的人。範仲淹的繼父朱,清正廉明,生活簡樸,為官清廉,受父母之心影響,以身作則。範仲淹也從小樹立了為天下人民服務的情操。
範仲淹小時候就有天下為公的感覺。有壹次,他遇到壹個算命的,就問:“請幫我看看我的命運能不能當宰相。”。
算命先生見範仲淹年紀輕輕,就喊出了他要當宰相的狂妄之言,著實讓他震驚,於是馬上問範仲淹:“妳這麽小年紀,怎麽這麽能言善辯?”
範仲淹也有些尷尬,然後問算命先生:“不然妳覺得我能當醫生嗎?”
算命先生非常沮喪。為什麽前首相和後首相的差距那麽大?他問:“為什麽選了兩個誌願者?”
範仲淹接著回答:“只有好醫生,好醫生才能救人!”
算命先生聽後,也被這個孩子關心慈善事業和幫助世界人民的善良情感所感動。然後他說:“妳有這樣壹顆心,這是壹顆真正宰相的心,所以妳將來壹定會當宰相的。”
果然,範仲淹將來也可以當宰相。從算命先生的話中可以看出,範仲淹有“救人”之心,也是他日後能上丞相的秘訣。嚴格來說,範仲淹壹生都不是天才,直到中年才開始發跡。
他做地方官已經十多年了。他官職雖低,卻能讓當地百姓安居樂業。因為範仲淹的功績卓著,朝廷也看中了他的能力,把他調到朝廷當右丞相諫。
後來範仲淹在朝廷做了宰相,主持了“慶歷新政”,改革北宋政府的弊端,也就是範仲淹的改革。目的是改革當時的社會弊端,可惜違背了權貴階層的利益,以貶謫告終。但他雖被貶官,卻在詩文方面有著獨特的造詣。
由此可見,範仲淹因其良好的家世,天生具有“救民”情懷,這也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第二,良好的家庭教育
範仲淹深諳“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非常重視家庭教育,通過自己的榜樣塑造了良好的家風,也就是“濟世為公”、“濟世救民”的家風,讓範家的子孫後代永遠興旺發達。
比如範仲淹有四個兒子。因為父親是朝廷官員,在今天的北京算是高級幹部,子女也是“官二代”“富二代”。過開寶馬,玩女人,到處吹噓他爸牛逼的生活是可以的。但是,範仲淹的兒子比窮孩子更淳樸,更勤勞。
比如範仲淹的兒子從不張揚:“我爸是怎麽做到的
範仲淹的家教也很嚴格,壹直教育孩子積德行善,樂善好施,潔身自好。比如範仲淹曾經讓他的二兒子範純仁從蘇州運到四川。在回來的路上,他遇到了他的朋友石。知道石家破人亡,又沒錢把棺材運回老家,就把船上的麥子都給了他,讓他背井離鄉。
範純仁回家也沒提。當父親範仲淹問他在蘇州有沒有遇到朋友時,範純仁說,他的朋友石沒錢把親戚的棺材送回家,被困在蘇州。範仲淹馬上著急地問:“為什麽不把麥子都送來,把運棺材的運費給他?”範純仁馬上說他已經這麽做了,範仲淹馬上表揚了他。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範仲淹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樂於行善,培養孩子要有壹顆關心他人的善良之心。這種教育方式也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