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根據他的性善論肯定了教育的作用。孟子認為,仁、義、禮、智等道德品質都是天生的。但孟子認為,這些道德品質起初只是壹個萌芽或線索。他說:“慈悲是仁的目的……”(孟子公孫醜,下文引孟子)他說:“若為真,則可為善,即所謂善。”(高子尚)可見,孟子所說的人性之善,並不是天生的仁,而是形成仁的先天品質。如果我們想充分發揮與生俱來的素質,我們需要教育。孟子就是這樣用他的性善論來肯定教育的作用的。
孟子認為,教育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活動,否則人不可能成為人,而幾乎和動物壹樣。他說:“人是道,吃飽穿暖,隱居不教,就是接近動物。”(滕文公)人與生俱來的善良只能通過後天的教育來形成和完善。孟子認為教育可以超越動物的範疇,提高人的價值,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孟子的這個觀點很有價值。
孟子和孔子都認為教育對人的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但孟子在推理或論證方面比孔子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