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最早的人類:
我國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元謀,大約在170萬年前,制造工具,懂得用火。
2.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大約70萬到20萬年前。他們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自然的火和保存火種,群居生活。
聚生活
3.穴居人大約在3萬年前。他們掌握了拋光和鉆孔技術,可以制造人工火。他們的集體生活有血緣關系。
壹個團結的家族
(1)能不能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中國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遺址。
(3)中國是第壹個種植水稻的國家(4)中國是第壹個種植谷子的國家。
(5)中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二、原始農耕生活
大約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
(1)以水稻為主要作物的水田農業(2)磨制石器和犁耕(3)建造幹籬房屋和定居。
(4)挖井,方便飲水,制作陶器(5)飼養家禽(6)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大約五六千年前,半坡的原始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
(1)以谷子為主要作物的半田農業(2)制作石器;(3)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子裏,安頓下來。
(四)養豬、養狗;(5)紡織和制作彩陶;(6)食物種類很多:小米(主)、魚、肉、菜(輔)。
大汶口的原始居民生活在大約四五千年前的山東大汶口。
(1)私有財產的出現和貧富分化;(2)農耕經濟大發展,農具發達。
(3)原始手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4)陶器有黑白陶,質量好。
第三,中國的祖先
1.炎黃之戰蚩尤——涿鹿之戰:
顏地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形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民族。
2.黃帝——“人類的始祖”:
(1)黃帝的貢獻:①黃帝建造宮殿,制作衣服,教人挖井,發明船和汽車,為後世奠定了基礎。
基礎(2)顏地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民族。
3.堯舜禹的“禪讓制”:
(1)“退位制”:相傳堯年老時,征求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堯為接班人。當舜老了,取
同樣的,把這個位置讓給了在治水方面有貢獻的於。這種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在歷史上被稱為“退位”。
(2)退位制度的本質:退位制度的本質是原始社會晚期民主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壹種方法。
(3)原始社會的解體:生產的發展→剩余產品的出現→私有財產的出現→貧富兩極分化的出現→氏族貴族→早期奴隸↓
主要戰俘,負債平民→早期奴隸
四、夏商周的興衰
1.夏朝的興亡:
(1)公元前2070年左右,於建立了以陽城為都城的夏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王朝,奴隸社會由此開始。
(2)禹死後,齊繼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公天下”成為“家天下”
(3)夏朝的象征標誌著中國早期國家的出現。
(4)夏朝的國家機關是奴隸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5)公元前1600年,夏朝滅亡,桀是最後壹個國王。
2.商湯滅夏,武王伐降。
(1)大約公元前1600年,唐打敗了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2)商朝國王盤庚幾經遷都,最後遷都殷,後人稱商朝為殷朝。
③公元前1046年,周是最後壹個國王。周武王在木葉與商朝交戰,商朝結束。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了以鶴嘴鋤為都城的周朝,又名濠江,史稱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周王把土地、平民、奴隸分給親戚,
英雄等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朝貢,平時守衛疆土,戰時帶兵。
與天子壹戰。內容: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邊遠地區,加強統治,成為強國。
(2)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打諸侯戰爭,西周滅亡。
(3)西周等級制度示意圖:皇帝→諸侯→卿大夫→士→民→奴。
動詞 (verb的縮寫)輝煌的青銅文化
1.高超的青銅器工藝:
(1)商朝是中國青銅文化的輝煌時期。著名的青銅器包括壹個巨大的司母戊鼎和壹個獨特的四只羊的雕像。
(2)商周同期,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盛行於中國西南的成都平原。
(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1)夏商周時期是壹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業中以選種、施肥、防治病蟲害見長。
(2)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3.奴隸的悲慘生活:
(1)沒有生命自由,被隨意買賣(2)人祭(3)人殉。
不及物動詞春秋戰國時期的紛爭
1.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東遷羅,史稱“東周”。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
{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秦始王——封建社會。
(2)春秋爭霸的目的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領袖地位,成為霸主。
著名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前提:皇室的衰落。
(3)齊桓公成為春秋第壹霸主的原因:{實力: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整頓內政。
威望:尊王抗倭,戰爭
(4)7世紀後期,楚謹在城濮作戰,晉軍打敗了楚軍。從此,晉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
霸權的影響:①給社會帶來各種災難;②小國被淘汰了,領土更大的國家出現了。
2.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目的:合並統壹
(2)戰國七雄:齊、楚、秦、趙巖、魏、漢(從東南到西北到中間)
(3)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嶺之戰、長平之戰。
七、大革命的時代
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農具的演變過程:石器→骨頭→青銅→鐵器。
(2)牛耕最遲在春秋末期在中國使用,戰國時期在牛耕進壹步普及。牛耕是中國歷史上的農具之壹。
子進化
(3)鐵制農具的作用: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普及,顯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
2.著名的都江堰:
設計者和建造者-李冰所在地-岷江的意義-除洪,灌溉農田,天府之國。
3.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律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制,允許自由買賣。
出售。獎勵耕田,生產糧食織物者,可免徭役;根據軍隊大小,授予了爵位和和田府第,但是否廢除了?
有戰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郡縣制,君主直接派官員治理。
意義:商鞅變法後,封建制度確立,秦國經濟發達,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
戰國末期最繁榮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壹中國奠定了基礎。
4.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封建社會就形成了。
奴隸主→地主奴隸→農民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八。中國文化的繁榮
1.人物的演變:
(1)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商朝。
(2)商周:甲骨文→金文(銘文)西周晚期:大篆。
2.天文學、歷法和醫學方面的成就:
(1)商代甲骨蔔辭中有很多關於日月食的記載。
(2)歷法:起源於夏朝,完善於商朝,計量於戰國二十四節氣。
(3)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總結了望、聞、問、切。
3.屈原與《鐘鼓樂》:
戰國末期的楚國屈原——離騷《鐘鼓樂》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九、中國文化的崛起
1.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春秋戰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論語》作者);
(1)思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理論
(2)教育:①興辦私塾;②因材施教;③學習態度要誠實;④溫故而知新。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末期,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德經》作者):
思想: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的兩面,對立的兩面可以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
(1)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3)戰國時期道教的代表人物是莊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末期的韓非。
(5)軍事家的鼻祖是春秋末期傑出的軍事家孫武(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
彼得,常勝將軍。"
學校代表的想法和意見
墨家墨子主張“兼愛”和“非攻”
儒家的孟子要求統治者以仁政治國,對薄稅不予理會,主張不要濫捕。
道家莊子的“無為而治”
法家韓非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主張法治,提出建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軍事家孫武反對空談仁義。
十、《秦王掃六合》
1.秦統壹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統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2.鞏固規則的措施:
(1)政治:建立了壹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
(2)變化:①統壹圓形方孔銅錢;②統壹測量;③統壹字(篆書)(隸書)。
文字的變化順序:甲骨文→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3)思想: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議,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
人們只允許留下關於醫學、占蔔和種植的書,其他的書都要燒掉;以後誰再講儒家詩書,就要判刑。
處死。他在鹹陽活埋了壹批暗中批判他的儒生。這就是“焚書坑儒”的歷史
3.建設北方長城,開發南疆;
(1)秦始王派蒙恬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獨創。
的象征
(2)秦始王出兵統壹東南、嶺南等地區,修建靈渠,連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是中原和嶺南地區。
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3)秦朝疆域遼闊,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南至南海。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Xi。“如果沒有辦法砍,就狠狠地懲罰秦。”
1.秦的暴政:(1)苛徭役(2)重稅(3)殘酷的刑法和更殘酷的統治。
2.陳勝光武起義:(1)時間:公元前209年(2)意義:陳勝光武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起義。
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領袖精神激勵了後世數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酷的統治。
3.項羽和劉邦起義:公元前207年,項羽在巨鹿(巨鹿之戰)擊敗了秦軍的主力——(以少勝多)。
公元前207年,劉邦建立了以長安為都城的漢朝,史稱西漢。劉邦是漢高祖。
十二、統壹漢朝
1.文化場景的治理:輕薄賦稅,發展農業。
2.漢武帝的統壹:
(1)措施:①政治:削弱諸侯國的影響力,諸侯國數量越少;②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國子監(太
學是中國古代最高的學問,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材料,不學其他學派的理論。
(2)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壹個鼎盛時期。
3.東漢的統治:
(1)西漢滅亡:公元9年。
(2)東漢王朝的建立: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定都洛陽。
(3)光武帝末年,社會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歷史將這壹時期的統治稱為“光武中興”。
十三。漢代的經濟發展
1.治理黃河與農業進步;
(1)水利:漢武帝治理黃河、漢明帝治理黃河時,黃河由王靖治理。
(2)農具:耕犁的進度,耕犁的出現。
(3)農作物:小麥、水稻、桑麻。
2.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改進;
(1)絲織業:提花機(2)冶鐵:東漢南陽知府杜氏明確表示:水筏(3)鐵制武器取代青銅武器。
3.加強集中經濟措施和商業繁榮:
(1)經濟:漢武帝時期,地方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壹鑄造五銖。
(2)商業:西漢都城長安和東漢都城洛陽並稱為“東西京”。
城市裏有壹個特殊的商業區,叫做“城市”
十四。匈奴的崛起及其與漢朝的和平戰爭
1.茅頓統壹蒙古草原:秦漢時期,匈奴的傑出首領茅頓可汗第壹次統壹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國家。
2.衛青和霍去病打敗匈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和霍去病分別攻打匈奴。
3.昭君去要塞:公元前1世紀中葉,漢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呼韓邪單於和昭君對匈奴友好。
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4.東漢明帝派竇固和竇憲去反擊匈奴。
15.漢通西域與絲綢之路
1.張騫的西域之行;
(1)西域:漢朝時,新疆及以外地區稱為西域。
(2)張騫連接西域:①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8年②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9年。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專管西域事務。
2.絲綢之路:
(1)這條連接中西交通的陸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2)漢武帝以後,西漢商人經常出海貿易,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3.班超管理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在西域時,派部下甘英去大秦。公元166年,大秦被派往漢朝,這是歐洲國家第壹次和中國在壹起。
直接交流
十六、繁榮的秦漢文化
1.《蔡論》中紙的發明與造紙術的改進:
(1)西漢早期用麻制成的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改良造紙,後人將這種紙稱為“蔡侯紙”。
2.九章算術與地震儀:
(1)東漢《九章算術》是壹部著名的數學著作。
東漢早期,科學家張衡制造了壹種可以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叫做地動儀。這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
地震儀器基於
3.華佗與張仲景:
漢代最著名的醫家是華佗和張仲景;
(1)華佗制作全身麻醉的“馬飛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壹個創舉,它還模仿了虎、鹿、熊、猿、鳥五種鳥。
野獸編了壹出“五獸戲”
(2)東漢末年,張仲景撰寫了《傷寒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療原則。後人稱他為“
醫聖”
17.繁榮的秦漢文化
1.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起;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中原。
(2)東漢漢明帝派人出使西域,取經,後在洛陽建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
(3)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壹是張玲。他尊老子為領袖,稱他為“皇位上的老先生”。
2.王沖又權衡了壹下:
秦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批判迷信。
3.司馬遷和《史記》:
(1)司馬遷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
(2)《史記》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事件,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書肯定了陳勝,
光武反抗秦朝暴力的開拓精神,痛斥暴君和酷吏的罪惡,大膽評論漢武帝的功過,成為後世的傳奇。
體育史書的典範。這本書文筆凝練,語言生動,人物刻畫生動。也是壹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4.在世界上引起轟動的秦兵馬俑: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其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秦始王兵馬俑。
十八、三國立。
1.官渡大戰:(以少勝多)
200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曹駿,主力直逼曹駿所在的官渡,為曹操統壹北方奠定了基礎。
2.赤壁之戰:(少勝多)
時間——2008年,曹操與劉孫聯手,形成與劉分天下的局面。
3.三國的形成:
國名確立,創始人定都。
魏220年,曹丕稱帝洛陽。
蜀(漢)221年劉備(稱帝)成都。
222年,孫權(王)建立建業。
十九。江南地區發展
1.西晉的興亡與遷入的民族:
(1)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燕篡位建立金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316)。
(2)280年,三國滅亡(三國存活61年)。
(3)第二代皇帝金暉迪智力低下,無法治理國家,導致了“八王之亂”。
(4)自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頡頏、氐、羌等北方和西部少數民族相繼內遷,至西晉初年,數量達到。
百萬,316年,匈奴壹支內遷的武裝力量滅亡於西晉。
2.泗水之戰:(少勝多)
(1)西晉滅亡第二年(317),皇族司馬睿重建了定都於建康的金朝,史稱“東晉”。
(2)4世紀後期,氐人建立了先秦政權。
(3)383年,王夫堅集80余萬大軍,意欲壹舉滅東晉,與東晉八萬人隔水對峙,金軍大獲全勝。
統壹北方
④四二○年,大將軍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此後,南方經歷了四個朝代,統稱為“南朝”——宋、
齊、梁、陳
3.江南地區的發展:
(1)條件:①江南雨量充沛,氣候炎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②南移的人給錢河。
南方地區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戰亂相對較少,社會秩序相對穩定。
(2)意義:江南開發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二十、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北方統壹和民族融合:
公元4世紀後期,東北鮮卑族的壹個分支勢力強大,建立北魏,定都平城,439年統壹北方。
2.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理由:平城氣候幹燥,生產的糧食滿足不了京城很多人的需求。平城位置偏北,不利於北魏向中原的廣泛傳播。
大面積的統治也不利於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歷史背景:黃河流域有民族融合的趨勢。
(2)主要措施: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止鮮卑語;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漢族服裝;姜鮮卑氏
改姓漢族,皇族由拓跋改為袁。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通婚;采用漢族的官制和法律;
學習漢族的禮儀,尊崇孔子,以孝治國,倡導尊老敬老的風氣。
(3)歷史作用:這些措施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
(4)後北魏分裂:北齊、北周、東魏、西魏合並形成北朝。
二十壹、魏晉南北朝的文化(1)
1.祖沖之與皮:
(1)南朝祖沖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壹個用“割圓術”畫圓的人。
周率值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世界領先近千年。
(2)祖沖之寫了壹部數學著作《作曲》。
2.和齊姚敏蜀:
(1)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著有《齊·姚敏書》。
(2)《齊·姚敏書》是中國第壹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李道元與《水經註》;
北魏的酈道元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的《水經註》是壹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全書都有註釋。
以水路系統為綱,詳細介紹了山川、河流、城鎮、地形、風俗、古跡等。
二十二、魏晉南北朝文化的承上啟下(2)
1.輝煌的書法和繪畫藝術:
(1)東晉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壹行書”的美譽,後被稱為“書聖”。
(2)東晉顧愷之是著名畫家,代表作有《女史圖》、《洛神圖》等。
(3)據說顧愷之有“三絕”,即才、畫、癡。
2.佛教的盛行與神滅論;
南朝思想家範真撰寫了《神仙絕滅論》,記載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蒙騙百姓的事實,並對其進行了系統闡述。
無神論思想。
3.輝煌的石窟藝術:
北朝兩大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