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修行是先修大乘,後修小乘。佛陀說,先修大乘而不修小乘的人,不是佛教的弟子。
佛教滅亡後,佛教弟子從四面傳佛。當時的印度王國封鎖了佛教的傳播,所以節儉的統治導致了佛教的衰落。
佛教向西方的傳播也因為緣分不足而衰落。
佛教向北傳播到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皇帝聽說這位大師宣揚佛法,就邀請他到中國來。佛教與中國的儒道環境不謀而合。因為中國的儒教和道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壹下子就在中國紮下了根,成就超過了印度。後來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植根於民間,始於兒童,所以古代的德逐漸用儒道取代了小乘。宋以後,小乘的流派。
2.當時由於國王的傳播,阿育王之子摩哂陀傳入佛教,建立了錫蘭佛教王通,他的妻子和女兒出家為僧。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錫蘭佛教的歷史發展,稱錫蘭“遵從大乘上座法”。所以說阿育王的兒子因陀羅傳入錫蘭的佛教就是大乘佛教。
玄奘在解釋當時佛教在錫蘭的發展時,說錫蘭的“摩訶婆羅多住司,棄大乘,學小乘”,“壹跋邪住司,學乘,演三藏”:
最近兩百年,佛教分為兩部分:壹部分是《摩訶婆羅多》,壹部分是《大乘》,壹部分是《大乘》。第二,歐跋邪只停留在部裏,學而優則仕,表演三藏,就是禁欲守貞,明哲保身。在宮殿的壹側,有壹座精美的佛牙殿,殿上建有壹根守望柱,並放置了壹件法器寶具。佛牙屋邊上有個小房子,裏面也裝飾了很多寶貝。其中有壹尊金佛像,是這個國家的第壹個國王鑄造的,肉包子上裝飾著珍貴的寶物。
玄奘這裏所說的“佛教延續二百余年”應該是指阿育王太子將佛教傳播到錫蘭之後的二百余年,因為玄奘也認為阿育王太子首先在錫蘭傳播了佛教。但玄奘對大寺學派建立的理解與錫蘭學者不同。據玄奘說,佛教傳入錫蘭二百多年後,錫蘭佛教分為“大寺院部”(Mahāvihāra)和“阿巴亞吉裏·維哈拉”(無畏山寺院部)兩部分。
玄奘不是壹個普通的和尚。他在印度學習了19年(627-645)。他不僅熟悉當時印度大乘佛教的發展,也是當時印度公認的大乘佛教理論家。他在Nālandā求法期間,在傑日王(?Ilabhadra)召開辯論會,“立大乘義,破異己,十八以來不敢言者,當知之。”所有的人都很高興為法師贏得壹個好名字。大乘稱為大乘,此雲為大乘。小乘吹響木叉生出女子,這雲解脫了天空。”[76]玄奘的佛學修養如此,他對《異宗論》的翻譯,說明他把《異宗論》中所包含的佛教宗派劃分的歷史視為正確的或合理的。《異宗輪論》雖然沒有記載“上北部”是大乘學派,但內容大同小異。陳朝(557-589)譯的《十八派》附有文殊師利《李文經》,但明確提到上北部是大乘派:
11世紀,錫蘭和佛教遭到外國的入侵和破壞。12世紀,波羅、噶瑪巴、噶瑪巴為第壹,上座佛教復興興盛。然後是內亂外患,佛教毀於壹旦。
14世紀,穆斯林入侵了南印度,也入侵了錫蘭。
1505年,錫蘭被來自西方殖民者的葡萄牙人入侵。
1658年,荷蘭人驅逐了葡萄牙人,並把他們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的所有領土作為自己的殖民地。
到了十八世紀,錫蘭佛教的宗教形式已經等於滅絕,連壹個正式的和尚都沒有,只剩下幾個非正式的沙門,他們沒有受戒,以占星術為職業,供養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