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為什麽司母戊鼎聞名於世?

為什麽司母戊鼎聞名於世?

司母戊大方鼎於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侯家莊軍官村吳昱瑤家的農田裏被發現。鼎出土後,因為太重太大,搬不動,人們就想把鼎鋸下來再擡出去。但只鋸了壹鋸,就看到不斷,又擔心日本人劫掠,就又把鼎埋了。直到抗戰勝利後,大鼎才在1946年6月再次被發掘,但已經失去了耳朵。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為鼎大到可以當馬槽,所以也俗稱“馬槽鼎”。司母戊鼎紋飾精美,工藝精湛。除了鼎身中央是壹個沒有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其他地方都有紋飾。鼎身四面主要以饕餮圍繞方形素面裝飾,四面結合處以門邊裝飾,邊上為牛頭,下為饕餮。鼎耳外側有兩只老虎,嘴對著嘴,頭在裏面,好像被老虎吞了,俗稱虎咬頭。耳側飾有魚紋。四個三腳架腳的裝飾圖案也很獨特,三根弦上各施壹張動物臉。中國早在7000年前就出現了陶鼎,在商代和西周達到頂峰,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容器的制作。鼎在當時被用作“不上下,貴賤”,是表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左傳》載:“傑已失德,丁移商;商周暴虐,丁遷周”。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最初是日常食物容器,後來發展成為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謂“容器中藏禮”,青銅鼎作為重要的禮器,已經成為祭祀的器皿,用來祭天祭祖,緬懷先人的功績。古人相信靈魂不會死亡,所以貴族們經常在他們死後用丁來陪葬。司母戊鼎是我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莊重。很明顯,這樣壹個巨大的三腳架不是為實用需要而造的。那麽,當時人們是在什麽樣的理念下做出這個神器的,它又有什麽象征意義呢?據學者考證,此鼎因其腹部內壁鑄有“司母戊”字樣,故稱“司母戊鼎”。據說“司母戊”的“司”應為“侯”,即“後母吳”。郭沫若本人後來也承認是自己的翻譯失誤,因為這些字是刻在丁的內腹壁上的,而“司”字應該反過來看,反過來卻是“侯”,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用郭沫若的原文翻譯。後母武是商王的妻子之壹武丁的妻子。廟號是“E”,是她親生兒子為祭祀她而鑄的。所以後母吳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也就是楚君的母親,聞名於世的原因有:壹是顯示了殷商時期青銅文化的高峰;第二,它是國家的象征,代表政權和國家,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比如皇帝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壹鼎。鑄九鼎,如九州。還有壹個成語“守壹字,勝中原等。”第三,鼎其實是壹種炊具,多用於祭祀或儀式時烹煮魚、豬、牛、羊肉,相當於現在的鍋。第四,象征儀式,是商王祭祀母親的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