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自由詞(三)
唐·白居易
我給妳壹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方法不需要龜甲,蓍草可以帶來財富和運氣。
檢驗玉的真偽也需要燒三天,七年後才能辨別木頭。
周公的日子怕流言蜚語,在王莽篡位之前對皇位畢恭畢敬。
石翔壹開始就死了,但誰知道他生活的真相。
《五音詩》序介紹了這組七律詩的寫作背景:元九在江陵時,有五首高韻高韻的長句詩,新詞古義。念給大家聽很有意思,雖然前人比詩人深刻。唯有李浩有雲:“水濁自清河,周公為妳狂。”句子接近了。我被派去協助潯陽,但我沒有被任命。我在船上自由自在,獨自在河上歌唱,因為我寫了五篇文章延續我的意思。
據《序》記載,這組詩是白居易、元稹於唐憲宗元和十年(815)貶謫江州(潯陽)時所作。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陵秀才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詩《自由談》來抒發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閑的生活,我要為所欲為”(壹),“走了兩次才知道命運,得了幾次榮”(五)。五年後,白居易被當局嫉妒,因為他寫了壹封信,敦促他追捕殺害丞相吳的兇手。當年六月,貶為江州司馬。此時元稹已調任通州司馬,聞訊後寫下壹首飽含深情的詩——《聽說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正在被貶官的路上。他被風浪深深打動,還寫下了《五言》這首詩來獻平安。
“周公畏八卦天,王莽卑時不篡。”這兩句詩需要結合尾音來理解,意思是:周公怕流言蜚語,王莽篡位前畢恭畢敬。如果這個人死了,誰會知道他生活的真相?這些話從反面說明,檢驗事物的真偽是需要時間的。經過壹定時間的觀察和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將顯現。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壹例。周公稱王時,曾有人懷疑他有篡權之誌,但歷史證明他是誠心稱王,忠心是真,說他篡權是假。王莽不在漢朝的時候,他故作謙虛,曾經迷惑過壹些人。按照《漢書》中的傳說,他是“越尊爵位,越謙節操”;但歷史證明,他的“謙卑”是假的,漢朝的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石翔壹開始就死了,誰知道他生活的真相?”是壹篇文章的關鍵句。“肯定可疑”的目的是為了辨別真偽。辨別了真偽,嫌疑自然就消失了。如果過早下結論,不需要時間去檢驗,就很容易被壹時的表面現象所蒙蔽,分不清真偽和是非。這首詩的意思很清楚,但語言委婉。前後“從不懷疑”的“方法”不直接透露。前者舉了“驗玉”和“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了周公和王莽兩個例子,使讀者深思而得之。這些例子不僅是論點,也是論據。它們在形象中蘊含哲理,用具體事物展現普遍規律,以小見大,發人深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鏈接?URL = ag 63 dvsavhi-AUO7q _ _ IR 1 CX vel 2 uscwapptyssvnk 4 yqd de 5 cgzgm-cn 0 jxh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