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是最早可辨認的文字,商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當時的甲骨文記載了占蔔的吉兇。字體風格簡單,自由,結構隨意。
鐘鼎文:十面石鼓上的周秦銘文發現於唐代。古稱銅為金、銅銘,以禮器之鼎、樂器之鐘為最。由圖像符號產生的單詞。
石鼓文:十面石鼓上的周秦刻字發現於唐代,現藏於故宮,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不再像甲骨文、金文,他寫的字平均大小有厚樸的氣度。
擴展數據:
在不同的中文地區,字樣和字體沒有通用的翻譯。中國大陸國家標準(GB/T 16964.1-1997,國際標準的官方翻譯)將字樣翻譯為“字體名稱”,字體翻譯為“字體”。
臺灣省的專業人士也把typeface翻譯成“字體”。Typeface壹般可以翻譯為“字體”,font可以翻譯為“字體”。
篆書、隸書、嚴體、楷書、草書、宋體、仿宋體、黑體等。是壹種類似風格(也稱為“書法風格”)的許多字體的集合,而不是壹種字體。兩個書法家寫的楷書,可以稱為兩種字體;電腦上有鐘毅宋體、辛曉明等字體。
90年代前後,儲存在電腦上的字庫逐漸被英語用戶稱為“電腦字體”,雖然印刷術和書法中“字體”的原意與這裏使用的並不十分壹致。
至於“電腦字體”中的“字體”,中國大陸和臺灣省有不同的譯法,分別是“電腦字體”和“電腦字體”。隨著可縮放矢量計算機字體的出現,“字體”與“字體”的界限逐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