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但它發現於不到100年前。很長壹段時間,沒有人知道龜甲獸骨上的銘文,以及挖掘出來的甲骨,要麽被銷毀,要麽作為“龍骨”賣給毒販。直到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壹位名叫範的古董商帶了壹些碑文進京,給著名的金石學家王看。王鑒定甲骨文為“三代”,托古董商代買。從此,甲骨文進入了“古代文物”的行列。
甲骨文與漢字對比
王不僅是第壹個發現甲骨文的人,而且是第壹個將其時代劃分為商代的人。商朝崇尚迷信。龜甲骨常被用來占蔔吉兇,上面刻有占蔔的時間、占蔔者的姓名、占蔔的事物和占蔔的結果。這種文字見於殷墟(殷都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多與占蔔有關,故又稱甲骨文或殷墟甲骨文。
研究甲骨文,漢字的解釋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孫詒讓、羅振玉和王國維對早期甲骨研究的貢獻最大。1904年,孫詒讓撰寫了《文琪舉劄》,這是壹篇對甲骨文的考證。1928後多次發掘,先後出土65438+萬余件,共約3500字,能辨認的超過壹半。
這種寫法的特點是線條細,多直少彎,結構無定形,象形性強。但文字的結構從單體變成了組合,出現了形聲字加語音成分,相當發達。流行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逐漸演變而來的。在形式上,由圖形逐漸變為筆畫,形成壹個方形符號,所以漢字壹般稱為“方塊字”。
甲骨文不僅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珍貴史料,而且以其內容豐富、文字精美而著稱。甲骨文自發現以來,引起了各國的極大興趣,成為世界各國博物館的珍貴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