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朱迪是如何通過選址、建造紫禁城和遷都來展示他的個性的?

朱迪是如何通過選址、建造紫禁城和遷都來展示他的個性的?

1403年元旦,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正式采用永樂為國號。今年是永樂元年。爵位的更替會給這個朝代帶來更多的變化。

永樂元年,明朝的都城在今天的中國南京。這個六朝古都,從東漢開始就被奉為君王。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定都,集中國兩千年宮廷建築之精華,建皇宮。如今,這座宮殿只剩下這些遺址,但它仍然保留著當年的精神。

這個時候北京還是大明領土上的朝廷首席大臣,叫北平。這裏幾乎沒有人。當朱迪11歲時,他被封為燕王。他和他的老員工熟悉這個地方,對它充滿了感情。

永樂元年正月十三,朱迪按祖制祭完天地回到宮中。當大臣們聚在壹起時,壹位名叫李誌剛的大臣提出了壹個建議。他說,我以為北平是皇帝擡龍興的地方。我們應該效仿高祖的制度,另立都城,讓北平成為京都。永樂皇帝當即欣然同意。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壹份北平晉升為北京,成為王朝第二個京都的聖旨向世人公布。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壹座偉大的宮殿將由此誕生。

剛剛登基的永樂皇帝,就用這樣的聖旨向世人昭示,表達了他治理天下的理念。

從我們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可以發現,公元1403年,楚帝處於壹種非常微妙和不安的氣氛中。作為壹個從侄子手裏奪取皇權,剛剛登峰造極的皇帝,他面臨著太多棘手的問題。對反對他的建文帝老臣的殺戮還在繼續。

這件事之後,朱迪在南京經常做噩夢。他可能開始更加強烈地想念他的家鄉北京。

站在南京皇宮的廢墟上,我們不難想象,曾經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樂皇帝,可能越來越不喜歡在南京生活了。他開始計劃把京都壹號搬到北京。

那年5月不久,在訪問朝鮮期間,他對部長們說,北京是我的舊封建國家。有國有國,就實行首都禮遇。然而,皇帝的建議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自那以後,朱迪變得謹慎多了。他開始為迂回秘密的遷都做系統細致的準備。

公元1403年,這座剛剛從北平改名為北京的城市裏,突然出現了許多來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們得到了朝廷的同意,遷都北京,因此可以得到五年免稅的優惠條件。總的來說,這些人還是比較有錢的,很快就在北京做起了以前在南方跑的生意。與此同時,在北京郊區,許多農民開始開墾土地,大規模的移民工程開始了。

當浩浩蕩蕩的移民隊伍湧向北京時,在遠離萬裏的北京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兒汗指揮的鐵騎大軍已經向中原進軍。

1405年6月,當時正刮著東南風,鄭和受明成祖派遣,率領船隊在大洋上航行。帶著永樂皇帝,向世界展示大明國威的使命,駛向浩瀚的海洋。據說這次航行也是為了尋找失蹤的皇帝文健。

公元1406年8月,當鄭和的船隊浩浩蕩蕩地行進時,南京宮裏發生了壹件讓朱迪高興的事。究竟是永樂皇帝本人暗中授意,還是大臣們揣摩自己想法的結果,我們壹直無法考證。總之,在這天的宮廷裏,以丘福為首的壹群大臣建議在北京建造壹座新的宮殿,永樂皇帝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

於是壹個龐大的項目開始了。

永樂皇帝開始派遣他的心腹到全國各地為這項龐大的工程做準備。其中有工部尚書宋麗,右為吏部侍郎石奎,左為戶部侍郎。

這些人即將去的地方是四川湖廣等地的崇山峻嶺。他們這次要去開采楠木。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原始森林的險峻處,那裏常有虎、豹、蛇、蟒出沒。官民冒險進山拾柴,許多人丟了性命。後世有人用“進山壹千,出門五百”來形容采木的價格。

這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內景。當年砍下的楠木樹被用來做這些柱子。永樂時期那些巨大的楠木樹,在太和殿裏早就很難見到了。這些巨大的柱子是由清朝的松樹拼湊而成的。

這是2004年6月進行的木材運輸項目,當時故宮正在大修。用現代交通工具把這些巨大的木材運到故宮,也是壹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那麽500年前,比這些樹林大幾倍的楠木是怎麽到故宮的呢?

被派往四川的工業部部長宋麗向皇帝描述了壹個傳說中的場景:壹棵大樹從山裏長出來。壹天,山洪爆發,壹棵大樹順流而下。萬壹有巨石擋住路,大木頭發出如雷的巨響,砸在巨石上。巨石崩裂,大木頭完好。後來,永樂皇帝把發生這個故事的山命名為神木山。

這只是壹個特例。更多的木材通過天然河流和修復的運河從四川、貴州和湖北的山區運往北京。

據說永樂時期修建新宮殿的采木工作持續了13年。然而,開采建造宮殿的石頭也非常困難。在保和殿後面,我們看到了紫禁城裏最大的單筆。它是在明朝由壹塊完整的石頭雕刻而成的。這麽大的壹塊石頭是怎麽來的?

據史料記載,這些石頭都來自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窩和門頭溝的青白口。明清至今已有600年,仍在生產漢白玉石材。我們終於在明朝的史料中找到了保和殿後面那塊石頭的開采和運輸過程。開采這塊石頭動用了壹萬多民工和六千名士兵,運到北京更是難上加難。成千上萬的民工,在道路兩旁運石頭、修路、填坑。每隔壹裏左右挖壹口井,在隆冬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的日子,從井裏打水,潑成壹條冰路。兩萬民工和1000多頭騾子花了28天運到北京。同樣是辛辛苦苦運到故宮的巨石,大部分都放在故宮中軸線沿線的禦道上。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宮殿建設的準備過程持續了近十年。

這十年間,北京逐漸成為明朝疆域內最熱鬧、最龐大的建築工地。這是我們今天用三維動畫再現的故宮修建時北京工地的場景。那些著名的建築工地的名字壹直保留到今天。

在如此龐大的工程中,只有少數人能被載入史冊。據說那些年為這座宮殿辛勤勞作的工匠有壹百多萬。他們中也有許多幸運兒,包括兩位來自陜西的工匠,王順和胡亮。壹天,永樂皇帝視察建築工地時,看到了他們的畫。皇帝抱著王順的肩膀,表揚了他。

泰寧公爵陳貴於1406年被任命為北京城、宮修繕建設總指揮。明成祖在給陳貴的詔書中說:“要善待工地上的士兵和民工,飲食要有規律,作息要有規律,不要太勞累。妳應該理解我愛民的想法。”陳貴在1419年去世前壹直是北京的督軍。他沒有等到故宮落成的那壹天。

據史料記載,參與此項工程的能工巧匠中,以老木匠金衡為首的20多人同時被提升到了作坊的位置。其他壹些著名的人物,如負責石頭生產的魯祥和負責技術的蔡新,也在歷史上有所記載。

這是現在北京的中南海。600多年前,紫禁城還沒有建成的時候,朱迪的燕王府和紫禁城建成前的臨時宮殿就在這壹帶的西北。

公元1409年,朱迪以巡邏狩獵的名義住在這裏。從1409到1421,他在北京度過了五年零八個月。這使得明朝的決策、軍事、行政體系逐漸北移。隨朱迪來京的畫家貓王在此期間創作了《燕京八景》,用精湛的筆觸描繪了當時北京的美景和風土人情。那段時期,北京逐漸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北京的農業生產水平因軍戶在郊區開墾土地而得到迅速提高。

北京對這個王朝越來越重要。

從公元1410年到公元1414年,以北京為根據地的朱迪兩次翻越長城親征,打敗了威脅北京多年的蒙古部落。壹次勝利後,他檢閱了自己率領的龐大軍隊。

在朱迪計劃遷都北京之初,他最親近的人之壹去世了。這是徐皇後,他們的婚姻是朱元璋親自調和的。如何埋葬這個已婚的妻子?陵墓本應建在南京,但朱迪悄悄地派了壹位大臣和壹位風水先生來京找吉讓建陵墓。兩年後,在昌平以北20多英裏的地方,朱迪頒布法令,這個圓圈是陵墓區域的禁區。

這是今天的十三陵。隨著徐皇後的去世,大臣們意識到這是皇帝遷都的信號。

之後,南京城內的壹些大臣開始低聲下氣,直接反對明成祖遷都的隱情。不久,河南使臣周文保、王文貞、陳佐被朱迪貶為普通農民,其余人只好選擇沈默。

公元1416年11月的壹天,朱迪突然召集文武百官和大家談論壹個關於北京的敏感話題。皇帝在建造北京宮殿時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民主,但這次他的大臣們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他們不僅壹致通過故宮要盡快動工,還稱贊北京優越的地理位置,強烈要求明朝第壹個都城設在北京。他們說:“北京北臨居庸關,西臨太行山,東臨山海關,南臨中原。山河壯麗,足以統四面八方,統治天下。它的確是壹個可以永存的帝都。”朱迪多年來有意遷都的願望突然變成了君臣的共識。後世的歷史學家認為,這壹決定意味著中國的政治中心開始北移,中國的地緣政治從此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影響了中國幾百年的政治結構,直到今天。

那是2005年4月10的壹個淩晨,故宮博物院的宮墻裏出現了這樣壹群工人。他們來這裏是為了完成壹個項目,那就是對宮殿進行大規模的修繕,這將持續19年。

近600年前,在這個同樣的地方,壹次性聚集了10萬工匠,開始建造這座宮殿。大多來自河南、山東、山西、安徽等地。

今天我們無法知道他們是如何建造這座宮殿的。無法知道他們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關於這座宮殿的建造,官方記錄在《史明錄》中有如下記載:“桂海,北京剛建的時候,所有的廟宇、宮殿和大門都像南京壹樣管制,但如果開放和宏偉,那就成功了。”1419年,這座宮殿的建造只能用文字記錄。

今天,我們很幸運能夠用攝像機記錄這些圖像。從這些大修場景中,我們可以隱約捕捉到當年修建的宮殿的壹些痕跡。

故事講到這裏,我們不得不對歷史記載產生壹些懷疑。我們在《魯》中也看到這樣的記載:“永樂十五年六月開建”。今天有研究者認為故宮建於永樂十五年,耗時三年半。其他學者認為,如此龐大的工程,即使在今天,也不可能在三年半內建成8000多套房子。但是,不管有什麽樣的說法,中國古典建築的工程方法幾千年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雖然距離紫禁城建成已經過去了將近600年,但是今天工匠們所使用的建造方法仍然延續著當時的技術。這些傳統工藝在清代被總結為八大傑作。即木、瓦、石、木、土、漆、彩畫、糊裱。我們今天在鏡頭中展示的技術被用在了這次大修中。這與大約600年前明朝工匠使用的技術幾乎相同。

公元1420年,宮殿終於建成。它誕生於元代皇宮舊址。曾經赫赫有名的元代燕春閣被景山取代,整個宮殿建築群由北向南延伸,位於北京市中心,成為這個朝代新的聖地。

這裏的磚、木、石,這裏的色彩,這裏的空間布局,無不顯示著中國人的文明意誌和思想。此後,24位皇帝和許多妃子都在這裏經歷了悲喜交加的生活。中國歷史上許多精彩瞬間開始上演。

1421年,宮殿剛建好,人民就迎來了那年的農歷大年初壹。這壹天,朱迪在新落成的宮殿裏舉行了隆重的祝賀朝鮮的儀式。他登上雄偉的奉天殿,受到大臣們的鞠躬。朱迪和他的大臣們受到這座宏偉宮殿的啟發。

很快春天來了。那些常年在北京服役的工匠、民夫、士兵,甚至那些獄中的囚犯,減免服役、大赦天下的聖旨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據說宮殿建好後,躊躇滿誌的明成祖把壹個能預知未來的姓胡的官員叫來,讓他計算未來會發生什麽。胡曰:“明年四月初八,宮中必有火。”永樂皇帝大怒,把他關進監獄,說如果沒有火,就殺了妳的頭。沒有人把這個人的話放在心上,大家都沈浸在新宮落成後的喜悅中。就是在那時,永樂皇帝派遣鄭和率領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公元1421年5月9日,天氣突然變得電閃雷鳴,三大殿的火驟然上升,真的是被雷電擊中了。朱迪找了壹個官員來計算新宮殿的未來嗎?

歷史上無法考證。這位姓胡的官員預言的故事,基本可以成立為傳說。《明史》對這場大火的正確記載是這樣的:“永樂十五年六月開工”,言簡意賅,沒有多言。

永樂皇帝近20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三個月,就被天火摧毀了。這對朱迪是致命的打擊。除了感嘆皇宮被毀,更讓他痛苦的是對自己的懷疑。朱迪對文武百官說:“我害怕奉天等三寺之災,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的行為確實不當,大家應該公開提出來,讓我有機會改正,回歸天意。”聖旨中的求字引發了官員們的激烈反應。壹些人抓住這個機會指責朱迪喜出望外,說他遷都是錯誤的決定。接著,處於驚恐和憤怒矛盾中的永樂皇帝讓大臣們跪在午門前互相爭論,並處死了壹名控告他的官員。

不久,朱迪致力於消除邊界糾紛,發動了對蒙古的第六次北伐。然而,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他摔了壹輩子馬,最後在去蒙古北部的路上,在玉木川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被天火摧毀的大明宮三大殿,永樂時代沒有重建。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裏,曾經輝煌如夢的故宮中心區,是壹片焦黑的廢墟。

轉眼十年過去了,正統元年,也就是1436年,明英宗和朱祁鎮即位。這個7歲的男孩非常崇拜他的曾祖父朱迪。他壹登基就做了壹件他父親和祖父都做不到的事——重建紫禁城。

這年秋天,朱祁鎮命令宦官阮安、總督同知沈青、工部尚書吳忠率領數萬士兵在史靜修建九門城樓。五年後,他正式下詔重建三大殿和幹青、坤寧宮。項目在下壹封信的當天正式開始。

壹年半後,拖延了十多年的重建工作完成了。

壹切都解決了。故宮壹如既往的好,壹道聖旨已經向世人公布。

北京故宮最終成為明清時期中國統治世界的最高政治中心。壹個世界,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獨壹無二的經典,從此傲視天下;成為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它將最終成為我們所有人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但故宮重建後,幾百年來將面臨壹次又壹次的災難和重建,它的故事可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