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演變為小篆:從接近圖畫的形狀隨意的寫實象形文字,到接近抽象符號的工整形狀。
2.小篆演變為隸書:又稱“隸書變化”,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古文字向現代字的轉折,使漢字從古文字階段進入現在的文字階段,這是古今字的轉折。
隸書打破了以象形為主的結構,形成了現代文字和筆畫的基本格局,象形意義減弱,象征意義進壹步加強。
3.隸書演變為楷書:字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但用筆稍有變化。
附:
1,甲骨文:是刻在龜甲骨頭上的文字,是已知最早的漢字系統。1899銘文師王偶然發現的。主要出現在河南安陽殷墟。其內容多為當時的占蔔甲骨文,又稱“甲骨文”。
2.金文:指商周時期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與甲骨文屬同壹系統。因為它最初是在鐘鼎和其他文物上發現的,所以也被稱為鐘鼎文。
3.書法(大篆):西周末年,周宣王寫了《師說篇》作為壹部教導學生的書,並用它來統壹周朝的文字。根據班固的《漢書·藝文誌》和許慎的《說文序》,使用的字體是大篆。
4.六國文字:指戰國時期除秦以外的東方六國文字。又稱古文,出自洞壁古文經。
5.隸書:在戰國末期秦篆書草書的基礎上形成的字體。除了篆書的草書外,逐漸成為正規字體。是漢代的標準字體。
6、草書:
1)廣義:各種字體的潦草書寫,俗稱“草書”(為“正常”)。
2)狹義:在古文字上形成的特定字體。
7.楷體:
楷書,又稱隸書或真跡,是東漢末年在韓立草書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受到草書的影響。魏晉時期是楷書和現代隸書融合的時期。南北朝以後,楷書取代楷書成為通行的標準字體。
8.運行腳本:
是介於楷書和現代草之間的字體。接近楷書的叫行書,接近草書的叫行書。是人們日常書寫中常用的字體。