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受到孔子的高度贊揚,成為儒家思想的頂級知識,流傳千年,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這本書就是《周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本奇書。
《周易》的作者《周易》據說是周文王註的《易經》。先秦時期用於占蔔的《易》與祭祀有很大關系,是古代思想領域的指導性著作。
這本書把占蔔占蔔分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壹爻都有具體的解釋。由此發展成為包括宇宙萬物的知識體系,千變萬化。
與《易經》齊名的易學著作《連山》、《歸藏》已經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是最完整的古代易經版本。
易經,或者說易學,能夠流傳至今,有著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真的應該感謝孔子。
孔子說“五十讀易,可以不大於易”,正是孔子對易的推崇,才使得這類占蔔祭祀書籍成為後世的思想文化經典。
有人把儒家的知識由淺入深劃分,《易經》無疑被列為最高層次的知識。比如,如果說《三》、《錢》等啟蒙書籍是小學,那麽《周易》就是大學的學問。
歷代博學多才的儒生,到了中老年才會發表對易學的看法。似乎只有讀了《易經》,他們才算是洞穿了聖人的學問,研究了人與自然的道理。
畢竟孔夫人自己也是在晚年突然對易產生了興趣,覺得易博大精深。後來的儒生很自然地步聖師的後塵,晚年學易。
《周易》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很多耳熟能詳的詞匯和典故都出自《周易》。
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飛龍在天,康龍有悔,是否極至泰,德行寬厚,謙謙君子,等等。
元朝的國號是取自《周易》“大哉甘源”的“元”字。
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稱號也來源於《周易》“天地之道,貞觀也”。
還有大詩人白居易的詞“樂天”,出自《周易》“樂天知命”。
陸鴻漸,人稱“茶聖”,也因《周易》“鴻漸生於地,其羽可為器”而得名。
蔣中正的“中介石”壹詞取自《易經》,其中說“中正自守,其中介如石”。
《周易》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流傳千年。這本古老而神秘的書之所以能夠流傳並廣為流傳,原因並不復雜。
首先,《易經》充滿了大智慧,是中國先民對宇宙人生深刻認識的高度概括。
其次,易經至今還沒有被完全破譯。每個人對易經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掌握了精髓。
人們總是對未知的、神秘的事物充滿好奇,尤其是書籍。《周易》作為壹部象征性、概念性的占蔔祭祀之書,本身就帶有壹種神秘的色彩。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它經歷了無數的傳奇故事,口耳相傳,讓不懂周易的人對它更感興趣。
其實《易經》雖然看似“玄學”,其實挺簡單的。可以說是道與器皆可。試想壹下,如果《易經》只是壹本玄學之書,永遠不會被後人所稱道。歸根結底,它的內容能給人帶來具體的啟發和幫助。
當代科技突飛猛進,但《周易》並沒有像很多古籍壹樣沒落。相反,人們對《周易》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入,甚至有人認為《周易》的終極真理與科學的發展殊途同歸。
真的是這樣嗎?這個答案只有後人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