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周武王在西周建立兩年後去世。他是怎麽死的,活了多少歲?

周武王在西周建立兩年後去世。他是怎麽死的,活了多少歲?

要說周武王和姬發,就必須先說周文王和嵇昶。周朝的繁榮始於周文王。相傳周文王活了97歲,在位50年,有18個兒子,其中18個是長子,是次子,周文王的長子紀考死得很早。因此,在周文王死後,周武王的次子姬發成了周族的首領。

周文王在世時,主要做了幾件事:

1,王為諸侯。

周族是商朝的諸侯國或方國。周族因勢力強大,被商朝封為錫伯,即西總督。天下只有商王可以稱王,而周文王稱王就相當於與商朝為敵,這也為周武王後來取代商朝提供了條件。

2.遷都鳳儀。

周朝的首都逐漸從西向東遷移。周文王遷都的目的是為了接近商朝的核心地區。與此同時,遷都前後,消滅了直、糜、李三個諸侯國,不僅遷都,而且切斷了通往商朝核心地區的道路。

3,拜姜子牙為軍事家。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他為周王朝的滅亡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周文王任命了姜子牙,使周武王有了滅商的人才。

據史書記載,周文王比周武王大15歲,所以周武王即位時是82歲。也許那個時代的人都活得很長。他和姜子牙壹樣,壹生活了120歲。歷史書上是這麽說的。周武王即位第二年,周武王率領大軍渡過黃河,來到金夢會議,八百諸侯齊來。州長們建議周武王抓住這個機會。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當時整個世界有很多諸侯國。僅金夢聯盟就有800個諸侯國,因此全世界有1000多個諸侯國。其實這並不奇怪。當時是分封制,各諸侯國都是分封制或者壹直存在。基本上壹個村就是壹個小諸侯國,壹個城也是壹個諸侯國,所以真的算不了那麽多。

兩年後,周武王認為是時候討伐商紂王了。原因是:商紂王重用反派和小人,遠離忠臣,比幹被挖心,姬子被迫裝瘋,巍子逃跑。商朝的三才都被迫離開了。同時更重要的是商朝軍隊在東方討伐東夷,壹時回不來。這是周最好的機會。

於是周武王再次率領五萬大軍來到金夢,並召集諸侯入盟。突然,八百諸侯又出兵了。這壹次,周武王舉行誓師大會,然後他到商朝都城唱歌,在木葉和七十萬商賈開戰。因為商賈大多是奴隸,不想為商朝賣命,所以調轉槍口,攻擊商朝。很快,朝子被孤立無助。

於是商朝滅亡了,準確的說是商朝的中央朝廷滅亡了,因為當時是分封制,只有商朝的都城和周邊忠於商朝的諸侯國滅亡了,而遠處的諸侯國還在,商朝軍隊的主力沒有回來,是在有組織的地方存在的。高在滅亡後,也進行了壹系列分封。

周武王在商朝都城附近的安陽封了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同時,商代的祭祀和祠堂都存在。然後周武王在武庚附近封了他的三個弟弟,其中管叔憲理國,蔡蜀都理國,霍書初理國,都在朝戈附近。合在壹起,他們被稱為三個監獄,相當於監視商紂王的兒子吳庚。

周武王還封了71諸侯國,其中姬姓諸侯國53個,異姓諸侯國18個。分封諸侯國,主要是為了維護周的權力。雖然滅亡了,但並沒有動搖商的基礎。商東征的主力還在,還有的兒子、商朝皇室和忠於商的諸侯國。

雖然周武王征服了99個諸侯國,降服了652個諸侯國,忠於周朝的諸侯國勢力明顯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整個世界仍然危機四伏,隨時會面臨商朝殘余勢力的反擊。周武王只摧毀了商紂王和它的首都。此外,商朝的勢力仍然存在,周武王今年91歲。

周武王死於商朝的第二年。他是怎麽死的?

據史書記載,周武王在商朝滅亡後回到紂王時,晚上經常睡不著,於是周公旦問周武王:他為什麽不睡覺?

周武王說:我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天道不是商人犧牲的。剛剛發生已經60年了。商賈任用的賢人有360人,但他們既沒有被重用,也沒有被拋棄。現在我們還沒有真正得到上天的眷顧。怎麽才能有時間睡覺?

周武王接著說:要想得到神的保佑,就要依托太史山,找出所有作惡的人,施以和商周壹樣的刑罰,然後安慰百姓,安定西方,弘揚四方。洛水和沂水流域是夏人的活動中心。我們可以看到南面的土山和北面的太行山。回頭看黃河,洛水,沂水,不比太史山高。我們應該在洛邑建州城,然後離開。

周武王的兩段話表達了幾個意思:

首先,世界仍然不穩定。

第二,我們應該找出商紂王的同夥並懲罰他們。

三、在洛邑(洛陽)建周為周朝的都城。

周武王的話也來自當時的情況。想想吧。那時候,周武王已經91歲了,還在想著這些事情,甚至沒有睡覺。工作太辛苦了嗎?於是不久,周武王病倒了,周公旦也開始占蔔,甚至想代替周武王去死。周武王的病情壹度有所好轉,但很快變得更加嚴重,因此他在那壹年去世,享年93歲。

所以在周武王有三種死亡原因:

1,有病。2,世情不好,勞累過度。3.我太老了。

《禮記·王世子》:文王97,武王93。

這部西漢時期的書,記載了周文王97歲去世,周武王93歲去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還有另外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周武王活到了54歲,這是南宋羅比引用的說法。此外,還有壹種說法認為周武王活了45歲,這是南梁陶弘景引用的說法。每種說法都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