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太長了,說到這段歷史,往往可以追溯到混沌初開的蠻荒時代。從古代神話開始,人們對自然和自己有很多疑惑,很難用自己的理解來解釋,於是把它們歸結為超自然和神力。這種對人類繁衍發展的童話般的解釋流傳下來,變成了精美的文學作品。學中文的都知道,中國文學史是從古代神話開始的;談西方文學,從希臘神話說起。無論文學如何發展,都能找到受古代神話影響的影子。這是壹封口頭流傳的信。涉及到字母的起源,大概比這個還要早。祖先通過打結來計數。今天,他們打了幾個獵物,誰得分多少,心裏就打了個結,怕忘了,那是給自己的“信”。慢慢的,就有了數字的概念。去哪個山頭,這裏獵物很多,就在懸崖上畫幾群動物,告訴親戚可以在這裏捕獵。這是壹封圖像信。
從女媧的造人出於土,精衛的煉石補天,到黃帝的蚩尤之戰,大禹的疏浚洪水,這是壹封古人關於萬物起源、人類發展、社會形態演變的書信。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古代漢字的起源與發展,信息的傳播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占蔔之後,人們在龜甲上刻下甲骨文,不僅產生了甲骨文,還產生了“今天是黃道吉日嗎,可以做什麽?”信件。商周時期,隨著冶煉技術的應用,皇室將歷史等重要信息刻在國之重器的青銅鼎上,或褒或警,或傳於後世,或埋於地下寫出來,不是為了自己閱讀,而是為了銘記歷史,教育後人。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在竹簡上寫字,先用繩子捆起來,再用泥封起來,再用封條封起來。大概是春秋戰國時期,七國紛爭,戰亂頻仍,所以書信的防偽保密變得極為重要,這也是中國防偽技術的起源。
東漢時,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是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為文字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條件。無論是文人還是平民,都把書信視為彼此溝通、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但當時交通並不發達。寫完信後,親自送去或委托別人去取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很遠,信件在路上走壹年左右是常有的事。於是人們羨慕水裏遊的魚和天上飛的雁,把思念寄托在碧水屋和白雲華蓋上,可見壹個快字。有了實際需要,就有了專門的信使,壹個讓信使在馬來西亞休息的驛站。當時的驛卒都是官員,因為皇帝要擴大皇權,發布政令。往往是聖旨,就是快馬接力,日夜兼程。唐太宗心愛的公主楊玉環喜歡吃荔枝。皇帝下令密運,當天送達,讓楊貴妃壹天可以接300個荔枝。雖然楊貴妃有幸通過機要的通訊渠道吃到了新鮮的荔枝,但當時的信使和驛站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從書寫到紙張,信件已經成為壹種重要的交流方式。字母也成為延續幾千年文明史、傳承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