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周文王(公元前11世紀)寫的。文王出生於陜西岐山,古稱西岐。後來文王被囚禁在遊裏(遊裏,河南安陽湯陰的壹個縣城,位於湯陰縣城北2公裏)。於是周易誕生了。易卦體系最基本的要素是陰陽觀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如果忽略陰陽的狀態,只談其性質,可以用陽爻(-)和陰爻(-)來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卦自下而上重疊三次,形成八個基本卦,即“幹、坤、真、熏、坎、理、艮、會”,稱為八經卦。把八經和卦兩兩重疊,可以得六爻。* *共有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他卦,每壹卦在《周易》中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陰陽的概念又進壹步分為四種情況,即“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又稱“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分別用“X、O、-、-”四個符號表示。每壹卦的每壹階可能有陰陽四種狀態,所以在所有的卦變系統中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把所有陰陽性質相同的卦放在壹起,就可以形成64種主卦同名的子系統,可稱為某卦系。《易經》文字描述的內容是對六十四卦體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義的解釋和相應的人事好壞的判斷(稱為職業)。其中每個卦系的第壹項內容是對應的靜態占蔔,後面六項(乾坤卦系有七項)是對應卦系的順序占蔔。秦漢以後,對它有錯誤或模糊的認識。
周易:不是易經,是由易經和易經組成的。
易經由三部分組成:第壹,伏羲始於八卦,當時還沒有文字,所以八卦。第二,周文王父子繼承伏羲八卦,八八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認為六十四卦包含了宇宙萬物,每壹卦都有自己的文字。後來孔子作傳,又名《易傳》、《十翼》。《易經》的發展產生了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周朝的《周易》。《易經》是中國最早的易經,由傅創制。由於時間原因,《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出自《易經》,承載了太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卻不缺乏文采和哲理。是國學(包括儒道)的重要經典之壹。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源頭。它是古代漢族思想和智慧的結晶,被譽為“道路之源”。是對古代帝王的學習,是政治家、軍事家、商人的必修技能。易經是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浩瀚精微,包羅萬象,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周易》既是壹部占蔔之書,也是壹部通過占蔔修身養性之書。每個卦都是修行的岔路口,人不對,世界也不對。如果壹個人病了,他的事業就毀了。《周易》與其說是占蔔,不如說是對人體各種疾病的記錄。《易經》的存在,補充了黃帝內經疾病。人體經絡運行不正常,就會有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