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論語·公冶長》詳解

《論語·公冶長》詳解

分析1

這段引文共28章,主要講的是仁。在這篇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從各個方面論述了仁的特性。此外,這句名言還有“朽木不可雕也”。汙垢的墻不能被打碎”聽他說什麽,看他做什麽”敏感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後行”等等。這些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原來5.1的兒子叫公爺常(1),”而且還是個妻子。雖然是在(2)中,但不是犯罪。”娶他的兒子為妻。"

(1)公冶長:本姓,齊國名人,孔子弟子。(2)“爨”:léi xiè的聲音,用來捆綁犯人的繩子,這裏指的是監獄。(3)子:古代無論男女,都稱子。

孔子評價公冶長:“妳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在監獄裏,但這不是他的罪。”於是孔子把女兒嫁給他。

在這壹章的評論中,孔子高度評價了公冶長,但沒有說明公冶長做了哪些傑出的事情。但從本文的中心內容來看,作為公冶長的老師,孔子對他有了全面的了解。孔子能把女兒嫁給他,那麽公爺昌至少應該有仁。這是孔子壹再要求他的學生的。

原5.2子謂南榮(1),“國有道(2),而不廢(3);國家沒有辦法,免於刑罰(4)。”娶他哥哥的兒子為妻。

註(1)南戎:南宮史明,本名訾榮。孔子的學生壹般都叫他南榮。(2)道:孔子這裏所說的道,是指壹個國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最好的原則。(3)報廢:報廢,不任命。(4)懲罰:懲罰。

孔子評價南榮:“國有道,便有官做;在國家沒有辦法的時候,他也可以免於處罰。”於是他把侄女嫁給他。

在這壹章中,孔子也對南容做了比較高的評價,也沒有說明南容有什麽突出的表現。當然,他能把侄女嫁給南榮,也說明南榮有善心。

原文5.3子謂子賤(1),君子如人(2),魯無君子,何以取斯(3)。"

註(1)子邊:姓米(音fú)不知名,字子邊。生於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歲。(2)如果壹個人:這個,這個人。(3)斯言取斯:斯,此。第壹個“Si”指的是自卑,第二個“Si”指的是自卑。

孔子評價子建說:“此人真是君子。魯若無君子,何得此德?”

評孔子在此稱子為君子。這是第壹個層次,但接下來說,如果魯沒有君子,兒子是不可能學會君子的品格的。言下之意,他自己就是君子,謙謙君子之德是他培養出來的。

原5.4子貢問:“如果給呢?”子曰:“女也,器也。”他說:“什麽事?”曰:(1)也

註(1)胡璉: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食物的器皿。

子貢問孔子:“我像什麽?”子曰:“汝如壹器。”子貢又問:“什麽事?”子曰:“是胡璉。”

在評論孔子把子貢比作胡璉時,他肯定子貢有壹定的才能,因為胡璉是壹種珍貴而華麗的古代禮器。但如果聯系後兩章分析,可以看出孔子是看不起子貢的,認為他沒有達到“君子之器”的水平,只是有壹定的才能。

原5.5還是說:“勇(1)也仁者(2)。”子曰:“有何用?帝王之人以口施(3),反覆恨人,不知其仁(4)。怎麽用?”

註(1)雍:姓冉名雍,字仲公,生於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學生。(2) 乸:乸能言善辯。(3)口對口:話方便,話快,話多。(4)不知其仁:指能言善辯者有仁無仁。

有人說:“冉雍是仁義之人,不是口才。”子曰:“何以能言?油嘴滑舌和別人爭論往往會招致別人的反感。不知道這樣的人是不是仁者,為什麽要口若懸河?"

評論孔子對冉雍的評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人有仁就夠了,根本不需要口若懸河,油嘴滑舌。這兩者在孔子的觀念中是對立的。善於說話的人當然沒有仁心,有仁心的人不壹定要有口才。以德服人,不以口服人。

原來5.6子做了七雕凱(1)官。對:“不敢相信。”子朔(2)。

註(1)七雕凱:漆雕生於公元前540年,是孔子的弟子。(2)說:聲yuè與“悅”同。

孔子讓七雕凱做官。七雕凱回答:“我對當官沒有信心。”孔子聽了非常高興。

評孔子的教育方針是“學而優則仕”。學知識,必為官。他經常給學生灌輸讀書當官的思想,鼓勵和推薦他們當官。孔子讓他的學生七雕凱做官,七雕凱覺得自己還沒有達到“學而優則仕”的境界,不確定自己是否渴望做官。他想繼續學習禮儀,以後做官,孔子很高興。

5.7孔子說:“道若衰,可以由(1)浮於海上,從(2)我,由妳!”魯茲聽了樂了。子曰:“尤浩比我勇敢,無所借鑒。”

註(1):音為fū,用於渡河的木筏。(2)從:追隨和追隨。

孔子說:“如果我的想法行不通,我就乘木筏去海外。唯壹能跟著我的人,大概就是鐘友了!”魯茲聽了非常高興。子曰:“仲遊,好膽已過我,無其他可取之才。”

論孔子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推廣其禮治思想的努力。但他也擔心自己的想法行不通,打算在適當的時候乘木筏去海外。他認為魯茲很勇敢,可以和他壹起去,但同時他指出魯茲的缺點是他只是勇敢。

原5.8孟問任虎?子曰:“不知也。”再問。子曰:“君也,國千倍,可使之(1),而不知其仁。”“我能要求什麽?”子曰:“葉秋,壹城千室(2),家百騎(3),可為其宰(4),而不知其仁。”“紅色(5)呢?”子曰:“赤野,束腰立庭(6),可與客(7)談而不知其恩。”

註(1)賦:軍賦,向居民征收的軍費。(2)千室之城,是古代居民的聚居地,大致相當於後來的城鎮。有1000戶人家的大邑。(3)百騎之家:指清博士所收之地。當時博士有壹百騎,是收的地中較大的。(4)宰:家臣、總管。(5)遲:姓遲,字,生於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學生。(6)拉帶站在法庭上:指穿著禮服站在法庭上。(7)客人:指普通客人和客人。

孟吳波問孔子:“魯茲做到仁了嗎?”子曰:“不知也。”孟又問道。子曰:“鐘繇,在壹個有壹千輛運兵車的國家,可以讓他管理軍隊,但不知他有沒有做到。”孟吳波又問:“冉求是什麽樣的人?”子曰:“冉求能在有千戶人家的公城裏或有百輛戰車的封地裏當總經理,不知他有沒有做到。”孟吳波又問:“那宮喜池呢?”子曰:“公西池,可以讓他著正裝站在朝廷上,接待貴客。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做過。”

這段話裏的評語,孔子評價他的三個學生,評價標準是“仁”。他說,他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政,有的可以處理外交。在孔子看來,雖然他們各有特長,但這些特長都必須服務於禮治和德治的政治需要,都必須建立在仁和德的基礎上。實際上,他把“仁”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原5.9孔子說:“女人和回族(1)哪個好?”他說:“給了怎麽敢回頭?我也會聞其知十②,聞其知二③。”子曰:“佛如君善。我和壹個女人在壹起。”

註(1)嶽:超過或超越。(2)十:整指數,舊註雲:“壹,數之數;十,數之末。”(三)二:舊註雲:“二位對。”(4)和:同意,同意。

孔子對子貢說:“誰比顏回強?”子貢答道:“我怎敢與顏回相比?顏回,他聽到壹件事就能推斷出十件事;我呢,知道壹件事只能推斷兩件事。”子曰:“不如他。我同意妳的看法,不如他。”

評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壹。他勤於學習,又願意獨立思考,所以他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融會貫通。所以孔子對他大加贊賞。而且希望他的師兄弟也能像顏回壹樣努力學習,舉壹反三,在學習上盡可能事半功倍。

原來5.10被宰白天睡覺,孔子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1)不可砸也(2),何苦罰之(3)!”孔子說:“我從別人開始,我聽他們說什麽,信他們做什麽;今天,我是壹個男人,我聽他的話,看他的行動。魚雨和④都變了。"

註(1)糞肥:腐土、臟土。(2)伊:音wū,抹墻用的抹子。這是指用泥鏟粉刷墻壁。(3)朱:是責備、批評的意思。(4)和:語氣詞。

宰予白天睡覺。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畫也。怪這個人有什麽用?”孔子說:“起初,我聽了人的話後,相信了人的行為;現在我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人的行為。我改變了在這裏觀察人的方式。"

評論孔子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大加批評。這件事沒有看起來那麽簡單。從前後兩章的相關內容可以看出,宰予是因為對孔子的異端思想而受到孔子的斥責。此外,孔子在這裏還提出了判斷壹個人的正確方法,即聽其言,觀其行。

原5.11孔子說:“我沒見過正直的人。”或者說:“沈(1)。”子曰:“欲之,何以為正?”

註(1)申:申,以chéng之聲。姓沈的是,字周,孔子的學生。

子曰:“未見過壯士。”有人回答說:“申勇很強大。”子曰:“申勇欲望太多,如何能強?”

點評孔子壹直認為,壹個人欲望多了,就會違背《周禮》。從這壹章來看,人的過度欲望不僅不能達到“義”,甚至可以達到“剛”。孔子壹般不反對人的欲望,但要想做壹個仁人君子,就必須拋棄各種欲望,致力於道。

原5.12子貢說:“我不要別人加我,我要加別人。”孔子說:“給予是妳力所不及的。”

子貢說:“別人強加於我的,我不要,我也不要強加於別人。”子曰:“賜之,此力所不及。”

原5.13子貢曰:“孔子之文(1)可得,可聞;孔子之言性(二)與天道(三)不可得,不可聞。"

註(1)文章:此指孔子所教的書、禮、樂。(2)性:人性。《陽貨》第十七章提到了性。(3)天:天命。在《論語》中,孔子在很多地方都談到了天,談到了人生,但是沒有孔子關於天的言論。

子貢說:“老師教的禮儀、音樂、詩歌、書籍的知識,可以通過聽和說來學習;老師教的人性論、天道論,不是聽聽就能學會的。"

在子貢看來,孔子禮樂詩的具體知識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只有聽得見才能學到,但人性天道的理論是深奧而神秘的,不是聽得見聽得懂的,只有從事內心體驗才能掌握。

原5.14魯茲聽說過,但做不到就會怕。

當魯茲聽到壹個新的真理時,他害怕聽到這個真理,但卻沒有親自把它付諸實踐。

原5.15子貢問“孔文子(1)為什麽能叫葉文?”子曰:“我敏於(2)而好學,不恥下問。也是基於文字。”

註(1)孔文子:孔昆,魏國大夫,謚號子。(2)敏感:敏捷和勤奮。

子貢問:“妳為什麽給空聞阿紫'文學'的謚號?”子曰:“他聰明勤奮好學,不恥下問,謚號文。”

這壹章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談到了“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在研究中壹直應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意思是不僅要聽取和征求老師、長輩的意見,也要征求所有壹般知識沒有自己多的人的意見,不要以此為恥。孔子“不恥下問”的表現有:壹是就近學習的學生,即邊教邊學,《論語》中很多地方都有記載。二是向人民學習。在他看來,群眾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在《論語》中也可以找到。他“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對後世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原文5.16魏紫子產(1)有四種君子之道:“其道敬人,其事敬人,其利養人,其義為民。”

註(1)子產:著名華僑姓公孫,子產,鄭國大夫,曾為鄭卿,是鄭穆公之孫,春秋時期鄭國聖人。

孔子評價子產說:他有君子四德:“行為莊重,恭恭敬敬為君,仁厚護民,法度為民。”

本章評論孔子的君子之道,即治國之道。鄭簡公和鄭在位時,子產在位22年。當時在晉國,當哀公、、青公、五世,在楚國,當王* * *、康王、雍敖、靈王、五世,正是兩國爭強好勝、爭鬥不休的時候。鄭地處戰略要地,但在這兩個大國中間,子產不卑不亢,使國家得到了尊重和安全。他的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對子產評價很高,認為治國安邦要有這四德。

原文5.17孔子說:“顏(1)善於與人交朋友,但對人敬而遠之(2)。”

註(1)顏:齊國名醫,名嬰。《史記》第六十二卷有他的傳記。平是他的謚號。(2)敬久:“智”在這裏指顏。

子曰:“顏善於與人交朋友。相識久了,別人還是尊重他的。”

孔子很不容易贊美齊國大夫顏英,認為他與人為善,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孔子壹方面贊揚顏英,另壹方面希望自己的學生向顏英學習,與人為善,互敬互愛,成為有道德的人。

原5.18孔子曰:“臧文忠(1)居蔡(2),他居山節(3)。他怎麽會知道!”

註(1)臧文忠:本姓臧孫,謚號“文”。孔子指責他“無情”和“不明智”,因為他不遵守周禮。(2)蔡:君主占蔔用的龜。這個地方蔡產龜,所以大龜叫蔡。(3)節藻:節點和柱上的鬥拱。Zhuō,梁上短柱。把鬥拱雕成山的形狀,在樹上畫水草圖案。這是古代皇帝祠堂的裝修方式。

子曰:“臧文仲藏了壹只大鱉,其屋雕山之形,短柱繪水草紋。他怎麽能被認為是明智的呢?”

評臧文忠當時被稱為“智者”,但他不在乎禮。他無視《周禮》的規定,甚至建造了壹個藏龜的大房子,並將其裝飾成皇帝祠堂的風格,這在孔子看來是壹種“更禮”。所以孔子指責他“無情”、“不智”。

原5.19張子問:“令尹文子(1)為令尹三官,無喜;三已②,無悲。舊靈隱的管理必須向新靈隱報告。什麽事?”子曰:“忠。”嶽:“是仁者乎?”“我不知道。多麽仁慈?”“崔子③殺了琦君④⑤,陳子文⑥有十匹馬,並把它們拋棄了。至於其他國家,他說,‘妳是我的崔子醫生。’違反它。其中壹個州說,“妳是我的醫生崔子。”如果違反了呢?子曰:“明了。曰:“仁者乎?"說"如果妳不知道,妳怎麽能仁慈?"

註(1)靈隱:靈隱,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文子是楚國著名的宰相。(2)三次:三次。有,回憶。(3)崔雯:齊國醫生崔玨曾經殺死過齊莊公,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4)殺:下位的人殺了上位的人。(5)琦君:指被崔迅殺死的齊莊公。(6)陳文子:陳果的醫生,姓名不詳。

張子問孔子說:“妳的兒子殷當過幾次楚國的宰相,但他看上去並不快樂。他被辭退過幾次,看起來並沒有怨恨。每次被免職,他都要把自己所有的政治事務告訴即將接任的新總理。妳覺得這個人怎麽樣?”子曰:“可視為忠。”張子問:“是仁嗎?”子曰:“不知。這怎麽能算仁慈呢?”(張子又問:)“崔堯殺了他的君主,陳文子家有四十匹馬,他就把它們拋棄了,把齊國丟到別的國家去了。他說,這裏的統治者類似於我們的齊國醫生崔子,然後離開了。他說,在另壹個國家,這裏的統治者類似於我們的崔子醫生,他又離開了。妳覺得這個人怎麽樣?”子曰:“真高也。”張子說:“是仁嗎?”子曰:“不知。這怎麽能算仁慈呢?”

評孔子認為靈隱文子、陳文子壹人忠君;壹個和叛逆者沒用的東西是崇高的,但兩者都不是仁者。因為在孔子看來,“忠”只是仁的壹個方面,“純”才是致力於維護禮的殉道精神。所以,光有忠誠和清高是不夠的。

原5.20紀文子(1)三思而後行。子聽了,說:“再有,斯(2)也行。”

註(1)紀文子:紀之父,呂成功、呂相公為正卿,文為謚號。(2)學:就。

紀文子什麽都要想很多遍。孔子聽了,說:“妳再考慮考慮吧。”

凡事三思,壹般來說利大於弊。孔子聽說後為什麽不同意季文子?有人說:“文子壹生掩人耳目的計劃太清楚了,所以他的美與惡互不隱瞞,對他的病都是三思而行。”。三觀中,過於世故,過於謹慎;但是,它的缺點會是自私的。”(《關茂永:論語·實錄》)當時紀文子過於謹慎,顧慮太多,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弊病。從某種角度來說,孔子的話不無道理。

原文5.21孔子曰:“寧吾子(1),國有道則知,無道則愚。(2)若其知,則可及,其蠢也。”

註(1)寧武子:本姓寧明玉,衛國大夫,“武”為謚號。(2)傻子:這是裝傻的意思。

子曰:“寧吾子,其人,國有道則智,國無道則啞。他的聰明別人可以做到,他的愚蠢別人做不到。

評論寧武子是個規規矩矩的醫生。當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盡力忠於保家衛國的政治。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或到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孔子對寧武子的做法基本持肯定態度。

原創5.22子載臣(1)說:“還!返回到!我們黨的男孩(2)瘋狂單純(3),而(4)才華橫溢。我不知道我為什麽剪它(5)。”

註(1)陳:壹個古老國家的名稱,位於河南東部,安徽北部。(2)我們黨的小子:古代五百戶為黨。我的黨意味著我的家鄉。小子,指孔子在魯的學生。(3)狂簡:野心勃勃但行為單純。(4)艷:費,聲fěi,有文采之貌。(5)切割:切割和控制。

孔子在陳國說:“回家吧!回家吧!家鄉的學生誌向遠大,但行為單純;我有文采但還是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孔子說這段話的時候,魯國的季康子當政,他想把冉求叫回來幫忙處理政務。所以孔子說,回去做官,實現自己的抱負。但同時,他也指出了他的學生在魯身上存在的問題:行為單純,不懂得控制自己,這仍然需要他的教育。

孔子在5月23日說:“伯夷舒淇(1)不在乎舊惡(2),而懷著希望去恨(3)。”

註(1)伯夷和:殷末顧的兩個兒子。他們的父親死後,他們互相拋棄,雙雙逃往周文王。起來攻擊周。他們認為這是不忠不孝的行為,他們試圖阻止。周朝滅商朝統壹天下後,羞於吃周朝的糧食,逃入深山用野草充饑,餓死在首陽山。(2)舊惡:舊怨。指過去的仇恨或節日。

(3)希望:同樣難得。

子曰:“伯夷、叔齊不記前嫌,所以怨恨少。”

在這壹章中,孔子主要贊揚了伯夷舒淇的“忘舊惡”。伯夷和舒淇認為周武王是“以暴制暴”,既反對,又反對殷,但為了維護君臣之禮,還是阻止了伐周,最後因為不吃餓死在首陽山。孔子是從不記別人舊怨的角度來贊揚伯夷和舒淇的,這樣別人就不會記自己的舊怨了。孔子用這樣壹個故事來講述正確的人生態度。

原5.24孔子曰:“誰略高(1)?或乞酰基②,乞鄰而從之。”

(1)魏:魏人高,魯國人。當時人們覺得他直爽。(2)酰基:音x:即醋。

子曰:“誰說魏直爽?有人找他要醋,他(不是直接說不要,而是偷偷)去鄰居家要了壹些。”

評論魏向鄰居家討醋,不只是說沒有。在這方面,孔子認為他不直截了當。但孔子在另壹章中提出“父為子藏,子為父藏”,並加以提倡。在他看來,這並非“不正確”。孔子只能用慈父般的慈愛和孝順來解釋這種“不清”。

原5.25孔子曰:“巧言令色滿敬(1),左丘明(2)恥,丘也恥。若藏怨與人交朋友,左丘明恥,秋恥。”

註(1)公祖:第壹,兩腳做出恭敬的姿勢,取悅他人;另壹個太恭敬了。後壹句是用在這裏的。(2)左丘明:魯人,相傳為《左傳》作者。

子曰:“左丘明以為這樣的人可恥,我也以為可恥。把怨恨放在心裏,表面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秋明覺得這種人可恥,我也覺得可恥。”

評《雪兒》中提到的孔子厭惡“巧言令色”。他提倡人們正直、坦率、誠實,而不是口是心非、表裏不壹。這符合孔子培養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這種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壹定的意義,對於前壹種和後壹種的人都有很強的針對性。

原5 26顏淵與紀律詩(1)。子曰:“真可惜!(2)各有各的看法。”魯茲說:“但願我能有車馬,有輕衣,有朋友,我無怨無悔。”顏淵曰:“願無善之切③,無所用力④。”魯茲說:“我想聽聽滋子的誌向。”子曰:“老有所安,友有所信,幼有所懷(5)。”

註(1)服務員:上菜,袖手旁觀並陪同尊貴的人叫服務員。(2)為什麽不呢?(3)切割:吹噓。(4)石老:石,自白。勞動,信用。(5)少數人懷孕:讓少數人得到照顧。

顏元和魯茲站在孔子旁邊。子曰:“何不各說各的誌向?”魯茲說:“我願意拿出我自己的戰車、馬匹、衣服和皮袍,和我的朋友們壹起使用。如果它們磨損了,我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吹噓我的長處,不申報我的貢獻。”魯茲對孔子說:“我願意傾聽妳的心聲。”孔子說:“(我的誌向是)讓老人安心,讓朋友信任我,讓年幼的孩子得到照顧。”

在這壹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描述了他們的抱負,主要是談論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做人的態度。孔子重視培養“仁”的道德情操,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誌向最接近“仁”

原5.27孔子曰:“已去矣!我還沒見過誰能看出來,在裏面告自己。”

孔子說:“嗯,我還沒見過能看到自己錯誤而發自內心自責的人。”

古往今來,人們往往壹眼就能看到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即使有人知道自己錯了,也因為愛面子或者其他原因不肯認錯,更不用說發自內心的自責了。甚至有些人,自己犯了錯誤,也不認真檢查自己,反而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這是徹頭徹尾的偽君子。孔子說,他沒見過有自知之明,改正錯誤的人。其實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偽君子還少嗎?

原5.28孔子曰:“十室之城,必有忠如丘之人,而不如丘之好學也。”

子曰:“即使在壹個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裏,也必有像我壹樣忠信的人,只是他們不如我好學。”

評論孔子是壹個非常坦率直爽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忠誠並不是最突出的,因為在壹個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子裏,還有像他壹樣講求忠誠的人。但他承認自己很好學,說明他承認自己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後天習得的,不是“與生俱來的”。這是從壹個角度對孔子基本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