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研究表明,歷史上曾經非常強大的匈奴,在中國北方、中亞乃至歐洲各地,打了又打,搬了又搬。匈奴作為壹個民族,經過幾個世紀與當地居民的混合、通婚和民族融合,在公元6世紀後基本消失,逐漸同化於其他民族,或者說其經過地區的其他民族或多或少帶了匈奴的“因子”。
遊牧部落匈奴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在吸收或吞並周邊部落的基礎上迅速壯大,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遊牧部落之壹,建立了遊牧民族的第壹個奴隸制政權,秦漢時期使西域許多國家臣服於自己。但隨後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分裂,使得匈奴內部分化越來越復雜,如“溢洪”,影響了歐亞草原的歷史進程,其西遷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接觸,影響了世界歷史。
著名民族史專家、陜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維洲教授說:“歷史很巧合。匈奴建立草原奴隸制帝國時,中國建立了以農耕為基礎的封建帝國。隨著兩大政治經濟集團之間以及匈奴與其他遊牧民族之間關系的發展,匈奴與中原王朝或戰或和,長達三四百年。由於內憂外患等諸多因素,許多匈奴人南下或西遷(從中亞到歐洲)或留在草原,最後通過聯姻、兼並、臣服、遷居等方式逐漸融入其他民族。通宛城的建造者赫連勃勃作為匈奴後裔之壹,名字叫鐵富匈奴,是匈奴與鮮卑聯姻的後代。”
關於匈奴的遷徙,中國史書對其內部遷徙和在草原滯留有詳細的記載,但對匈奴西遷卻含糊其辭,多為“向西跑”,歐洲學者筆法有所涉獵。匈奴史專家、內蒙古大學教授甘霖說:“公元前壹世紀,漢武帝使匈奴損失慘重,部分匈奴或心服口服或西遷,最終將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公元89-91年,北匈奴被南匈奴和漢軍打敗,被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落也趁機崛起。北匈奴的主力離開了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和伏爾加河以東。後來中國北方的鮮卑人強大起來,逐漸占領了匈奴故土。大概有五六十萬匈奴人變成了鮮卑人。壹個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過程是非常快的。”
著有十余部匈奴史著作的甘霖告訴記者,歐洲最早記錄匈奴活動的歷史學家是羅馬帝國晚期的歷史學家阿米努斯·馬塞利納斯(Ammianus Marcellinus,330-390-390),然後歐洲歷史上關於匈奴的事情突然多了起來。他說:“西遷的匈奴在公元374年擊敗位於頓河以東的阿蘭後,開始對歐洲各民族的大遷徙起主要推動作用,同時也拉開了入侵歐洲的序幕。匈奴人不僅壓迫哥特人逃入羅馬帝國,甚至到達羅馬城下。此時,匈奴人不僅渡過多瑙河和萊茵河到達西歐,還在5世紀的多瑙河上建立了匈奴帝國——‘阿提拉王國’,對歐洲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匈奴國雖然像曇花壹樣在歐洲消失了,但很多匈奴人大概還是留了下來。很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是他們的後代。”著名隋唐史專家、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世平說。北京大學教授齊思和和前匈牙利駐華大使尤桑多也同意這壹觀點。王世平認為匈牙利人在外貌上明顯不同於歐洲其他地區的人,許多匈牙利民歌在曲調上與陜北、內蒙古的民歌相同。匈牙利人雖然信仰東正教,但也有薩滿教的習俗。匈牙利司機是歐洲其他國家沒有的,和中國北方的壹樣。《信天遊》等陜北民歌,早在《碧夢》中的古人就已產生,很可能與匈奴有關。
指出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其父姓劉,其後人姓劉,只有赫連勃勃自稱“赫連”。現在陜北有很多劉姓的人,可能是匈奴後裔,比如劉誌丹。匈奴有很多部落。進入中原後,多以部落或宗族為姓,如呼延、獨孤等。但不能說這些姓氏就壹定是匈奴後裔。
自稱“長安之匈奴”、以小說《最後的匈奴》聞名的作家高建群說:“公元5世紀,北匈奴阿提拉在歐洲建立了匈奴帝國,而南匈奴幾乎同時在中國建立了帝國。他們都對東西方定居的文明發起了最後的攻擊。戰敗後,匈奴融入其他民族。可以說,這個偉大的民族至今沒有消失,它的血液還在同時代的其他民族身上湧動。"
高建群說:“匈牙利人吹嗩吶、剪紙的方式和中國陜北人壹樣,尾音也和陜北人差不多。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在壹首詩中寫道:我們遙遠的祖先,妳們是如何從亞洲走到多瑙河,建立壹個國家的?!許多匈牙利學者認為這個國家與匈奴後裔關系密切。”
秦漢歷史學會副秘書長、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張認為,漢初進行了壹系列的文化融合,對漢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到漢武帝時,完成了這種整合。正是這種以“孝”為基礎的“和”文化,使得包括匈奴在內的眾多遊牧民族被吸收進漢族,同時也豐富了漢族。“他認為,雖然匈奴作為壹個民族已經消失了,但是他們的文化習俗仍然部分地保留了下來。以流行於蒙古、俄羅斯、中國、內蒙古、新疆的胡佳為例。胡笳雖是匈奴樂器,但其流傳和傳承早已超越匈奴。
民歌是民族的聲音,遊牧民歌是研究遊牧民族和遊牧文明興衰歷史和靈魂的天窗。歷史上有匈奴民歌《祁連山之死,我六畜之樂;“我失去了我的山,這使我的已婚妻子無色。”正是在漢朝大將霍去病率軍打敗匈奴之後,匈奴人失去了對陰山的無限熱愛。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的吉爾格勒博士認為,“這種古老的民歌形式、題材、情節、結構,至今仍留在蒙古族豐富的民歌形式中。”(完)
/新聞中心/2004-03/26/content _ 1386441 . htm
上帝之鞭-匈奴歐洲
貝克漢姆
-
公元91年,匈奴在與漢族的長期戰爭中承認失敗,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民族大遷徙...
南匈奴依附於漢朝,北匈奴則是扶搖直上。北匈奴西遷的第壹站是烏孫的地盤,也就是現在的伊犁和上遊,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遊。第三站是和已經到了歐洲邊緣的艾倫聊聊。在91到290的200年歷程中,這位天之驕子似乎消失了。北方的滄浪在風雪和沙漠中跋涉,尋找夢想中的家園。這個驕傲的民族,中外史書上都沒有記載。當《波斯史》提到三世紀末匈奴人在阿蘭出來聊天的時候,太餓太老的滄浪已經把自己的爪牙暴露在弱小的西方民族面前了...四世紀中葉,阿蘭談滅國,西方震動。從此以後,匈奴在西方的活動再也沒有寫成壹本書。
在艾倫談到毀滅他的國家後不久,西方國家將面臨壹場巨大的災難,然後才能為他哀悼。公元374年,巴蘭波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來的時候都是空的。而且匈奴既然跟中國打了三百年仗,他們不知道中國的兵法和謀略學了多少。這是西方所有野蠻人都能抵擋的嗎?匈奴以戰養戰,沈重打擊了東哥特人。舊東哥特王赫曼裏克的軍隊被匈奴消滅時自殺,繼位的維特米爾戰敗被殺。赫曼利克的兒子胡納蒙特率領他的部隊投降,其余的在阿拉修斯和薩弗裏克的帶領下逃往西哥特。其他人逃到了巴爾幹半島。
西哥特國王雅典娜瑞(Athenarie)在得知東哥特被消滅後,立即在德涅斯特河上部署,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潛入遠處敵營,夜襲西番哥特軍。當西哥特人感到震驚時,超過20人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由於羅馬帝國官員的殘酷壓迫,哥特人紛紛起義。
羅馬皇帝瓦倫斯於378年8月9日調集軍隊在亞得裏亞海堡與哥特人作戰,壹度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在哥特人的重騎兵面前毫無地位。當天下午,法蘭斯和四萬名衛兵全部陣亡。方陣步兵的時代結束了。這場戰爭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民族和領地。這時,匈奴人回到喀爾巴阡山以東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烏爾丁率領壹支軍隊進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這支可憐的哥特隊在佛羅倫薩被西羅馬軍隊消滅,為阿德裏堡報仇。匈奴只來了意大利壹段時間,卻帶來了相當大的後果。先被匈奴消滅的匈牙利原住民汪達爾、拉維、阿蘭查開始逃亡。這三個部落進入高盧,與當地人民作戰,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脈,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三個國家。與此同時,阿勒利克率領的哥特人也從匈奴軍隊手中逃往南方,但比幾年前的同胞拖得還多。他們分別於408年、409年和465年、438+00年三次圍攻羅馬,並於465年、438+00年攻城,這是羅馬歷史上的第二次陷落。
在這場戰爭中,西域各民族在匈奴軍隊的壓迫下,為了生存而相互融合。而匈奴人則占領了巴諾尼亞(今匈牙利),將當地的哥特人置於統治之下,開始了無憂無慮的放牧生活。
烏爾丁死後,盧克繼承了王位。盧克死後,他的兩個侄子博勒達和阿提爾德共同統治著這個國家。這壹時期,西歐相當平靜,北歐和東歐處於戰爭狀態。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的壓力,流亡英倫三島。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也屬於阿提拉,俄羅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和芬蘭人也屈服了。斯拉夫人可能在此時第壹次以“匈奴仆從”的身份進入西歐。
公元445年貝裏達死後,阿提拉獨自率領匈奴,成為歐洲最強大的人!王庭位於多瑙河以東的草原上。
此時羅馬的壹切都應該向阿提拉致敬。匈奴在東方失去的榮耀,在西方又找了回來。
由於拒絕政治聯姻和對西羅馬的領土要求,阿提拉決定開戰。451年,阿提拉率領50萬大軍進入高盧,這可能是歐洲歷史上第壹次見到這樣的軍隊。羅馬將軍阿喀琉斯向北抵抗,統壹了所有被匈奴壓迫的蠻族王國。雙方在加泰羅尼亞平原交戰,這壹天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悲慘事件,死者達15萬人...阿提拉見雙方陷入無意義的消耗戰,於是領兵回國。
次年,阿提拉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突然進攻意大利,摧毀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壓迫羅馬。446年,軍隊裏有壹場大流行病。阿提拉見西羅馬講和,東羅馬援軍已回國,同年而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人恐懼地稱之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後,強大的匈奴開始內部爭鬥,士人爭奪皇位,貴族爭權奪利,自相殘殺,匈奴解體。德軍趁機將匈奴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461年,阿提拉的小兒子鄧芝克試圖重建霸權,但不幸戰敗,死於東羅馬之間的戰爭。這是西方史書對匈奴活動的最後記載。
在中國,當時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及其分支在中國建立的“漢-趙倩”、“北涼”、“大夏”相繼在公元460年被滅。
亞歐匈奴人與當地民族混雜,壹個堅韌勇敢的民族消失了。奴隸在世界範圍內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天之驕子的傳說已經結束了。
/bbs/dispbbs.asp?boardID = 35 & ampID=1091。page=1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匈奴在歐洲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在東方已經淪為走失狗的北匈奴,逐漸西逃,最終深入歐洲腹地,不僅恢復了昔日的輝煌,還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巨變,從而改變了歐洲歷史。
壹是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極大地傷害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末年,匈奴已經分裂,呼韓邪單於率軍入漢,逃到中亞與漢為敵的知止可汗被漢將陳唐消滅,理由是“使漢強者,雖遠必誅”,漢匈關系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匈奴貴族中的反漢勢力再次興起,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向漢朝投降,而北匈奴堅持與漢朝為敵,經常對南匈奴和漢人發動掠奪。當時東漢王朝剛剛建立,國力還處於恢復時期。所以直到漢明帝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公元73年,漢軍分四路進攻北匈奴,竇固、耿中漢軍壹路追擊至天山,攻占伊吾(今新疆哈密)。漢和帝時,對北匈奴發動反攻。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擊敗匈奴,追到楊希嫣(今蒙古境內的杭隘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進攻北匈奴,敗於金尾山(今阿爾泰山)。北可汗不得不逃往西方。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受到漢軍和南匈奴的夾擊,再也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好撤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二、北匈奴西遷的第壹站:伊犁河流域。
與其西進,不如西逃。公元91年北丹戰敗後,殘余勢力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他們立足後,依然出沒天山南北,大肆掠奪。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在劉中(今新疆吐魯番)駐軍,班勇於124和126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局勢開始穩定。班勇離任後,北方匈奴勢力再度崛起。137年,漢將費岑率軍殺北匈奴呼延王於巴爾坤(今新疆巴爾坤)。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攻下普雷海(今新疆巴爾昆湖),擊敗北匈奴新呼延王。呼延王率北匈奴西進。
三、北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是中亞的壹條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流入鹹海。在漢朝,這是壹個安逸的國度。北匈奴在西域受到漢朝的打擊,已經無法立足。160年前後,北匈奴的壹部分開始西遷,來到錫爾河流域的舒適國。至於北匈奴在康居的活動,由於缺乏史料記載,不得而知。
四、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裏海以北。
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這段歷史在中國的《北方史》和《羅馬帝國史》中都有記載。北匈奴殺了亞蘭王,徹底征服了亞蘭。
五、北匈奴西遷的第四站: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有了阿蘭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他們的掠奪性和貪婪性讓他們覬覦頓河以西的草原。公元374年,匈奴人在達汗·巴蘭布爾的率領下,渡過頓河,向東哥特人發起進攻。東哥特人不是匈奴人的對手,但是打了之後,還是慘敗。壹些東哥特人不得不向西逃,逃到西哥特人那裏,匈奴人緊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的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上布下軍陣迎擊匈奴,匈奴人則在夜間從德涅斯特河上遊偷偷渡河,然後抄在西哥特人的軍陣後面。西哥特人遭受了災難性的失敗,不得不向西逃到多瑙河。經過羅馬帝國皇帝的批準,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投靠羅馬帝國。此後,由於羅馬帝國對哥特人的殘酷壓迫,哥特人被迫再次造反。公元378年,羅馬皇帝瓦倫斯親自招募哥特人,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了沈重的打擊。這時的匈奴,因為占領了南俄的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不及物動詞匈奴占領俄羅斯南部草原後的活動。
打敗哥特人,占領俄羅斯南部草原後,匈奴人得以休息,人口開始急劇增加。與此同時,少數塔爾坎人還在騷擾鄰國:壹支塔爾坎人跨過多瑙河,與哥特人壹起騷擾羅馬帝國;另壹群匈奴人在公元384年襲擊了美索不達米亞,並俘虜了埃德薩。396年,另壹批匈奴人入侵薩珊波斯帝國。整體來看,這壹時期匈奴人基本都是在俄羅斯南部的草原上休整,為下壹次大規模入侵積蓄力量。
七、匈奴烏爾丁達汗的活動。
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匈奴在烏爾丁達汗的統治下。烏爾丁是壹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經告訴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的總督,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征服任何有太陽能照耀的地方。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達汗的率領下,開始大規模西侵,壹舉攻占整個多瑙河流域,並壹度入侵意大利。這壹事件的連鎖反應就是迫使多瑙河流域的部落為了躲避匈奴,向西羅馬腹地進軍。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占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烏爾丁的大可汗野心還沒實現就夭折了。公元408年,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正準備撤退時,遭到羅馬人的襲擊,烏爾丁·達·汗戰死沙場。
八、匈奴帝國的建立
在領土不斷擴張的情況下,以匈牙利平原為統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在奧克塔可汗時基本建立,但可汗王庭在今天匈牙利布達佩斯附近穩固,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羅馬帝國最嚴重的威脅。奧爾丁·達·汗死後,匈奴帝國沈寂了壹段時間,但在奧爾丁·達·汗的領導下,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奧克塔死後,他的弟弟盧賈繼承了王位。422年和426年,盧加汗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色雷斯和馬其頓,迫使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繳納350斤黃金。此後,東羅馬帝國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貿易市場,以確保邊境安寧,匈奴的榮光終於在西方找回。
九、阿提拉可汗統治確立。
434年,呂家善死,他的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雷達繼位,各自掌管壹部分領土。兩位可汗登基後不久,就發動了反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亂,並將每年的貢品從350斤黃金增加壹倍到700斤黃金。東羅馬皇帝迫於武力,不得不同意。445年,布雷達可汗神秘遇刺,阿提拉成為匈奴帝國唯壹的可汗。阿提拉是個雄心勃勃的家夥。在他的帶領下,整個歐洲都沈浸在對匈奴的恐懼中,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到來了。
X.鼎盛時期的匈奴帝國
阿提拉可汗單獨上臺後,立即發動大規模戰爭,但戰爭的矛頭直指北歐和東歐。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了躲避匈奴人而逃到不列顛群島,而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部落被打敗並向匈奴投降。阿提拉汗在鞏固了東部和北部之後,於447年入侵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軍隊相繼被擊敗。匈奴騎兵深入達尼爾海峽和希臘溫泉關,嚴重威脅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媾和,雙方於448年簽訂和約。除了立即向匈奴繳納6000斤黃金外,每年的貢品從700斤黃金增加到265438兩。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達到頂峰,東臨裏海,北連北海,西臨萊茵河,南臨阿爾卑斯山。但東羅馬帝國的財富經過匈奴的長期劫掠和每年進貢的沈重負擔,已經基本耗盡,於是阿提拉可汗將目光投向了西羅馬帝國。
XI。阿提拉的高盧戰役
450年,阿提拉可汗在完成對東西南北的征服後,將矛頭指向了西羅馬帝國。那壹年,阿提拉派使者到羅馬,要求迎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諾拉公主,要求西羅馬帝國拿出壹半土地作為嫁妝。這樣過分的、屈辱的要求,自然遭到了西羅馬皇帝的拒絕,於是阿提拉可汗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當時,阿提拉集結了大量匈奴兵和被征服民族的仆從軍,號稱50萬,渡過萊茵河,向羅馬西部的高盧(今法國)發起進攻。高盧的城市像草原上的獵物壹樣,被匈奴人壹個個摧毀,最後匈奴軍隊的主力圍困了高盧重鎮奧爾良。至此,面對同壹個敵人,西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暫時放下鬥爭,結成聯軍,解救奧爾良。面對盟軍,阿提拉放棄了對奧爾良的圍攻,開始四處機動,尋找機會與敵人作戰。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軍隊與西羅馬和西哥特聯軍壹起,在今天的巴黎郊區展開了決戰。戰鬥非常激烈。僅僅過了壹天,雙方陣亡人數就達到了654.38+0.5萬。最終,西哥特王戰死,其余軍隊撤離戰場。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攻,只好退回萊茵河恢復實力。
十二。上帝之鞭對西羅馬的懲罰
452年,歇息的匈奴帝國再次對西羅馬發動戰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開始懲罰西羅馬。阿提拉的匈奴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北部被匈奴瘋狂襲擊,北部所有城市都被匈奴摧毀。此後,匈奴攻陷重鎮阿奎利亞,進軍帝國首都羅馬。西羅馬皇帝非常害怕,他不得不派遣教皇利奧壹世與匈奴人講和。此時匈奴軍隊突發瘟疫,東羅馬帝國的援軍很快抵達羅馬。所以阿提拉答應講和,但是在撤軍之前,他還是威脅說,如果西羅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霍蘭·諾爾拉公主送給匈奴,他就進攻西羅馬。就這樣,羅馬人眼睜睜地看著匈奴人帶著所有掠奪的財物離開,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壹片廢墟。
十三。阿提拉的神秘死亡與匈奴帝國的解體
453年,阿提拉汗娶了另壹個女孩為妻。然而,在他們的新婚之夜,阿提拉神秘地死在了婚禮的床上。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可汗的位置打了壹場內戰,匈奴帝國瞬間土崩瓦解。匈奴帝國的內戰給了被奴役民族壹個機會。454年,東哥特人和吉普賽人結成聯盟,在匈牙利打敗匈奴。此後,匈奴被迫退守南俄草原。461年,阿提拉的壹個兒子企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