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第壹次談愛斯基摩人,最後壹次談多塞特的目的是什麽?有哪些研究方法可以借鑒?
近日,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格陵蘭島發現的遺骸的研究證實,生活在北極的最早人類與現代愛斯基摩人並不相同,而是直接起源於東亞的人類後裔。在格陵蘭和阿拉斯加的北極地區,來自東亞的人們從4000年前就開始遷徙,這壹點已經在過去的研究中得到證實。在此之前,生活在北極的人類來自哪裏?雖然過去人們認為他們是愛斯基摩人的祖先,但現代愛斯基摩人繼承了壹種非常重要的捕鯨文化,只有1000年左右的歷史。此外,在愛斯基摩人的傳說中,還有壹種說法是“曾經有壹些名叫‘茲尼特’的巨人生活在北極。他們心地善良,但如果他們看到我們的祖先,他們會眼裏含著血逃跑”。說明愛斯基摩人的祖先可能趕走了原本居住在這裏的居民。所以從種種跡象來看,人們之前的猜測可能並不準確。這壹次,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島挖掘了壹個大約3000年前的人類定居點,並發現了壹些冷凍的人類毛發。研究人員通過測試確定了頭發中dna的排列方式,並與現代人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這些毛發的主人與生活在白令海峽和西伯利亞周圍的現代土著人的血緣關系非常接近,而與現代和古代的愛斯基摩人並不相同,從而證明北極最早的居民實際上直接來自東亞。研究人員分析,雖然愛斯基摩人的祖先也來自東亞,但古代東亞人類的遷徙發生過多次,最早居住在北極的東亞人類很可能被趕走,被此前在美洲土著的愛斯基摩人取代,因此愛斯基摩人成為了北極的最終居民。古愛斯基摩人和亞洲人的關系還是很明顯的,不僅是人種上的,甚至是基因上的壹致。而且在宗教信仰上,如曾經在東北亞地區廣泛流行的薩滿教,以及前來求醫、求雨或占蔔吉兇的巫師,在愛斯基摩人中也很流行。薩滿教認為世間萬物都有靈魂,愛斯基摩人依然如此。他們抓到壹只海豹,就往它嘴裏倒些水,安慰它的靈魂,讓它繼續輪回,這樣以後就有海豹吃了。北極熊尤其如此,它們吃它們的肉,把它們當神壹樣崇拜。有趣的是,這和中國的鄂倫春族有些相似。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神,也可能是薩滿教的遺物。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古愛斯基摩人的生存技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將捕獲的主要目標轉向海洋哺乳動物,並學會了用這些動物的油來點燈,以獲得熱和光。壹些人認為冰屋可能在這個時候被使用過。在壹些地區,已經開始出現用石頭和草皮建造的大型半地下房屋,可以容納更多的人,便於更長期的居住。人類學家把這些古愛斯基摩人稱為多塞特人,他們對應的文化就是多塞特文化。多塞特文化的中心區域是沿著哈德遜灣和福克斯灣,向北延伸到埃爾斯米爾島,西至維多利亞島,南至紐芬蘭。持續了2000年左右。他們是現代愛斯基摩人的直系祖先,所以他們的文化也是現代愛斯基摩文化的直接來源。比如冰屋、皮艇、魚叉都是繼承自他們。而且愛斯基摩人今天甚至還記得他們,叫他們圖尼特,說他們都是力氣很大的巨人,但是他們都挺笨的。壹個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壹只壹噸重的海象背走很長壹段路,而現代愛斯基摩人只能背壹只只有72.6公斤重的海豹。由此,人們自然會想到伯格曼定律。按照這個規律,生活在北極寒冷地區的人類應該比南方人有大得多的體格。也許多塞特人就是這種自然規律長期進化的結果。現代最厲害的舉重運動員也只能舉起幾百公斤,而且動不了。由此可以推測,多塞特的體型壹定比現代人大很多。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只能適應相當寒冷的環境。因此,在2500多年前,北極的壹些地區變得更冷,進入了壹個冰河時代,然後才發展起來,達到頂峰。後來天氣轉暖,他們逐漸滅絕,最終從地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愛斯基摩人。也許只有北極最美麗的手工藝品被保留了下來:非常精致的獵鷹、渡鴉、熊和人類雕像。據推測,這些東西可能都有宗教含義。到公元800年左右,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因紐特人已經完全適應了北極寒冷的生活環境,發展出了相當完善的極地文化,開始向東遷徙。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裏,它占據了北美北極地區的大部分,取代或同化了多塞特人,即今天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相當完美的狩獵技術殺死幾乎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從小環斑海豹到巨大的弓頭鯨。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掙紮至死,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