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尋找遺跡信息

尋找遺跡信息

秦始皇陵遺址博物館

秦始皇陵博物館

兵馬俑。馬

1974年3月,臨潼區閆寨鄉西楊村村民在秦始皇陵東1.5km處挖井時,意外發現多具碎陶俑。經考古人員檢測,這是壹個長方形的秦兵馬俑坑。通過在1976鉆孔,在該坑以北20米和25米處發現了兩個兵馬俑坑。根據它們被發現的時間,它們被命名為兵馬俑1號坑、2號坑和3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

壹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m,寬62m,深5m,總面積14260m2。為隧道式民用建築結構,東西兩端各有五個斜門道,隧道內有10寬2.5m的夯土隔墻,上面架有粗梁,鋪有葦席、細泥、土。底部用青磚鋪成。壹號坑的兵馬俑是按照實際戰鬥隊形排列的。坑的東端是壹條長長的走廊,三排武士面朝東,每排70人,***210帶弩。他們是壹號坑軍陣的先頭部隊。長廊南面有壹排朝南的武士,是右翼,北面有壹排朝北的武士,是左翼。西邊有壹列朝西的勇士,是後衛。他們手持弩等遠程武器,擔任全軍的警戒任務。在由10隔墻隔開的10隧道中,有38列朝東,每路中間都有戰車。兵馬俑都穿著盔甲,手持長兵器。他們是壹號坑的主力。壹號坑共有27個勘探點。根據各勘探點排列的兵馬俑密度,全部發掘後可出土6000多件兵馬俑,其中大部分為步兵。

壹號坑東端以北是二號坑,平面呈弧形,占地6000平方米。這是壹支典型的由四個兵種組成的四支部隊。據估計,可以出土350多匹用於駕駛的兵馬俑,100多匹用於騎兵的鞍馬,近1000個武士俑和89輛木制戰車。它是由步兵、騎兵、輕車和混合兵種組成的長方形軍陣。這是由壹小排鉤子組成的。第壹個小方陣是赤兵陣,是俑坑東面大桶突出的部分。有330個赤兵。其中約160鐵甲跪俑在陣中央分成八列,外圍有170站立俑作為掩護。臨陣退縮時,站立和跪姿兩種姿勢可以輪流射擊,使敵人難以靠近。第二小陣,俑坑南半部,包括1至8孔,由64輛戰車組成,每輛戰車有壹名禁軍護衛和兩名士兵,不隸屬於步兵,因此具有較高的運行速度和突擊能力。第三個小陣,兵馬俑坑中部,包括9至11孔,是由戰車、步兵、騎兵組成的縱隊。以19戰車為主,輔以260余名步兵,產生8個騎兵和6個騎兵。第四個小數組,小雕像坑的北半部分,包括12,然後是4個洞。是由6輛戰車,124鞍馬和騎兵俑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連接組成大陣,也可以單獨組成四個獨立的小陣,可攻可守,自保能力強,反應快。二號坑的四個單位中有三個裝備了戰車,戰車占整個軍陣面積的壹半以上,證明了戰車是秦代人工作戰的主力。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25米,壹號坑以北25米,平面呈凹形,面積520平方米。只有4匹馬,1輛車,68個泥人。它的東面是壹個傾斜的門口,長11.2m,寬3.7米。與門口相對應的是壹座馬車房,馬車房兩側各有壹座東西向的廂房,即壹座南廂房和壹座北廂房。* * *出土陶俑64件。這些陶俑的排列與1號坑和2號坑不同。1號和2號坑中的兵馬俑都以戰鬥隊形排列,而3號坑中的武士俑以相反的方式排列在周圍的墻上。3號坑勇士所持武器也與1號坑和2號坑勇士所持武器不同。後者裝備遠程弩、矛、弓、鈸、劍等。在近戰中,在第三個坑中只發現了壹種無刃武器——銅槳。在秦朝,鐵壁是壹種專門用於儀式目的的武器。在北廂房裏,還有壹片殘鹿角和壹堆獸骨。可能是專門進行戰前占蔔或祈禱活動的場所。縱觀三號坑的整體布局,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陶俑從1.78m到1.97m,重量不壹,從不足110kg到300 kg不等。為了使高大的陶俑重心保持平衡,秦工匠在每個陶俑的腳下加了壹個踏板,使站立的陶俑更加穩定。

最引人註目的武器是壹把青銅劍。2000多年過去了,它的表面並沒有生銹,依然異常鋒利,光亮如新。它壹次可以切透20張紙。它被鑒定為壹種銅錫合金,含有65,438+00多種其他稀有金屬。表面有65,438+00 ~ 65,438+05微米的含鉻化合物氧化層,表明經過鉻酸鹽氧化技術處理。鍍鉻技術是德國人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的,但中國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給武器鍍鉻,這真的很神奇。

1980年2月,秦始皇陵以西20米處發掘出兩座大型彩繪青銅車馬。按照發現的先後順序,將棉被編織成1號、2號銅車馬。這兩騎都是單軸四馬,前後縱向排列。第壹輛車應該是古代的“高車”,皇家官員和開車的乘客都站在上面。二號車廂叫“車安”,也叫“騎京”。分為前禦室和後客室,由車墻隔開。司機坐在前面的禦室,車主坐在後面的客室。二號車配有1500多件金銀構件和飾品,看起來華麗而富有。可能是為了秦始皇的靈魂旅行。壹號車配有弩、箭、盾,司機帶官帽,說明這些車是用來保護後面二號車安全的。

銅車馬到處都是按照真車、真馬、真人制作的,除了有真車、真馬、真人壹半左右的尺寸外,其他和真車、真馬、真人沒什麽區別。青銅車馬的大小是由3400個零件組裝而成的。車長3.17m,車高1.06m..青銅馬高65-67厘米,長1.2米,重量不等,從177公斤到212.9公斤不等。車、馬、人的總重量為1243 kg。主體由青銅制成。車馬金銀飾品1720件,總重7公斤。青銅車馬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最高級別、最精美的青銅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門票:90元。

營業時間:08: 00-18: 00。

華清溫泉

華清池

華清池位於驪山腳下,自古以來就是浴池。據介紹,“李宮”始建於西周時期。秦朝時,用石頭砌成壹個水池,取名“立山堂”。漢代擴大到“出宮”。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裏建了壹座“溫泉宮”。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在山的周圍修建壹座宮殿,宮殿隨城而建,改為“華清宮”,其湯池也叫“華清池”,沿用至今。

華清池水可以治病,這是2000多年前發現的。據說秦始皇在這裏遇到了“女神”,想要無禮。女神生氣了,往他臉上吐口水,壹吐立刻就酸了。起初皇帝很害怕,忙著做懺悔。女神讓他用溫泉水療傷。以前皇帝在這裏建宮殿,宴飲作樂。唐朝時,每年十月,唐玄宗帶著妹妹楊貴妃去華清宮,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長安。

唐代的華清池被“安史之亂”所毀。現在的華清池只是唐代華清宮的壹小部分。我們今天看到的華清池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礎上改建擴建的,占地85560平方米。

進入華清池西門,可以看到九龍池、荷花湯、飛爽堂,都是按照1959年唐朝的建築風格恢復重建的。

飛爽殿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寢殿。那時候,在廟前的湯池裏,霧氣升了壹整天。每當冬雪降臨,宮中玉龍飛舞,身裹白霜,霜飛於殿前,化為白霜,故名。

相傳古時候關中大旱,玉帝命老龍帶領八條小龍求雨。旱情剛消除,龍族麻痹松懈,導致旱情再次加劇。玉皇大帝壹怒之下,把所有的小龍都放在玉堤下面,把晨亭和暮亭壓在堤的兩端,讓所有的小龍壹天到晚吐出幹凈的水,為百姓灌溉田地。他還把老龍壓在玉堤頂上的龍隱亭下,這樣他就可以盡職地監視小龍了。九龍池由此得名。

九龍池西側的九曲回廊,就像壹艘漂浮在水面上的石舟。石船上是玄宗皇帝的禦膳湯“九龍湯”。那時候的九龍湯是用白玉做成的,石面上藏著魚龍花鳥的形狀。池中有壹對白玉雕成的蓮花,泉水從甕中湧出,噴在白蓮上,所以禦湯也叫蓮花湯。華清池裏山溫泉水源地和Xi安事件舊址五館位於華清池東部。

門票:40元。

營業時間:08: 00-18: 00。

乾陵博物館

乾陵博物館

甘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陵墓。因為在長安西北,所以叫甘陵。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出生於公元628年。在他母親的叔叔孫昌無極的幫助下,他被選為王子。唐太宗於公元649年去世後即位。由於體弱多病,他的實權掌握在武則天皇後手中。唐太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死於洛陽關震堂,葬於甘陵。

武則天,出生於山西文水,壹當上皇後就參與國家事務。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稱“聖靈皇帝”,改名叫“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

武則天在位21年,公元705年,生於李習安,是中宗皇帝。他被尊為“澤天皇帝”,不久在洛陽商鞅宮去世,與高宗合葬在甘陵。

幹陵建於684年,是唐代十八座墓葬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壹座。甘陵的地面設施主要是陵墓石刻,多集中在朱雀門外。從南方的第壹對土爵,到北方的華表壹對,翼馬朱雀壹對,石馬五對,石人十對。內城四門外有石碑壹座,左邊是“聖紀碑”,因有七段,故稱“七段碑”。上層為屋形碑,中間五段為碑體,下層為碑座。紀念碑高6.3米,每邊寬1.86米。題詞八千余字,出自李之手,盛贊李贄的文學武功。右邊是《無字碑》,與《敘聖錄碑》同高,寬1.8m,厚1.3m..碑上刻有八個斷頭頭,兩側線條刻有大龍雲圖案。當初整個碑都沒有刻壹個字,所以叫“無字碑”。原因是武則天的“大功德”取了《論語》中“民除功名”的意思;壹說武則天寬宏大量,立此碑供後人評說自己;還有壹種說法是,這個碑是唐中宗做的,他不滿武則天獨斷專行,不願意違心地恭維她,又不願意批評母親是兒子,所以做了這個碑。無論如何,在皇陵前立壹塊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永泰公主,名叫李賢慧,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也是的第七個女兒,忠的兒子。她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子武延吉。公元701年卒於洛陽,享年17歲。706年,與吳延吉合葬於贛縣北塬,與甘陵合葬。

張淮王子的陵墓位於甘嶺東南約3公裏處。張淮王子是壹個著名的聖人,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也是高宗皇帝最有才華的孩子之壹。

依永泰公主墓而建的甘陵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從甘陵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是永泰公主墓、張淮親王墓和懿德親王墓)。這三座墓葬雖然從五代到北宋都有被盜,但仍留下了大量的陶瓷器皿、唐三彩、俑、墓誌等隨葬品。三色馬中,體型最大的是漳漳懷王墓出土的壹匹,高72厘米,長80厘米。各種三彩俑姿態各異,造型生動,其中數十件披甲騎馬俑是文物中的稀世珍品。

門票:甘嶺31元,4個景點* * * 84元。

營業時間:08: 00-18: 00。

法門寺

法門寺

法門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寺廟,釋迦牟尼的舍利子就安放在這裏。佛法是修行者必須進入的門。法門寺建於東漢時期。法門寺塔,又名“真身塔”,因塔而建,因葬有釋迦牟尼指骨的地段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釋迦牟尼死後,印度的摩揭陀孔雀在阿育王那裏皈依了佛教。為了讓佛光偉大,他們把佛骨分成了84000塊埋在世界各地,還建了84000座塔。中國有19座佛塔,法門寺佛塔是其中之壹。因此,法門寺寶塔、寺廟有“關中寶塔寺之祖”的美譽。

1985期間,陜西省政府仿照明代磚塔重建了壹座新塔。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發現了地宮,在地宮中發現了釋迦牟尼的壹根千年手指舍利和大量支撐它的珍貴文物。

法門寺地宮長21.2米,面積31.84平方米。它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寺塔地宮。在地宮中發現的四件佛教遺物是最引人註目的。第壹件舍利藏於後宮八重寶信中,長40.3毫米,中空,穩穩地放在金塔銀柱上。第二件藏於中室漢白玉重檐墓中,形制與第壹件相似。第三個藏在裏屋密龕裏的五封珍貴書信白玉棺材裏。它呈管狀,長37毫米,白中帶黃。第四件遺物藏在阿育王塔裏,是前室的壹尊彩繪菩薩。它的顏色和形狀與第壹和第二件遺物相似。經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副會長周紹良鑒定,第二根為靈骨,即佛祖釋迦牟尼的真指骨,另外三根為“影骨”,是唐朝皇帝為保護真骨而下令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眼中,“影骨”也是聖骨,與舍利具有同等的意義。

法門寺發現的金銀器皿是非常高級的珍寶。十二圈鍍金的禪杖無邊無際。

蘇州園林天下第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占了兩席:拙政園和留園。吳中第壹景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為遊客遊覽蘇州的必遊之地。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使古今中外的遊客爭相遊覽喬峰,聆聽寒山寺的鐘聲。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山、田萍山、天池山、洞庭山點綴在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蘇州不僅有園林之美,更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文人騷客吟詩作賦,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主要景點:

1.寒山寺位於姑蘇城外喬峰的邊緣。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年間,改名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賢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峰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壹口日本朋友送的銅鐘,是1906年小林成毅等壹批工匠鑄造的。這個鐘由兩塊組成,壹塊在日本的關山寺,壹塊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2.虎丘是蘇州市的標誌性景觀,被譽為“吳中第壹景”。蘇州是春秋時期吳國的都城,吳王闔閭死後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挖山引水,築堤七裏,使虎丘景色更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不遊蘇州虎丘,甚為可惜。”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點時,曾提出“九宜”說,認為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宜落木、宜日落。園內主要景觀有:舉世聞名的斜塔——虎丘、“天下第三泉”、斷梁堂、寒寒泉、劍試石、劍池、崔永山莊、萬景山莊等。

3.留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壹,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乾隆在清末被劉舒收購,擴建後改名涵碧山莊,稱為“柳園”。光緒初年,官府沈聖康買下此園,吸收蘇州各園之長,重新擴建修繕,改名柳園。留園分為中、東、西、北四個景點。景點之間由壹條700多米長的弧形走廊相連。長廊的兩面墻上嵌有300多幅歷代名家的書法和石雕,被稱為“留園法貼”。遊廊之下,白花花墻,漏窗,格局玲瓏。從花墻望去,山池的亭子若隱若現於花樹之間,像壹幅丹青的畫卷,別有壹番情趣。

4.獅子林位於城市東北部的花園路23號。它是由元代僧人天乳禪師創建的,以紀念他的老師中峰和尚。獅子林有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假山群。湖面上有許多精致的假山,美輪美奐,像獅子壹樣翩翩起舞。它們被稱為“假山王國”和“桃園十八景”。園中最高的山峰是獅子峰,還有其他壹些著名的山峰如韓暉和土嶽。這些建築包括李雪大廳,睡雲室,白萱和梅文館。

5.蘇州遊樂園位於蘇州新區西部獅子山腳下,分為水上世界和歡樂世界兩部分。園內大部分參與式遊樂設施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歡樂世界位於獅子山東側,以“東方迪士尼”為主題,融合了西方遊樂園熱鬧、歡樂、壯觀的特色和東方園林悠閑、寧靜、自然的特色,是中國新生代樂園的點睛之筆。水世界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水上遊樂園。有13000平米的魔幻水城,4000平米的造浪池,瑞典進口的半球形充氣滑臺。漂流河中還有壹個模擬動物的埋伏,好像是在《侏羅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