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反映了屈原的憤慨和不滿,歌頌了他堅持真理,不甘隨波逐流的戰鬥精神。全文以屈原的質疑占蔔開始,以詹胤“謝謝解策”的回復結束,以壹系列矛盾的質疑語句貫穿始終,文采橫溢,來回盤旋,八對質疑,壹以貫之,氣勢十足,感情強烈。雖然精心,但句式整齊,不散,沒有重復的嫌疑。
白話翻譯
屈原被流放後,三年不能見楚王。他盡最大努力用智慧為國效力,卻被讒言袒護於國王。他心煩意亂,不知道該怎麽辦。於是我去見太蔔鄭湛銀,問蔔:“有些事情我很疑惑。希望妳的占蔔能幫我分析判斷。”鄭占銀把蓍草弄直,撣去龜甲上的灰塵,問道:“先生,您覺得怎麽樣?”
屈原說:“我是寧願真誠樸實忠厚,還是被迎被送,巧妙擺脫困境?”妳是寧願種地除草努力工作,還是和有權有勢的人交朋友求名求利?妳是寧願直言不諱,自尋煩惱,還是順從世俗對財富的欲望,茍且偷生?妳是願意鶴立雞群保持正直,還是願意諂媚微笑為那個女人服務?妳是寧願誠實正直以保持清白,還是圓滑圓滑適應性強,隨波逐流?妳願意像壹匹誌存高遠的小馬,還是像壹只隨波逐流的野鴨自救?妳是願意與馬並駕齊驅,還是追隨那匹壞馬的腳步?妳願意和天鵝壹起高飛,還是和地上的雞鴨爭食?以上哪個吉祥哪個兇,哪個該棄哪個該跟?現世不明:蟬被認為是重的,命運是輕的;黃盧被滅,但砂鍋響如雷。小人狂妄,智者不明。唉,沈默吧,誰能知道我誠實忠誠的心!"
鄭占銀於是放下蓍草,歉意地說:“尺子長於寸,但也有缺點。寸比尺短,但也有其優點。”世界上的壹切都是不完美的,人的智慧有時是不清楚的;蔔卦有不可蔔之事,神仙也有難辭其咎之理。妳最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執行自己的想法。龜甲蓍草真的不可能知道這些東西!"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篇文章描述了屈原的壹件軼事。被流放三年後,屈原去見太蔔鄭占銀,問蔔。不管作者是誰,這篇文章都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先秦典籍中沒有關於屈原的資料,最早為他立傳的是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也許是因為資料收集的困難,《屈原列傳》史料並不豐富,但太史公和屈原的經歷頗為相似,所以通過屈原的經歷來表達自己的憂慮和怨恨,所以抒情勝於記錄。屈原對占蔔的質疑也許不真實,但屈原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反思,對做人做事的原則,卻是非常真實的。屈原接連設了八道題,以“寧”“江”的方式進行占蔔,給人壹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其實,詩人的追問,與其說是他對人生道路和生活原則的困惑,不如說是他對黑白顛倒的現實的震驚和憤慨。在生與死的尖銳對立中,屈原正直的品格、高尚的心靈和不屈的鬥誌越來越明顯。這篇文章至少可以作為研究屈原的借鑒。
全文以屈原的問蔔開始,以詹銀“謝釋策”的回復結束,中間以壹系列矛盾的問句貫穿,文采橫溢,來回盤旋,八對問,壹對壹致。雖然精心,但句式整齊,不散,沒有重復的嫌疑。氣勢飽滿,感情強烈,體現了大詩人的獨特氣質。而且這種文體對漢賦“設壹問壹答以表己意”還是頗有啟發的,或者說也是漢賦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