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修歷史知識點總結
壹、元謀人
北方:P2目前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是元謀,生活在距今約6.5438+0.7億年前。
二、北京人的文化遺存:(P3-P4)
生活時間:大約70年前?20萬年
居住地: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都用過天然火。
第三,了解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1)河姆渡遺址:
北:約7000年前的P9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裏的居民壹般使用研磨石器,用動物骨頭制作工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壹。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都是幹欄式的,幹欄建築壹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壹。
(2)半坡遺址:
北:P7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於陜西Xi安半坡村。
P8遺址周圍有許多圓形房屋或小方屋,是氏族成員的住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谷子的國家之壹。半坡居民飼養豬和狗等家畜,也打獵和捕魚。磨石工具被廣泛使用。
P9陶器是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底色壹般為紅色,上面繪有人物、動物、幾何圖案等多種圖案,稱為彩陶。
4.炎黃傳說與堯舜禹。
北方:P12顏地黃河流域與黃帝部落聯盟首領。
P14炎黃部落聯合,占領中原,繼續繁衍,形成了後來的華夏族主體。顏地和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P15於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姚老了以後,部落聯盟推舉舜為繼承人。後來,舜又以同樣的方式傳給了禹。這種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後來被稱為“退位”。
【考試描述】國家的產生與社會的變遷
壹、夏朝建立的史實
北:P22公元前2070年左右,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國家?在夏朝,陽城是它的首都。
第二,從讓位制到皇位世襲制的演變
北:P22公元前2070年左右,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國家?在夏朝,陽城是它的首都。於死後,其子齊繼承父業,開始了“居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取代了退位制
三、西周的分封制
北方:P28分封制的目的是鞏固統治。
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諸侯,稱為“授民以地”,諸侯管理地方事務。分封制規定了被封者的義務,即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他們必須定期到周氏朝聖、朝貢和服務。諸侯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蠻夷、外族、戎、狄作戰。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過逐步分封,編織了壹張從中央向四面八方擴散的控制網,打破了夏商時期諸侯國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加強了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系,促進了邊遠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
第四,商鞅變法
1.主要內容
北:P43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影響最大。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編戶口,加強處罰;獎勵生產;生產更多谷物和布料的人免於勞動。生意不好的,被全家罰為奴。獎勵軍功;有軍事貢獻的,按照貢獻大小封爵。沒有戰功的貴族子弟沒有爵位。承認土地私有制,用法律保護土地私有制;實行縣制,鄉、市、鎮合並為縣,郡守稱為縣令,由君主任命;統壹計量頒布了秦國範圍內的度量衡標準。
2.歷史角色或影響
北:P44變法後,秦國富強了,國力大增,為以後吞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中考試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2
統壹國家的建立
壹、陳勝、光武起義
北:P66陳勝和光武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沈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第二,張騫與西域交流。
北:P81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大月氏攻打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第二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這是新疆正式管轄的開始。
第三,絲綢之路
北方:P83絲綢之路示意圖
P83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即現在的新疆,到達中亞、西亞和歐洲。
P84絲綢之路沿線,中國的冶鐵、鑿井、造紙等絲綢產品和技術相繼傳入西方,而西方的皮草、血馬、瓜果、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傳到東方。絲綢之路已經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第四,秦吞並六國,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歷史事實。
北方: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P69?72、P71《秦統壹字符表》和《秦統壹貨幣示意圖》
政治上確立了皇帝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央政府設置了太尉、宰相、欽差大臣。在地方壹級,設立中央直屬的郡、縣級行政機構,全國分為36個郡,郡下有郡。
思想上:焚書坑儒(小字部分)
經濟文化上,汽車同軌(統壹車形,規定所有車輛兩輪間距六尺),書籍文字壹致(統壹篆書為標準文字,再實行隸書),統壹貨幣(圓方孔錢)和度量衡。
軍事上:築起萬裏長城。
功能:以後的朝代基本沿襲了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
五、漢武帝統壹的主要史實
北:P74?76
漢武帝促進大壹統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政治上:采納大臣朱的建議,頒布“恩旨”,削弱封國的力量。
強化監管體系。在中央政府設立壹個隊長,在地方壹級13國家部門設立壹個秘書處。
軍事上:打擊匈奴,解除匈奴威脅。
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交流: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對外交流:開辟了絲綢之路。
功能: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壹統帝國進壹步鞏固和發展。
第六,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評價秦始皇和漢武帝。
【考試註意事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壹、三國形成的史實
北方:
P102官渡之戰,P103赤壁之戰,P105三國誌地圖。
魏、蜀、吳建立。
220年,曹丕、魏攻洛陽
221年,劉備,蜀,成都
222年,孫權、吳、建業
第二,人口南遷和民族交流促進了江南的發展。
北移給長江以南地區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南方相對穩定。
第三,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內容:(1)遷都平城至洛陽。(2)要求南遷的鮮卑人改穿漢服,學漢語,采用漢姓,主張與漢人通婚。
改革功能: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等方面逐步與漢族趨同,豐富和發展中原文化,如胡適、、胡闖、、胡舞等,逐步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
中國古代史(七年級下冊)
壹、隋唐科舉制度:
北方:P20科舉制度是通過不同科目的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隋唐時期,科舉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強調了以才選官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壹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註意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的間歇發展。當時人口明顯增加,邊疆得到鞏固和發展,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史聖》
北:P15唐玄宗初年,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黃金時代”。
第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的入藏和松贊幹布的出嫁,加強了唐與範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五、派唐使節,玄奘西行,去。
(1)向唐朝派遣特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往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駐唐使節帶回了唐朝的法規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和生活習俗,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鑒真·杜東
P33鑒真到日本後,不僅傳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了中醫、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為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見P34鑒真杜東示意圖)
(3)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壹個和尚。為了得到佛經的精華,他西行至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壹個系統記錄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並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初中必修歷史知識點總結三
經濟重心南移與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壹,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北方: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宋朝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第二,成吉思汗統壹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 1206、蒙古貴族在漠南河源召開會議,選舉鐵木真為蒙古人民的最高領袖,於1260年建立蒙古政權,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位蒙古汗。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汗是元世祖。
【考試描述】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社會危機
第壹,清朝在西藏設大臣
北:P1101727、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期駐藏,與班禪壹起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卓叛亂的史實
北:P110清朝平定了大紇和卓叛亂,統壹了新疆,促進了回鶻與中原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發揮了重要作用。設立伊犁將軍,加強中央政府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三、清朝加強邊疆管轄、維護祖國統壹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繼光對日作戰:明朝戚繼光對日作戰。
P104-105(1)在明朝,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懈怠,日軍受災嚴重。日本海盜到處燒殺搶掠,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明朝政府派了壹位年輕的將軍戚繼光到浙江東岸去抗日。(2)戚繼光訓練的部隊驍勇善戰,紀律嚴明,屢戰屢敗,聲名大振,被稱為“戚家軍”。1561年,戚家軍九戰九勝臺州,迅速殲滅浙江之敵。後來又去了福建、廣東,東南沿海的抗日海盜基本消滅。
5.鄭成功收復臺灣省。
北:P105?106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入侵中國臺灣省。1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反清鬥爭的鄭成功率大軍從金門出發,在當地高山族的幫助下,成功登陸臺省,迅速包圍了入侵的荷蘭軍隊。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簽字投降,臺灣省重回祖國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省,沈重打擊了荷蘭殖民者,也保護了亞洲和其他國家。
六、jaxa之戰
北:P106?107沙皇俄國占領了jaxa和尼布楚。康熙皇帝決定用武力保衛祖國的邊疆。1685年,清軍圍攻盤踞在賈克斯的俄軍,俄軍大敗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jaxa,重創俄軍。俄羅斯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邊界問題。1689年期間,中俄在尼布楚舉行會談,雙方簽訂了第壹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七、鄭和下西洋
北:P127-128明初社會穩定,國力強盛。1405-1433期間,明政府七次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並配有海圖和指南針。船隊航行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闊水域之間,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遠至非洲東海岸和紅海。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了半個多世紀。
P128-129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促進了華僑移民南洋,促進了南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傳國威,在西方“取寶”,不考慮經濟效益;用於出口的商品大多由政府監管或被硬核低價逼迫,導致大量手工業者出逃。隨著明朝國力的衰落,遠洋航海的壯舉最終被廢除。
八、“關門主義”的主要表現和歷史影響
北:P129閉關鎖國並沒有完全切斷對外交往,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的嚴格限制。
北:P130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殖民勢力起到了防禦作用,但同時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它制約了中國對外貿易和航運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交流。閉關鎖國無法扭轉中外力量對比,無法從根本上抵禦殖民勢力的入侵。反而會進壹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讓中國離世界發展的潮流更遠。
【考試描述】科學與技術
壹、司母戊鼎
商青銅器的代表作品。
第二,華佗、張仲景和《傷寒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 * *相同點:
(1)華佗擅長外科,做出了全身麻醉劑“麻飛散”。
(2)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療原則,後人尊稱他為“醫聖”。
(3)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明代傑出的醫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第三,都江堰
北:P54李冰石像
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組成,代表了當時中國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第四,長城
北:(1)P72(七年級上冊)秦長城示意圖。(2)秦長城:為了抵禦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全長壹萬多裏。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
明朝長城:(七年級下冊)P117明朝時期,在歷代修長城的基礎上,用了近兩百年的時間才建成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6000多公裏。項目紮實,規模和質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動詞 (verb的縮寫)大運河
北方:P4——5隋朝時期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從北到南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河、江南四段,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000多公裏。這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創造力。
大運河通車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海地區城鎮和工業的發展。歷代王朝不斷疏浚和改建運河,使其繼續發揮連接南北大動脈的作用。
六或四項偉大的發明
北方:P40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與造紙術壹起,是中國古代人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和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造紙
北:P87西漢初年,發明了紙。東漢蔡倫利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造紙原料,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成本,同時提高了紙張的產量和質量。為了紀念他的成就,人們把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2)印刷
北:唐代P40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錄的印刷品。
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壹個活字可以多次重復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節省了雕刻成本,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為現代印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的活字印刷比歐洲早400多年。它在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指南針
北方:宋代,P82,制造了指南針。指南針壹經發明,就迅速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期,指南針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全球航海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藥
北方:P82在唐代開始用於軍事,在宋代被廣泛用於軍事。
初中必修歷史知識點總結
思想文化
第壹,孔子
北方:P50孔子,名丘,本名,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壹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仁與禮?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主張以“德”育民,以“禮”治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思想文化影響很大。孔子還是偉大的教育思想,創辦私塾,提倡“有教無類”?孔子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他說,“做妳該做的。”。他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孔子的弟子們把他的言論編成了《論語》。
第二,佛教介紹的史實
北:P9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中原。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註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三。歷史記錄
N: P93?司馬遷1994年寫的《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傳記通史。它描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大約3000年的主要歷史事件。這本書成了後世寫史書的範本。
第四,《紫同治劍》
北宋:P86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了中國第壹部編年史通史巨著?以史為鑒。《子同治鑒》以時間順序記錄了自戰國時期漢、趙、魏分裂至五代末年***1362的歷史,對中國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了解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等字體,認識漢字的演變。
(1)甲骨文
貝:P46商朝時期,占蔔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或長或短的紙條,稱為甲骨文。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代的政治經濟狀況,對商代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商朝。甲骨文是壹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密切的聯系。
(2)金文
北:P49《壹課壹收獲》是青銅器銘文,也叫銘文。
(三)小篆與李殊
北:P71秦始皇規定以小篆為規範文字,頒布於天下。然後推出了新的字體?“隸書”。P71秦統壹字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