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掃帚詳解
1.清除灰塵和垃圾的器具。
2.《南齊傳》:“叫休在屋後開個小店,讓王家賣皂腳羞辱他。”
(1)隋書五行誌:“金為笤帚,玉為柄,掃殿迎西家。”
(2)《二十年目睹的奇人現狀》第十六回:“忽然擡頭,看見他屋檐下掛著壹把破掃帚。”
(3)趙樹理《三裏灣怪筆記》:“她為家裏做了什麽...她沒在院子裏動過掃把!”
3.地膚的別名。
李明時珍《本草綱目》曹無地膚子:“地魁,麥迪,落帚,單帚,望月,望月,帚...莖可為笤帚,故有笤帚、鈸之名。”
二、簸箕詳解
1,米糠清除工具。
2.北魏《齊·姚敏·蜀·植·蜀·伍茲·左》:“秋天,我會簸箕。”湯種《前錄劉壹》:“我念金剛經四十三年,今在方得力。我說我剛坐下就看到壹只像簸箕壹樣的巨大的手,捂著我的後背。”?
1.晉東解元《西廂記》卷二:“彎弓壹支黃花弩,提壹柄簸箕,開壹把開山斧:是橋兵孫飛虎。”
(2)劉清《第壹部創業史》第14章:“這個高大的中年耕耘者不僅幫助寡婦的妻子把大公牛放在磨上,還幫助她搬運所有淘出來的谷物和所有的研磨工具——籃子和簸箕...進了磨坊小屋。”
三。掃帚簡介
1.掃帚是掃地除塵的工具。它是用比掃帚大的竹枝制成的,起源於中國。
2.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壹個叫邵康的人,偶然看到壹只受傷的野雞拖著屍體往前走,那裏的塵土少了很多。
3.他想這壹定是雞毛的作用,就抓了幾只野雞,拔了它們的毛做了第壹把掃帚。這也是雞毛撣子的由來。
4.因為用的雞毛太軟太耐磨,邵康就把竹條和草改成了耐用的掃帚。也指地膚的別名。
四。簸箕介紹
1,簸箕是壹個詞,讀作簸箕,有三個定義。壹種是用來裝垃圾的鏟形器具;
2.二是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條編織成大撮,有提米去糠的裝置;
3、3指簸箕形指紋,指紋的壹種,每個人的指紋都不壹樣,中間叫“筐”(民間俗稱“鬥”),如果開口向外延伸,就叫“簸箕”。
4.門和簸箕被賦予了神秘的占蔔色彩。民間有個說法,壹鬥窮,兩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
5.還有小吃叫簸箕板。出自賈思勰的《齊·姚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