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研究《易經》的人當中,有壹句口口相傳的話,就是“知易者不取,善易者不預”。
說起來,“知易者不取,善易者不預”這句話也不小。
壹句出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壹句出自戰國末期儒家的承擔者荀子。
到了晚年,孔子為了讀《易經》,編了魏的三絕,最後寫成了《十翼》。他曾高度贊揚《易經》。最著名的壹句話是:聖人傅儀,深有研究。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易經》是中國古代聖賢聖人對宇宙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後產生的知識。
相反,荀子並沒有留下自己閱讀《易經》的記錄,他的著作中很多觀點都來自《易經》,甚至多次直接引用。可見,荀子至少讀過很多遍《易經》。
既然《易經》是壹本包含占蔔的書,為什麽說讀易經的人不做占蔔?
這句話似乎沒有道理。如果壹個人擅長占蔔,他可以依靠預測抓住無數的機會,謀取無窮的利益。沒有理由不占蔔。
誠然,這兩位儒家大師在研究了《易經》之後,提出了不占不預的道理。
“善易學者不預測”其實是壹種境界,是易學的最高境界。
這句話的意思是妳學會了易學,自然就熟悉了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自然就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用占蔔嗎?遇到事情沒必要去占蔔。擅長易物的人,對壹切都了如指掌,何苦去占蔔呢?
易學關註的是天地萬物的規律。天的本質是時間,地的本質是空間。上下四方是宇宙,過去是現在。老祖宗只留下了《易經》,記載了老祖宗的智慧。《易經》是錫伯族吉昌根據其祖先的智慧編撰而成的壹部占蔔著作。
易經的真正內涵是教會人們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達到符合人們要求的結果。深入研究過《易經》的人,心裏都明白,這世上的壹切都是有定數的,不能強求。為什麽需要占蔔??
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妳今天出門要摔跤,為了避免摔跤,妳可能根本不出門。妳不能做這做那。人生有什麽意義?
如果壹切都很清楚,那麽生活就不無聊了。
比如做生意的人,凡事都要去占蔔,養成了凡事都要占蔔的習慣,失去了基本的理性思考和判斷能力。妳要知道妳不認真做市場調研,不做項目深入研究,完全聽占蔔結果。這是違背《易經》精髓的。與其靠占蔔來預測未來,不如自己去體驗。
所謂占蔔,其目的是趨吉避兇,而當妳想趨吉避兇的時候,自私的想法已經存在了——想法壹旦產生,就意味著吉兇開始出現。因為有自私的思想,占蔔是沒有用的——而且不僅不準確,如果看不懂還容易“誤導”。
其實孔子說好容易的人不預測,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這種對聖人的關懷。我們必須了解孔子的話的風格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