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點蠟燭的意義
正月十五,點蠟燭,意味著生命可以蓬勃發展,新的壹年將迎來新氣象。元宵節又叫燈節,燈與丁諧音。所以,迎燈籠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過年有記載說:紮十四個燈籠,升十五個燈籠,拆十六個燈籠,可見迎燈籠已經成為元宵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唐朝以後,花燈不僅種類繁多,千變萬化,而且成為壹種流行活動。宋代是燈籠的全盛時期,燈籠形似玻璃球,也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龜甲等制作。它們華麗而精致。除了燈籠,元宵節最受歡迎的活動是猜燈謎。燈謎是把壹個謎語貼在壹盞燈上,這樣人們就可以壹邊欣賞燈,壹邊猜謎語。
點燃蠟燭的最佳時間
元宵節送燈籠的時候,點蠟燭的最佳時間是早上人們洗完衣服之後,先點是吉利的。給墳墓送燈籠的人必須用自己的火柴點燃燈籠。如果他們借別人的火柴來點燃,他們認為他們的祖先看不見光。點燈時要說:正月十五,送燈,送金燈,送銀燈,送鐵燈。有些孩子的墳墓是明亮的,但他們面前沒有黑暗的洞。有心偷燈,偷了個大鐵燈,背上動不了,又冷又滑,大布衫燒了個大洞。元宵節晚上,因為家家發燈籠,路口和田間墳地燈火通明。雖然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已經消失了,但在北方仍然存在。
正月十五的習俗
在正月十五,吃元宵等甜食是壹種必要的食物習俗,它代表著新年生活的甜蜜意義。吃元宵是中國的傳統食物。在宋代,新奇的食物在民間很流行。這種食物最初被稱為浮動紫苑,後來被稱為元宵。元宵又稱湯圓,餡料豐富,有玫瑰花、芝麻、豆沙、堅果、棗泥等,外表用糯米粉包裹成球狀。時至今日,元宵的外皮和內餡都有不同的創新,出現了水果餡、酒釀元宵等新口味。元宵葷素皆宜,烹飪方法多樣,可湯煮、油炸、清蒸。它從古代傳承下來,發展成為中國的壹種傳統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