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時期,飲酒極為盛行。當時的酒只有兩種,壹種叫“顏”,是用發酵酒制成的。乙醇含量不高,但富含麥芽糖,所以吃起來很甜。釀造的主要原料是小麥和小米,這種酒是釀造來吃的。另壹種叫“珍”,是以黑黍為原料和香料,用酒曲釀造的香型酒,大概主要用於祭祀。
周朝已經總結了豐富的釀酒經驗,建立了壹套完整的釀酒技術規程。“李周?”《天官中載》記載:周朝時,朝廷中有壹個“酒政”,掌管釀酒的法令;有壹個“大酋”,負責與釀酒有關的各種事務;從事釀酒工作的有“漿人”。
那時候,酒有兩種吃法。壹種是用酒糟吃酒漿。這種酒被稱為“醪”,就像今天江南的“醅”,大概屬於甜酒。壹種是酒精,用布把酒糟擠出來,只喝糖漿。這種酒叫“國”,就像今天的黃酒壹樣。
壹起吃酒糟,在古代不僅經濟,而且好吃。當時的糧食加工方法大多是燒、炒、煮等非常簡單的方法,要保存熟的或半熟的糧食就更難了。將它們釀造成葡萄酒可能是壹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吃這種酒糟不僅能暖身填飽肚子,還能振奮精神,放松身體。這種壹起吃酒糟的習俗在很多民族和地區還保留著,很多人喜歡吃糟醅就是壹例。
當時有壹種特殊的酒叫“巴”。其制作方法是以酒代水,加入米和曲中再次發酵,提高酒精度,如此反復兩次,形成酒醅。這種酒酒精含量高,很受歡迎。這種通過反復發酵來提高酒的濃度的方法,是當時釀酒技術的壹項重要創新,此後得到了推廣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