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真正的印度,突破妳的想象

真正的印度,突破妳的想象

妳對印度的印象如何?是羊肉咖喱的飛餅,還是歌舞的音樂劇?是摔跤!《爸爸》裏的塵土飛揚,還是寶萊塢裏的荒誕?

印度每個人都擅長唱歌和跳舞嗎?女生去印度旅遊不安全嗎?印度人用手擦屁股嗎?印度人用手吃飯嗎?我們對印度的好奇心隨著中印人民交流的熱情而增加,我們不再滿足於Tik Tok的視頻和電影院的寶萊塢大片。

每當提到印度,很多女性朋友都對這個神秘而多情的國度充滿向往。“有機會玩就太好了!”這是很多女性朋友津津樂道的壹句話,後面往往還會跟著另壹句話:“印度到底安全嗎?”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以女性身份去印度,是否會像媒體宣傳的那樣,隨時有被性侵的風險。

毫無疑問,是的。2015年3月8日上映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曾經震驚世界。這部紀錄片以2012 12 16印度德裏公交車輪奸案為背景,真實而殘酷地描繪了女性在印度社會的潛在危險。

在印度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每20分鐘就發生壹起強奸案;在2018年“10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家”調查報告中,印度甚至高居榜首。關於印度男性在性暴力問題上的惡劣行徑,媒體報道不計其數。

起初,作為壹個在印度工作的外國人,筆者也含蓄地咨詢了身邊的壹些印度男同事。顯然,幾乎所有的男同事都對這個傷害民族自尊和性別自尊的問題諱莫如深,這種“國醜不可外揚”的心態也可以理解。但是問到壹些印度女同事,大家都顯得很憤慨。

在我在印度當地的辦公室,壹直有壹條規定,女性員工下班時間不得超過晚上9點。這項規定純粹是為了他們的安全。

壹個叫Aditi的女同事,為了通勤的方便和安全,每天開車上下班。有壹天小女孩下班回來晚了壹點,她又遇到了交通堵塞,她的車被堵在了路上。這時,路過的男人給了她奇怪的眼神。有些人開始對她吹口哨,有些人甚至開始敲打她的窗戶和前蓋,對她大聲吼叫,好像在詛咒她。躲在駕駛座的阿迪提後來回憶說,他害怕得發抖。

阿迪提當時面臨的情況其實和德裏公交車輪奸案女主角喬伊蒂差不多。在很多印度男人眼裏,晚上八九點還在外面遊蕩的女人,放蕩、猥瑣、不守規矩。這樣的女人壹定要“教”。

這種普遍的男性心態也反映了印度女性面臨的困境:性別歧視、司法的懶惰、色情觀念的流行等。,這些都是印度連續發生強奸案的直接原因,而根源在於印度社會女性權利的缺失——財產權和勞動權得不到保障,女性很難改變自己的弱勢和依附地位。

在飽受“重男輕女”之苦的印度,罵人最殘忍的話不是問候十八代祖宗,而是“妳壹定會有個女兒”。很多印度男人聽到這些都會怒不可遏,非要和別人拼個妳死我活。

許多女人成年結婚時,必須從父母那裏支付大筆嫁妝,否則沒有男人願意把這個女人娶回家。畢竟這是壹筆“虧本生意”;對於富裕家庭的女孩來說,嫁個豪車別墅是小菜壹碟,但對於普通家庭甚至貧困家庭的女孩來說,結婚有時就意味著噩夢。

由於印度女性長期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和保護,這種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就會變得毫不掩飾,明目張膽。當這種對女性的歧視達到壹定程度,就會轉化為極端的不尊重:性暴力。

如果要說印度最成功的出口,那壹定是寶萊塢音樂劇。提到印度電影,首先想到的壹定是壹群身著紗麗的印度美女,邁著整齊劃壹的步伐,用激情的舞姿演繹著電影的情節。無字舞已經成為印度傳統歌舞電影的標配。為什麽印度電影那麽愛唱歌跳舞?這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的調性嗎?

確實如此。在南亞次大陸季風氣候中長大的印度人,本身就是壹個熱情奔放的族群。他們喜歡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感受,歌舞本身就是最具表現力的形式。無論妳信仰印度教、錫克教、佛教、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信仰多樣的印度人都熱衷於通過唱歌跳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壹位穆斯林女同事曾經告訴我,即使在家做飯,也必須打開音樂,扭動腰肢,用歡快的節奏在鍋裏扔壹個飛餅。想這個圖是極其困難的。

又是壹年冬天,部門組織中印同事團隊去德裏郊區進行團建。在去目的地的路上,幾個體重已經超過140 kg的女同事在小巴座位之間的過道裏,隨著司機的擴音音樂,視覺上熱情地跳著舞。我看到這輛小巴在印度坑坑窪窪的道路上不斷“彈跳”,我們的“印度女團”在車上上下舞動,毫無違和感;在喧鬧的印度民間音樂中,我的耳朵似乎回想起於和偉老師的經典臺詞:然後演奏音樂,然後跳舞!

既然說到印度歌舞,就不得不提印度的“民族愛好”,或者ABCD:占星、寶萊塢、板球、虔誠。某種程度上,對舞蹈和看音樂劇電影的熱愛也是印度民族ABCD的延續。這個ABCD融合了印度多元化的宗教、神話傳說、民族自身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元素。

首先是占星術。老壹輩的中國人喜歡談論黃道十二宮和生日,而印度人壹直相信星座和占星術的相關理論。

類似中國的算命先生,印度也有占星家;不同的是,在唯物主義價值觀下,中國的算命師早就失去了市場,而占星家仍然憑借他們的星盤和塔羅牌在印度受到尊重。有機構估算過,印度占星術的市場規模約為6543.8+000億美元,加上圍繞它的靈修、療愈和儀式,每年可達300億美元。

根據公開報道,印度至少有200萬占星師,1000所占星培訓學校。此外,占星學還有壹條“常規課程”路徑:在前任科學部長穆拉利·馬諾哈爾·喬希的推動下,30多所大學開設了占星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想想這些數字就覺得不可思議。

那麽寶萊塢(寶萊塢電影)這個成熟、優質、龐大的產業已經可以在對外傳播和放映上打出印度的對外名片了。印度電影圈的“三汗”在中國日漸為人熟知。

說實話,在經歷了最初對音樂劇電影的不適應之後,筆者覺得印度電影無論是制作技術還是演員的舞臺張力都堪比美國好萊塢電影。寶萊塢電影中的歌舞片,讓觀眾感受到壹種力與美的和諧感,將這個民族的熱情、豪放和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然後是板球。從影響力來看,印度板球應該排在ABCD第壹。這項由英國殖民者帶來的體育運動在南亞次大陸生根發芽,蓬勃發展,如今已經成為與足球、F1、高爾夫並列的最賺錢的經濟運動。

在壹年壹度的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中,僅冠名權就已經走上了數十億元的價格。這項南亞次大陸的第壹項運動,造就了壹長串堪比寶萊塢明星和印度政客的板球巨星,同時也演變成了關乎國家顏面的次大陸國家間的角力場。每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板球比賽,小到熱身賽,大到世界杯,印度都會出現壯觀的壹幕。贏了,載歌載舞,普天同慶;失去,如喪親之痛,舉國憤怒。

最後壹個是虔誠(宗教崇拜)。從印度的歷史來看,這裏混雜了太多的色彩、語言、宗教、傳說和文化習慣。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這使得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

目前主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等。結合復雜多彩的占星術,不問人鬼神的印度人已經把這種對神的信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記得和幾個印度男同事去酒吧喝酒。其中壹個剛好趕上他的宗教的齋戒日。好家夥,他整晚除了喝水什麽都沒碰。這個平時嗜酒如命的印度男人,在他的宗教節日裏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直到現在,筆者還記得在印度工作期間的壹個細節。有壹天,團隊裏壹個印度同事過生日,大家都買了蛋糕慶祝。印度人的生日聚會蛋糕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貼人臉取樂的。當時,壹位印度女同事開玩笑地試圖把壹塊蛋糕放在壹位中國男同事的臉上。就在這時,男同事躲開了女同事的“攻擊”,離開了開派對的會議室。事後,男同事說:“妳想想她的左手。”

左手用來擦屁股,右手用來吃飯。印度人的這個種族標簽可以說是“出名”了。在這個問題上,我試探性地咨詢了我的印度同事。當時大家都是酒足飯飽,情緒高漲。聽到這個問題,幾個印度同事並不在意,有人甚至驕傲地說,左手用水擦屁股是衛生的表現。

在印度人看來,用衛生紙擦屁股,紙張本身的硬度會對肛門造成傷害,紙張上附著的細菌也會對肛門造成病菌傷害。雖然這種說法有點矯情,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壹項數據,印度是全世界痔瘡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不得不說,這與印度人用左手伴著水而不是衛生紙清洗肛門密切相關。

順著這個話題,當時在場的壹位學究同行嚴肅地告訴筆者,在壹些印度宗教的古老傳說中,左右生來就有善惡之分,睡在右邊屬於佛,平躺屬於阿修羅,面向左邊屬於魔;在這樣的其他標準下,左右手本身就有汙穢和神聖的區別。臟的左手用來處理壹些臟東西,比如擦屁股,比如殺人;神聖的右手要用來處理壹些神聖的事情,比如宗教儀式時觸摸器具,比如吃飯、與人握手等。

當然,如果妳看看印度社交媒體上的壹些觀點,妳可能會發現更可笑的理由。在著名問答網站Quora上,很多印度人對於擦左手的問題給出了各種“極其正當”的理由:“用手代替紙可以節約紙張,減少砍伐樹木,更環保”,“我們不缺水,為什麽不用水”等等。這些理由雖然沒有錯,但都顯得事後諸葛亮,逼著壹個行為合理化,找理由。

有鑒於此,以後和印度人握手時,壹定要看清楚他伸出的是左手還是右手。

近年來,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華裔美國人和印度裔美國人在矽谷和華爾街等世界主流舞臺上的競爭和對比壹直是熱門話題。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是,當印度人來到美國時,他們的境況明顯好於和他們壹起去的中國人。配套案例也很有說服力:谷歌CEO皮查伊、微軟CEO納德拉;美國500強公司中,有75位外籍CEO,其中10是印度人。

至於為什麽在美國印度人比中國人相處得好,很多人也給出了壹些原因:天然的英語語言優勢;印度人熱愛MBA,善於向上管理;印度人比較團結,喜歡互相扶持;印度人很會說話。

相應的,說到去美國的中國人或當地華人,永遠是“聽話的好學生”、“解決問題的人”、“內鬥”、“英語差”,等等。是《壹切都好》裏的蘇明哲,這個標簽正在變得根深蒂固。

但這個問題,如果從另壹個方向看,可能會有新的理解:為什麽這麽優秀的印度人留在了美國,而不是回到祖國?印度人才流失如此嚴重,難道不應該是從印度國家和社會這個維度反思的問題嗎?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咨詢過幾位家境殷實的印度同行。其中壹個女同事,大學畢業後哥哥留在了美國,現在已經拿到了美國綠卡;而且她也很向往美國,每年都會去美國哥哥家旅遊。在這個來自上流社會家庭的印度女孩眼裏,去美國意味著更好的就業機會,更好的發展前景,更好的醫療衛生和教育環境,更平等自由的婚姻關系。

另壹位男同事,父親是工程承包商,也認為印度本身環境太差,好的工作機會過於集中在國企和政府系統,私營部門的商業環境非常糟糕。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謀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德裏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的優秀高材生畢業生來說,這樣的社會環境並不能讓他們發揮全部的努力,發揮全部的聰明才智。所以印度幾乎所有的中產家庭都傾向於讓孩子去歐美留學,如果能留在歐美定居就更好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懂技術、會管理、有野心、有線上情商的印度人才,符合歐美國家對精英的定義,而國內環境的惡劣,讓很多印度人本能地選擇了“忘本”。相比之下,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回國的中國人和留在美國的中國人本質上不是壹個層次的。

當然,印度壹直在變得越來越強大。有人說,今天的印度是10到20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是10到20年後的印度。同樣遼闊的領土,同樣的人口,還有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莫迪,印度似乎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奔跑。然而,印度自身復雜的國情和政治制度、沈重的歷史文化包袱、今非昔比的國際環境,都讓人們對印度能否復制中國的模式和道路產生了質疑。疫情對印度的影響和破壞更加明顯。在當前莫迪政府缺乏更好解決方案的背景下,印度的發展前景將不可避免地被蒙上陰影。

作者|關照資深媒體人

編輯|謝

排版|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